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这猴子神通广大武艺超群,敖烈对上他倍感吃力,借着龙形游斗了几回,明知自己没有胜算,渐渐地熄了战意,找了个机会回了河底。任凭猴子再怎么叫骂也没出来。
猴子回去却也没讨到好,又被师父骂了一顿,还能勉强忍一忍,这天晚上他们在一处农户家借宿。附近的土匪到了夜间前来打劫农舍,猴子嫉恶如仇,将土匪全部打死,唐僧却责他杀生,两人大闹一场,不欢而散。
孙悟空自回花果山,途经东海龙王处,被龙王劝导,回心转意,提及鹰愁涧白龙,东海龙王将敖烈的事和盘托出。唐僧一人上路取经,途遇化为老妇人的观音菩萨,观音赠他一顶织花锦帽,唐僧将帽子给回来的猴子戴上,帽子却变成了一个金箍。
观音带着唐僧师徒二人再次来到鹰愁涧,唤了几声敖烈,敖烈听见菩萨的声音,前来参加。化为人身,行了礼,与孙悟空争执了几句,观音居中调解,两方终于化解仇怨。观音道,敖烈可化作白马供唐僧骑乘,敖烈心中隐隐作痛,但终于还是伏在地上,观音一点杨柳枝露水撒过,便锯角化鳞,成了一匹神骏的白马。
因是白龙化身,又叫做白龙马。
第40章 不疯魔,不成活
这边提到敖烈化身白龙马,跟随唐僧西天取经上路。
而他苦等了三年的白寻究竟身在何处?是出了意外,还是她已然变心,不打算再回鹰愁涧了呢?
这事,还得从三年前说起。
当时白寻留信出走,孤身上路,并非是一时冲动之举,她已决定了无论如何也要为敖烈做一些事,这个寒咒难道真的没人能解除?她不相信。
那时与敖烈、赤霞同游东海时,他们曾经误入北海极地,她记得那里有个找传承的冰神,寒咒、冰神,冰神说不定能解除寒咒,这一定是她的机会,也是她唯一能想到的办法。
北海路途遥远,白寻心急如焚,天没亮就上路了。
她一路驾云往北走,一个早上走了上百里,下午又走了几百里,到了晚上没处休息,就化作原型在荷叶下睡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起来继续上路。越往北走,这片大地越是荒凉,草叶凋落,树木霜笼,寒风中夹杂着雨雪,道路上人迹稀少,不见妖,连个凡间的普通生灵都少见。
风里的温度越来越低,白寻以法力包裹住自身,才能勉强御寒,走不了多少路,法力就消耗殆尽,水路也走不了,河水都已经封冻断流。她想尽办法,做了个斗笠和蓑衣,法力耗尽时披在自己身上,忍着刻骨寒意步步向前。
这么紧赶慢赶,也花了大概一个月,才走到了极北之地。
她小时曾听长辈说过极北之地。极北之地没有树木,这里长得最高大的植物就是最外圈的苔原上一圈又圈的小花小草。
都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苔原上的花草远比其他花草生命短暂,四五月份,大陆上桃花已经凋落,刚挂上桃子,苔原上刚刚冰雪消融,草芽儿冒尖;七八月份,还不到收获的时节,苔原上的植物却早早地结束了花期,成熟的种子也落在了地面上,等待明年冰雪消融后,重新萌发的时机。
再晚一些,这片大地将重新被冰雪覆盖,成熟的种子如果不能落在泥土中,就会被寒风吹走,落进冰冷的海水中,永远失去了萌芽的机会。
白寻赶到这里的时候,夏季已过,苔原被三尺厚的冰雪覆盖着,入目之处,皆是一片雪白,广袤苍凉。不见人烟。
也没见到传说中的冰神的踪迹。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她只要在这里定居下来,不怕找不到冰神。白寻下了决心,现在极北之地安居下来,这里也没有别的材料,她便用冰块造了一间房子,把蓑衣拆下来当作门帘,再找了些死去的动物的皮毛铺在地上,用来睡觉。
冰原上除了狐狸、熊、海豹之类,也很少有别的生灵,更没有能吃的野菜、浆果,所幸她前段日子学的辟谷之术颇有成效,也用不着吃太多东西。倒是免了极地生灵的一场灾祸。
一连三天,白寻都没有休息,极地的白昼短暂,若只在白天出门,可用的时间便太少了。因此无论日夜,她都在冰原上摸索寻找,周围数百里的距离,都一一仔细勘察过去,却始终也没找到那座曾在她脑海里浮现的冰神遗迹。
无奈之下,她只好回到自己的冰屋休息。睡了一觉起来,心中越发疑惑:难道冰神遗迹不曾存在,这一切只是她自己的臆想?
随即白寻否定了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她还清楚记得那个与她对话的男人叫做冰寒。难道是冰寒在躲着她?这倒是有可能。似他们这等大神通者,必定是她一踏上这片土地,冰寒就掌握了她的行踪。然而白寻还是遍寻不着,说明他是存心躲着她。
想了一会儿,白寻走出了冰屋,对着某处巍峨的冰山道:“前辈,我诚心来访,你却避而不见,这岂是待客之道?”
她说了这句之后,冰山四周仍是一片寂静,并无任何回音。白寻越发笃定了自己的想法,冰寒说不定正窥伺着这边的动向。她又说了一句:“前辈,有什么不能当面说清楚,你这么躲着我,莫非是怕了我?”
她这句话一出,冰原上不再是毫无回应,一道缥缈的声音不知从哪处传来:“怕你?我为什么要怕你,就凭你这点微末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