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一个孤儿在世间的独行」
「絮语走得如此孤独」
「上帝想听絮语的歌了」
……
在随手点开一个词条之后,她看见絮语工作室的讣告。
说明消息是真实的。
那一刻,陶栀子看到这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震惊,第二反应是意料之内。
那个她童年时期的玩伴,和她一样身患重症而被家人抛弃的絮语啊……
他有着惊艳的才华,在那个网络并不发达的时代,拿着一把破旧的吉他,用一个租来的摄影机,自弹自唱,录下他最青涩的原创作品,在那个音响落后的时期里,杀出重围,成为炙手可热的原创古风歌手。
她比谁都知道,絮语的创作环境并不好,很多时候要跑出集体宿舍,去福利院另一端仓库旁边用嘴咬着手电,低声吟唱,琢磨着他的作品。
絮语在成名之前无人领养,成名之后他已经年过十七,签下唱片公司的那年,也是他真正离开福利院独自去面对广阔世界的那年。
成名后姗姗来迟的财富让他可以支付一切治疗费用,但是谁都知道,他这一生注定走不了太远。
因为有生命的上限。
陶栀子和他偶尔保持着联系,在刚踏足社会的那几年,陶栀子收入微薄,入不敷出,是他打来一笔又一笔的救命钱,让她不放弃希望,去度过一重又一重的难关。
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命运相似的人,只不过絮语比她多了很多才华,也多了很多病痛。
她说不好絮语是幸运还是不幸的。
离开医院放弃治疗的事情,她不曾告诉过絮语,加上絮语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之后,她也不想过多打扰,经济方面终究是已经挺过来了。
早在几周之前,她原以为自己会早絮语一步离世,还担心絮语知道真相后对她有诸多抱怨。
可如今……
絮语先走一步,也令她感觉自己的日子也快到头了。
她从小见过太多身边的死亡,这周还在跟你聊天的玩伴下周便死去疾病。
死亡,寻常,实在是太寻常了。
尤其是对于他们这样的人来说。
见多了死讯,她心中虽有哀叹,但知道自己的时间也快了,就没有太多的嗟叹。
她想得更多的还是关于絮语的,关于他的秘密,他被世人的误解。
公司让他与无数女艺人传出绯闻,借机炒作,让他对自己真实的性取向讳莫如深,成为永不见天日的秘密。
那些带着生活伤痛写下的歌,被人解读为为情所困的音乐才子无病呻吟之作,让他饱受争议。
无数批判和赞美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成为他在舞台上机械而标志的笑。
可陶栀子知道,媒体也好,歌迷也好,都无人懂他。
事到如今,网络上还在不断猜测他因哪个女星而枉顾自己的健康,他的多愁善感成为死后绯闻最好的佐证。
可是陶栀子知道,这些都不是真的。
絮语没有任何一首情歌为女生所写,因为他心里挂念的人,他的白月光,是个已经逝去多年的男生……
第54章 未竟的告白 我差一点,只差一点就要死……
那天分明烈日炎炎, 吃完了白雪丸子的陶栀子在剩下的时间里胃口不佳。
她没有盯着手机看太久,看来看去都是一个结果。
站直了身体,重新看向这碧蓝如洗的天空时, 她的神情有些麻木,笑不出来也哭不出来的模样。
泪腺像是被胶水封住了一样。
她小时候因为爱笑不爱哭, 周围的其他小孩会说她是冷血动物。
那时候的小孩,在还不知道冷血动物是什么的年级里, 都懂得将他人形容成冷血动物。
这世上的情绪表达有千万种, 当真的生命凋零的那一瞬间,一切无法挽回的时候,她反而是哭不出来的。
她傻傻地想,这样也好,兴许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 明知道她情绪过大波动可能会死, 于是帮助她建立起这样麻木的机制。
絮语去世,有太多人为他流泪, 也不差陶栀子一个。
而且絮语是了解她的,正如同她了解絮语一样, 他们两个人, 无论谁死在前面,另一个人都不会哭天抢地地伤心的, 最多就是心情沉重地叹一口气。
就像陶栀子此时一样,满脑子都是絮语去世的消息, 她一点都哭不出来, 只是觉得周身有点凉。
今天她余下的时间里,格外疲惫,难得的一个高天气, 被她这么浪费了。
活下来的人应该做些什么呢,大抵是节约一切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吧。
“述月,我累了……”
当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陶栀子停顿了半晌,愣愣地听着自己的声音。
好像连自己都觉得陌生,像是一时间苍老了十岁。
“找个茶室去吃烤年糕?”江述月难得主动提议道。
陶栀子会心地笑了笑,笑容也有些疲惫,摇了摇头。
别人去茶室是品茶的,她去茶室是借着温茶的炭火吃烤年糕的。
这么做了没几次,江述月就明白了,而且极深地了解她的习性,如今倒是只需要说一个开头,江述月就会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