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我把荥阳墨家的石磨都买完了(给了钱的),分到县里了,工室也学着造出来五六个了。这个普及石磨的任务指定也没问题的。
  “不过萧何说如果以后县里石磨多了,那就可以多种些小麦了。我觉得面粉比粟米好吃,樊哙也这么觉得,我打听了一下,一百个人里至少一半更喜欢吃面食,可能一年到头都吃粟早就吃够了吧。
  “那这都十月初了,鼓励黔首开垦荒地种麦子还来得及不?萧何说怕是太赶了,但陛下你上封信里提到你在试验代田法。好使吗?能不能详细说说,我们也学一下。
  “还有那什么新农具,啥时候能运点过来啊?我在这盼星星盼月亮盼老妻和孩子,都没有盼陛下你的信来得着急。
  “上次奏里说跟公主吵架的事,我已经处理好了。我是大男人,不能跟一带孩子的寡妇一般计较,就带了狗肉冻去赔礼道歉,结果你猜怎么着?”
  李世民把竹简摊开到最后,就看到了这么一句话,眼看最后一列了,字越写越小,最后挤不下了,没下文了。
  他把竹简翻过来调过去,硬是没找到后续。
  【怎么着了你倒是说呀!比我追的小说还会断!】
  【啥时候和公主吵的架呀?我咋不知道呢?】
  【这哪里像君臣奏对,去掉称呼一看,不就笔友么?】
  【刘邦三人组干活太利索了,啥事交给他们都放心。】
  【我感觉他真能干出往钉子户门上泼粪的事来……】
  【怎么不能呢?你是看不起我们沛县老流氓的手段吗?】
  【但是别说,刘邦这奏写得有水平,轻描淡写地表了功,二凤传令让郡里办的两件事,都完成得一点毛病都没有。】
  【唯一可恶的时候故事没讲完,让人抓心挠肝的。】
  【不是,李斯呢?斯相不是也在荥阳吗?怎么一个字都没提起来?我堂堂大秦丞相,不配占两行字吗?】
  【写不下了吧可能。】
  【李斯:泪目了家人们,我都混到这地步了。】
  【你们没有天天看直播吧,李斯在前面的奏里呢。】
  刘邦之前的奏里有提起过,李斯刚到荥阳第二天,他就着急忙慌打小报告说“丞相到三川郡了,我和李由那过节怎么办哪?”
  李世民淡定回复:“你不说,公主也不会说的,就当什么也没发生,李斯不会追究这个的。”
  “真的吗?那我就放心了。”刘邦下一封奏里,接着就详细写了李斯和公主去李由墓前吊唁,他和萧何也一起陪同的事情。
  他和公主吵架也是那几天的事。
  起因是李世民之前提过的茶叶。大秦的茶叶种植不成规模,几乎都是靠野生采摘移植,不同地区不同茶树的风味也是截然不同,甚至相差甚远。
  刘邦不是很懂茶叶,他喜欢煮茶的时候一股脑加一堆东西,喝着热闹,配肉吃很有滋味。
  但那次和李世民一顿茶喝过,他敏锐地意识到大秦的皇帝陛下很重视茶叶,就在奏里提了一嘴。
  李世民给予了肯定回答:“荥阳商贸繁荣,若是遇到上好的茶叶,多储存一些,如果能移栽种植茶树,更好。”
  他还补充了茶树剪枝扦插的详细方法,虽然也是现学现卖,但刘邦收到之后很高兴,马上就跟萧何商量这件事,开始有心寻找茶叶和茶树。
  荥阳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很多商业活动都从这里过。
  刘邦没怎么费劲就搜集了不少,有隔壁南阳郡的桐柏茶,从这边路过的蜀茶,还有三川郡本地的茶芽(毛尖)等等。
  他光买还不知足,问了李世民要多少茶叶才够,得到的回答是“茶叶是要边关互市、远销西域的,多多益善。”
  一听这个,刘邦更积极了,铆足了劲要拿郡守考功第一,派人四处去寻找有年头的茶树,正巧和公主的家仆撞上了,看上了同一棵老茶树。
  刘邦知道的事,李斯难道不知道吗?
  刘邦想立功,李斯难道不想吗?
  公主那还是扶苏亲妹妹加李斯儿媳妇呢,也想帮这个忙,结果眼光都好,撞一块儿去了。
  本来也没什么,不就一棵茶树吗?坏就坏在,那棵茶树上的嫩芽刚好就是之前李世民让人掐下来晒青和蒸青的,总共就那么一甑,分装在三个陶罐里,给公主和刘邦分别送了一罐,然后他自己带走了一罐。
  不管这两个人是否喜欢这个茶叶的味道,他们都一致认为李世民喜欢。
  “陛下喜欢的东西,肯定是好东西。他有需要,我就得给他弄。”
  “兄长喜欢,我亦觉得很好,那就该移植到公主府的茶园里,以后方便给兄长送去。”
  大水冲了龙王庙,两边就这么吵起来了。
  本来李斯该居中调停一下的,他官位高,又是公主长辈,双方都应该给他一些面子。
  结果李斯到了那以后,问了一句:“这茶树多少年了?”
  “听说有三百多年了。”底下人回答。
  “陛下的眼光是不会错的,他既然喜欢,那就把这个茶树连根拔起,带着土,直接用船送到咸阳栽种好了。”李斯云淡风轻道。
  公主应和道:“此言有理。来人,动手。”
  刘邦顿时咋咋呼呼:“嗯?公主你等会,明明是我们先来的,你们后来的抢我们东西不好吧?”
  “天生地养的茶树,凭什么说是你们的东西?”公主理所当然道,“我给我的兄长送份岁首的礼物,怎么,你也要拦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