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鼻息间呼出的一丝热气,不待升空立刻就被冷气包裹同化。
  吸到五脏肺腑中的空气全是扎人的冰冷,贾琰身上披着佛头青色的鹤氅,头上撑着一把泛着黄的油伞,走在厚厚的积雪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每个被走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给洁白无瑕的雪面增添了不算好看的装饰。
  感受着呼吸间刺骨的寒意,贾琰垂眸,心中没有多余的抱怨,手中牢牢撑着伞,沉默地走在回去的路上。
  这样的大雪,让贾琰不禁想起了以前,林黛玉刚来荣国府的时候。
  同样的大雪,同样恶劣寒冷的天气,一个从江南远到京城而来的千金小姐,自是受不住的。
  贾琰脑中隐隐约约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来,听闻黛玉生病,又听她说想看雪地里长的腊梅花,贾琰穿着披风,冒着大雪,直接到花园里采了一大捧回来。
  红彤彤的腊梅花,贾琰直接抱了一大捧过来,香气弥漫,红艳动人,照亮了有些昏暗的房内,驱散了病痛的苦楚,一如两颗慢慢浮动,逐渐靠近的心一样让人忍不住欢喜、雀跃。
  回忆着往事,贾琰再次看向周围飘扬,随风旋转舞动的大雪时,唇角露出一抹笑意。
  柔弱娇贵的花呀!
  今生换我来守护可好?
  不要病痛,不要风吹,不要雨打,唯有温暖的阳光与你倾洒。
  ……
  一路踏着风雪,伴着寒冰,回到院子里时,贾琰全身已经被冷气浸透,像是从冰水里刚走出来一样。
  守在屋内的墨砚,见他终于回来了。
  接过他手中的伞,看着周身冒着寒气像是从冰水中走出来的二爷,忍不住道:“这国子监的制度也太过苛刻了一些,这么冷的天,二爷还要冒着大雪去上课。”
  脱下身上被雪粒融化浸湿的大氅,听到墨砚的话,贾琰只是笑了笑回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若仅仅是因为天冷,就放弃求学,还不如早早回家当个富贵闲人的好。”
  听到二爷的这番话,墨砚一瞬间沉默,瞧着自家二爷,心中佩服着二爷的毅力。
  这般恒心与毅力,像他这般的常人确实是做不到像二爷这种地步的。
  “二爷好像自小便很好学!”看着笑着与自己说话的贾琰,墨砚忍不住心中偷偷的想。
  脑中突然想起这个念头,墨砚有些茫然愣在原地。
  这天底下还真有天生好学的人呀!
  虽然在墨砚自己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摆在自己的眼前,二爷就是那个天生好学的人!
  确认了这个事实,墨砚有些敬佩又带着一丝为何自己就从来不爱学习的羞愧,默默地低下了头,沉默地拿起一旁贾琰脱下的大氅,准备一会拿去浆洗。
  墨砚走后,贾琰站在火炉旁,烘干了身上的冷意后,就拿着卷子进了一侧的书房。
  国子监为学生提供住宿的院舍不算多大,因此贾琰这里的书房也是小小的一间。
  不大的书房里,里面整整齐齐的放满了书,这些外人看起来不值钱的书,却是贾琰在国子监里最珍贵的东西。
  勤学苦读的书生,别的不保贵,但书却是他们永远最珍贵的东西,贾琰也不例外。
  贾琰拿着手中的卷子,走到书桌旁坐下,看着卷子上的试题,不禁垂目想,“其实他也没有外人看来的那么好学。”
  好学和喜欢学,其实有着很大的区别,反正在贾琰看来,如果不是因为将来要考科举,他也不会每日这么刻苦的学这些东西。
  如果只当爱好的话,贾琰既不是一个爱吟诗作画的人,也不是一个一心钻研八股文,经墨义帖的人。
  只当爱好的话,贾琰想,“那他应该是更喜欢看些杂书的,不拘什么天文地理,史书古籍,民俗传记,通俗小说,他都爱看的。”
  不过他又是一个一向能把努力当做爱好坚持的人,天生比旁人略强上一些的自制力,让他走到了如今。
  想到这,贾琰倒觉得当日林黛玉与他说过的一句话很是中肯。
  他确实就是一个努力大过天赋的苦行僧!
  说他天赋过人吧,其实比起黛玉等人他还是有些欠缺的,但若是论起自制力,府上确实是无人能及他的。
  说薛宝钗理智冷情到极点,在荣国府上,要真论起理智,贾琰也是不遑多让的,克己复礼永远是他身上最重的一个标签。
  只是相对于薛宝钗的看似有情实则冷情的心来,贾琰极至理性克己的背后,有着一种令人瞧了都忍不住跟着牙疼的“大情”在。
  他这般的人,见了大雪,第一反应竟然是担心城外流民又要冻死不知多少人。
  没有风花雪月的旖旎想法,脑中全是对这个时代,普通下层穷苦百姓的担忧和共情。
  上天生他到这富贵之家都像是生错了地方,不过他也确实不属于这里。
  一个不属于这里的人,来到这里十几年,从生下来便享受着高人一等的荣华富贵,道德和价值观念竟然没有被扭曲同化,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让人惊叹的事情。
  对于这个时代,贾琰的这些超前的观念和想法,其实也让人不知是好是坏。
  太过超前,与众不同的人,在时代的裹挟下,总是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格格不入。
  这是好事,但同样也是一件很坏的事,一朝不慎,这烙印在灵魂深处的良知,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让贾琰这个异端直接溺毙在时代的洪流中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