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最难熬的那些年,都是观音婢陪他度过的。尤其是玄武门那一夜,是李世民乃至整个秦王府,最艰难、最漫长的一夜。
身为秦王妃的长孙无忧亲□□劳将士们,鼓舞士气,稳定后方,保护孩子们。
她的勇敢和冷静,与李世民如出一辙。有时候他千头万绪难以决断时,只是看着她,和她说说话,被她安慰几句,李世民就迅速恢复镇静,心平气和地思考对策。
她说什么他都愿意去听,也听得进去,因为他知道观音婢会全心全意为他考虑。
这一点,从他们成亲那一天起,李世民就再也没有怀疑过。
后来……后来失去她的那么多年,后来承乾与他离心密谋造反的时候,李世民其实早就得到风声了,他夜里一个人哭得不能自已,忍不住去想:观音婢知道了该多难过啊。
那是她十月怀胎生下来的、他们夫妻最寄予厚望的嫡长子,居然有一天能走到兵戎相见的一天。
李世民的痛苦甚至无法言说,因为观音婢不在了,他没有办法对第二个没有利害关系、只会全心全意为他考虑的人谈及太子废立的事。
——即便是无忌,都不及她。
除了观音婢,只有观音婢。
只有身为妻子、身为亲生母亲的她,才能做这调和父子关系的人。
可她偏偏去的那么早,那么早……
偏偏太子谋反时,兕子也病了,后来病得越来越重,也撒手人寰。
李世民几乎为之崩溃。
“二郎……小老虎要被你勒死了……”长孙无忧提醒道。
她温柔地抬手,欲用手帕拭去他脸上的泪痕,却被他下意识捉住了手。
她便善解人意地停住,望向泪眼婆娑的小公主。
“兕子都长这么大了呀。还认得阿娘吗?”
“阿娘……”小公主扑进她怀里,呜呜咽咽。
【父女俩哭作一团,史书具象化了。】
【还差一个小九,就还原名场面了。】
【这说出去谁信啊,那个天策上将,七世纪东半球话事人,二十来岁就在战场上三千打十万把敌人一个个打得嗷嗷叫的,他自己居然爱哭,听起来不离谱吗?】
【听起来离谱,看起来也挺离谱的。得亏这会儿是游戏,不然你让蒙毅怎么想?】
【凰后辛苦了,要面对对外战神,对内哭包的秦王。】
【二凤是不是泪失禁体质啊,情绪一激动就容易哭。】
【但这是扶苏的身体啊,跟着灵魂走是吗?】
【指不定人家凰后乐意得很呢,你想啊,战场上所向披靡高歌猛进的天策上将,政治上成熟冷静年少老成的秦王,就在她一个人面前特别儿女情长,特别孩子气,又暴躁又话唠,什么都跟她吐槽,今天骂骂李元吉不是人,明天骂骂魏征乡巴佬,多有趣啊。】
长孙无忧等他们哭了一阵子,有条不紊地温柔叙话。
“这里是咸阳吗?我好像听到一个声音说陛下需要我。”
“不是‘陛下’需要你,是我需要你。”李世民莫名其妙地纠正她。
“好,你需要我。”长孙无忧顺着他的意思,唇边漾开柔和的笑,“你需要我,我就来了。”
“那你怎么不和兕子一起出现?”李世民眼巴巴地看着她,甚至有点得寸进尺的抱怨,“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
“我怎么会不来呢?”长孙无忧轻声道,“我不来,你肯定会很伤心的。”
“我……我一直……都很伤心……”他低声道,习惯性摩挲她的手。
“我知道。”长孙无忧甚至因为自己不能多陪他几年而感到亏欠,微微叹息道,“这些年我不在,辛苦你了。”
【就这相处模式,能不能给我拍二十集,就拍青梅竹马恩恩爱爱老夫老妻家长里短的戏码。】
【别提了,二凤的剧里能把凰后当正经官配的都不多,还恩恩爱爱呢。】
【要是按历史拍,那二凤可拍的地方太多了,光拍爱情太浪费他这功绩,得从雁门关救主拍到贞观之治后期,波澜壮阔,光历史书上重要人物就多到三位数。】
【都怪陛下太年轻太优秀功绩太高了(确信)。】
李世民只瞄了一眼弹幕,就很想让它们全部消失,真不是一般的煞风景。
“我有点不放心,所以多看了一会才出来。”长孙无忧环顾四周,这截然不同的大秦风貌让她微微蹙眉,“这算是佛家所谓轮回吗?”
“也可以这么认为。”李世民自己都搞不明白,也解释不清,只能这样说道。
“那你,在这里过得好吗?”长孙无忧问道,“有没有受什么委屈?”
不仅李世民怔住,整个直播间都怔住了。
【我的天哪,她居然觉得陛下会受委屈?】
【从大唐皇帝,干到大秦皇帝,都杀疯了好吗?谁还能给他委屈受?】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不确定道:“也就魏征烦人,他还骂我乐不思蜀。”
“那确实有些过分。”长孙无忧先向着他说了一句,然后笑道,“但想来是缘由的,对吧?”
李世民:“呃……”
【魏征:呵。又在背后告我状。】
【你敢不敢把魏征骂你的原因说出来?】
长孙无忧见他支支吾吾,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她宽慰道:“故人得以隔世重逢,是天大的缘分,有魏征这样的臣子,一心追随于你,应当觉得高兴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