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馨瑶进门行过礼之后就安静的坐在下首,看着弘历和德妃的互动,心里也在想着四爷让她来的目的。
德妃和弘历玩了一会儿,便让人带他下去吃果子,选衣料。
馨瑶正在犹豫怎么开口,德妃却叹了一口气道:“弘历真是个可人疼的好孩子,以后定有大前程。”
“娘娘谬赞了,他个小人儿,哪里就当得起这般夸奖呢。”
德妃摆摆手:“你也不用谦虚,弘历在万岁爷那里都是说得上话的,怎么就当不起呢,况且弘历又贴心又孝顺,正是万岁爷最喜爱的。”
馨瑶默然,她有些听懂了。
“唉,像我这样上了岁数的人,还能图什么呢,左不过是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罢了,你生了个好儿子。”说罢定定的看了一眼馨瑶,才收回目光。
馨瑶浅浅一笑,赶紧拍了一句马屁:“娘娘瞧着一点也不像上岁数的老妪,再说这份雍容的气度,我们做小辈的想学还学不来呢。”
德妃打趣道:“你刚来永和宫时,动不动就脸红,一共也说不上两句话,瞧现在这嘴甜的样子,难道被弘历带歪了不成?”
馨瑶腼腆一笑:“要说嘴甜,十三福晋才讨人喜欢,我才差得远呢!”
“唉,我知道,这孩子也是关心则乱,你让她回去吧,我就不见了。”
馨瑶只好起身跪安,出了暖阁来小声劝兆佳氏:“娘娘今日是不会见你的,你也别犟,何苦再在这个当口惹娘娘不痛快?”
兆佳氏紧紧抿着嘴唇半晌,才踉踉跄跄起身跟着馨瑶出去。
走向西华门的路上,馨瑶挽着兆佳氏的手臂道:“按说咱们不该议论朝政,只是将心比心的想一想,万岁爷现在肯定还在气头上呢,小动作多了说不定反而会着了他老人家的眼。”
这不是她聪明,而是看四爷这些年的行止,她也能猜出来一二。
“快到腊月了,你不如收拾些厚实的冬衣送到府上,我们爷一定想办法给送到十三阿哥那里。”
兆佳氏紧紧握着馨瑶的手,语不成声,又怕被人听到,便压着嗓子断断续续道:“小嫂子,我就知你是个好的……我早就收拾好了,只是一直没人敢应这事……我也怕拖累四哥,回头我就送过去。”
“只我这里还有一件为难的事情……”兆佳氏面露哀色,眼神里带着恳求,“墩恪马上就要出嫁了,内务府那边却因为我们爷……每每都推三阻四的,我实在是担心,这一去蒙古不知何时再见,若是嫁妆有点什么问题,到那边可怎么活?”
这个时代,嫁妆就是女子一生的私产,可内务府那些势利眼,眼见着十三阿哥倒台,对他的胞妹墩恪公主的嫁妆也敷衍起来,暗地里不知贪了多少。
馨瑶知道他们的处境,便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过回家她就有点后悔了。
她不可能把人招到府里来问,更不可能去内务府大堂查点,最后还是要四爷出面才行,不知这算不算给四爷揽了一桩麻烦?
晚上四爷回来后,她就先说了这件事,谁知四爷微微一笑:“你做得对,我前两天就已经关照过内务府这件事,想来我现在说话还有点用处。”
“那就好。”馨瑶也弯弯眼睛,没想到四爷这么细心。其实回忆一下,四爷好像一直很爱操心,他对他心里划定‘自己人’可以无限好,怪不得历史上的十三阿哥能当铁帽子王。
馨瑶又转述了当时和德妃的对话,她胳膊肘拄着炕桌,手托着腮,眨着清亮的大眼睛道:“我琢磨着,娘娘是说万岁爷现在被伤透了心,所以更看重父子天伦,劝我们不要在这个时候陷入朝堂之事吧?”
“嗯,还有呢?”胤禛有些惊喜,鼓励她继续说。
“然后……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才不见兆佳氏的,毕竟德妃没法去给十三阿哥打探或求情,说不定还想让弘历去陪陪万岁爷?”
胤禛激起一股欣慰之情,摸摸她的发髻道:“瑶瑶长大了。”
刚说了这事儿没两天,就传出万岁爷病了的消息,点了三、四、五这三位阿哥去侍疾,因着德妃这一番话,胤禛便带着弘历一起进宫去了。
乾清宫比之以往更加森严,除了传召和值班之人,一旦发现附近有人鬼鬼祟祟,当即就地革杀,可见康熙心中的悲愤。
不过弘历这个原本没有在传召之列的小娃娃却没有受阻,是梁九功亲自接他们进去的。
到了内室,康熙正靠在榻上闭目养神,弘历又是一阵小旋风一般冲进去,手脚并用的爬到榻上,声音软糯:“皇玛法,弘历来看您了!”
康熙头发花白,形容消瘦,五十多岁就已经长了许多老年斑,没了那股帝王的赫赫威势,身影竟然显得有些佝偻,让人望而鼻酸。
“朕的乖孙孙来啦。”他声音变得喑哑,而且中气不足。
几位阿哥都跪了下来,劝康熙保重身体,尤其是三阿哥已经涌出了热泪,引经据典说了好一番,让人听着感动。
弘历听不懂他们这些文绉绉的话,只转身从榻旁的条案上捧来一只小茶碗,里面盛着之前倒好的温水,举到康熙面前:“玛法,喝水,嗓子疼。”
康熙摸着他的后脑勺,慢慢咽下去两口,复又开口,比之前嗓音略好一些:“弘历真是个贴心的好孩子,比你的叔叔伯伯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