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从将军府出来后,贺长安便敏锐地察觉被人跟踪。他不动声色,心中暗自盘算着,想要看看这些人究竟有何企图。
  谁料,在这过程中江澜走失了,待他再次找到江澜时,发现她眼角有血渍,他便明白了一切。江澜选择沉默,他也没有追问,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流淌,彼此心照不宣,足矣。
  众人来到祈福的地方,各自拿起祈福带,认真地在上面写下心中的祝福语,然后绑在孔明灯上。
  随着孔明灯缓缓升起,承载着众人美好祝福的灯火,渐渐飘向远方,将心愿传达给神明,祈求神明的庇佑。
  江澜眼睛不时地朝贺长安的祈福袋瞟去,想要看看他究竟写了些什么。
  贺长安似乎察觉到了她的小动作,微微侧身,挡住了她的目光。
  江澜见状,小嘴一嘟,不满地嗔道:“切,小气。”
  江澜提笔在祈福带上,一笔一划认真地写道:“父亲身体安康,母族繁荣无恙,贺长安平安顺遂,一世无忧,阿姐开开心心。”
  写罢,她将祈福袋拿在手中,仔细端详着。
  她也学着贺长安之前的样子,微微侧着身子,将祈福带遮得严严实实,不让贺长安瞧见。
  没过多久,江澜心中的好奇终究还是占了上风,她按捺不住,朝着贺长安轻声问道:“大人,你写了什么?”
  贺长安只是淡淡地瞥了她一眼,语气平静地说道:“世间太平,无战乱。”
  江澜听闻,笑着真诚地说道:“你一心保护百姓,我便向神明期许你平安顺遂,一世无忧。”
  贺长安听到这话,身形明显一怔,他的目光在江澜身上停留了片刻。
  几个人都已写好各自的祈福带,并将它们仔细地绑在孔明灯上。
  随着微风轻轻拂过,他们缓缓松开手,孔明灯便悠悠地升上了天空。
  言玉和乔雁站在一旁,言玉的目光温柔地落在乔雁身上,他缓缓伸出手,轻轻地勾上了乔雁的小拇指。
  乔雁似有所感,转过头望向他,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撞入了彼此的眼眸深处,他们相视一笑。
  言玉的祈福带上写着 “攒钱娶她”,而乔雁的则是 “相夫教子,安居乐业”。
  江澜心念微动,从怀中取出自幼佩戴的风铃。
  红绳系着的风铃在微风中轻吹作响,她递向贺长安,柔声道:“大人,这是我出生时母亲为我求得,据说可保平安无灾。如今,我想将它赠予你,愿它能如神明般护佑你。”
  贺长安闻言,不禁有些愣神。
  江澜见状,径直将风铃塞入他手中,“大人,您可要好好戴着。”
  他反应过来:“这是你母亲给你的,我不能收。”贺长安忙要归还。
  江澜连忙制止,“大人,若您觉得不妥,不如也给奴家一物,就当是一物换一物,可好?”
  贺长安抬眸望向江澜,只见她笑意盈盈,令他的心底涌起一股难以言语的感情。
  他伸手将挽在头上的玉簪取下,一头乌黑的发丝如瀑布般滑落,在微风中轻舞,竟别有一番风姿。
  “这是我初次大捷时,皇上所赐,今日便赠予你,权当交换。”贺长安将玉簪递向江澜。
  微风轻拂,撩动着贺长安的发丝,更拨动了江澜的心。
  江澜接过玉簪,浅笑道:“大人,您可知男子不可随意送女子簪子?”
  贺长安一怔,“这其中还有讲究?”
  江澜心中暗念:这可是定情信物啊。
  面上却只是笑道:“我也记不清了。”
  ...........…
  贺长安与江澜返程回府,彼时街上依旧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临近将军府,却见门口跪着一位老妇人和一位姑娘。
  老妇人听到身旁渐近的脚步声,扭头瞧见贺长安,仿若见到救星一般,当即不住地朝贺长安磕头,涕泪横流。
  江澜心生不忍,轻声问道:“大娘,这是怎么了?”
  这普天同庆的日子里,她们这般模样实在显得格格不入。
  老妇人泣不成声,抽噎着诉说起来:“我十七岁时被拐卖至此地,被迫嫁为人妇,后来生下这个女儿。我那夫君重男轻女,因我未能生儿子,便在外面养了情妇。他每日归家,对我非打即骂,如今竟还要把我的女儿卖到青楼去啊!”话到此处,妇人哭得愈发悲恸。
  贺长安眉头紧皱,看着跪在地上的二人说道:“先起来说话。”
  江澜赶忙上前搀扶,想来是跪得太久,两人身形踉跄,站立不稳。
  贺长安继而问道:“家中出了这等事,为何不报官,却来找我?”
  老妇人抹着眼泪回答:“报过官了,衙门说这是家务事,让我们自行协商,他们不便插手。”
  贺长安眉心的褶皱更深了:“那为何不和离?”
  老妇人“扑通”一声又跪下了,悲戚道:“大人呐!我夫君讲我是他花钱买来的,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她女儿见此情形,也跟着跪了下来,哀声求道:“大人,求您为我们做主啊!”
  贺长安略作思忖,沉声道:“你们暂且先回去,我明日前往你家探个究竟。”
  言罢,他抬步朝着府内走去。江澜询问过母女二人的住址后,也随之步入府邸。
  书房之中。
  江澜面露不忍,轻声道:“大人,她们母女俩委实可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