第5章
那一年,他已经五十多岁,头发半白,满额皱纹,垂垂老矣。
“舅舅,”她紧紧抓住他的手,双目含泪,哽咽难言。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深深地凝望她,低低叹息:“幸好你安然无事,我去了黄泉地下,也不会愧对嫣表妹了。”
原来,沉默少言坚毅可靠的表舅一辈子没有娶妻,是因为她的娘亲姜嫣。
而她那个以对亡妻一往情深闻名于世的父亲卢玹,刚纳了一个十七岁的年轻美妾,来了一段一枝梨花压海棠的风流佳话。
姜韶华一直默然不语,宋渊心里暗暗惊诧,却未用眼角余光打量姜韶华的面色,依旧维持行礼的姿势。
王爷走了一年,王府里人心松动。有人私下里嘀咕,郡主还是个孩子,又是女子,哪能撑得起王府。
就连亲卫营里,偶尔也有人嚼舌。被他逮住两个,结结实实打了五十军棍,屁股都打烂了。
在这之后,亲卫营就没人敢多嘴了。
“舅舅请起。”
一只细白如瓷的纤细小手扶起他。
宋渊:“……”
他被这一声舅舅惊住了。
甚至没顾上那只手力气大得惊人,直接就“扶”起了他。
“郡主怎么能这般称呼末将,”素来沉稳的宋统领说话都不利索了,一张黑脸飞速涨红:“末将愧不敢当。”
姜韶华露出重生醒来的第一个笑容:“我许久不见舅舅了,心中喜悦,情难自禁。舅舅不必慌乱。”
宋渊手脚都快不知往哪儿放了,窘迫中有抑制不住的欢喜。
年仅十岁的郡主个头只到他的腰腹间,他低头也能看清她的脸。犹有稚气,却又惊人的美丽,像极了年少时的嫣表妹。
果然还是个孩子。哪里许久不见了,明明两日前才见过。
他心尖一软,低声道:“郡主怎么忽然来王爷书房?”
是思念王爷了吧!
姜韶华的回答出乎意料:“我请陈长史他们前来议事。”
宋渊一愣,忍不住又看姜韶华一眼。
王爷走后,姜韶华一直在府中守孝。王府里长史幕僚们齐心合力,撑起了日常事务。重要事务才会特意禀报郡主……其实就是走个过场。谁也没指望一个十岁的孩子能做什么。
这是姜韶华第一次主动召见王府下属。
“舅舅陪我一同进书房。”姜韶华笑着说道,目中满是信任和依赖。
宋渊心头一热,点头应了。
他是王府亲兵统领,麾下两千精锐。有他在,谁也不敢小瞧糊弄郡主。
就在此刻,院门外传来脚步声。
宋渊耳力灵敏,转头之际忽然瞥见郡主先一步转了头。
宋渊忍不住扬了扬嘴角。
郡主五岁时,王爷亲自教她习武。和体弱的亲娘不同,郡主天赋极佳,说是习武天才也不为过。拳脚刀剑骑射样样精通。
王爷不准声张,所以流传出王府的,只有郡主过目不忘的聪慧。
……
一行人迈步进了正院。
这一行人,共有六人。
为首的男子五十有三,身量中等,两鬓染霜,目光清明。一把年岁了,依旧俊美儒雅,一派文臣风流气度。
正是南阳王府的左长史兼首席幕僚陈卓。
陈卓当年是正经的二甲传胪,才学满腹。被南阳王相中,直接从吏部点来做长史。是南阳王第一心腹。
陈卓身侧的中年男子叫冯文铭,今年四十九岁,是南阳王府的右长史。
比起儒雅风流的陈长史,冯长史方脸大嘴相貌平平,下巴上还长了一颗大黑痣。
大梁朝科举取士,相貌也极其重要。朝堂重臣大多是美男子。
冯长史年少多才,十八岁考中乡试第二,殿试后名次就落到了二甲中游。观政一年进户部做了主簿,精明能干,却一直不得升迁。
陈卓和冯文铭是同年,颇有私交。冯文铭郁郁不得志,陈卓便私下向南阳王举荐好友。
南阳王欣然找吏部要人,然后,冯主簿麻溜地收拾行礼带着妻儿来了南阳王府当差。没几年就做了正五品的右长史。
南阳王有知遇之恩,陈卓有提携之情,冯文铭死心塌地留在了南阳郡。
这两人,加上身后的宋渊,都是祖父的心腹,忠诚可靠。
姜韶华目光一掠,落在另外四个人的身上。
杨政,掌刑房的正六品的审理正,三十四岁,身高八尺,相貌堂堂。
邱远尚,正七品典膳正,掌祭祀宾客,年约四旬,一脸正气,颌下一把修剪整齐的美髯。
管理王府库房的主簿闻安,年岁最大,将近六旬了。个头不高,白白胖胖,整日乐呵呵地,笑脸迎人。
最后一个男子,长得如竹竿一般,黑黑瘦瘦,吊着眉头,天生苦相。是正八品的工正沈木。
闻主簿和沈工正站在一起,一白一黑,一矮一高,一胖一瘦,反差明显对比鲜明。
南阳王府的重要属官,齐聚于此。
第5章 人心
“微臣见过郡主。”
六个加起来年龄将近三百岁的男子,一同抱拳作揖,向一个十岁稚嫩少女行礼。
这场面,难免让人心生异样和微妙。
他们低头,只因她是郡主。
他们效忠的,是病逝一年的南阳王,而不是十岁的姜韶华。
姜韶华微微一笑:“诸位请起,进书房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