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里面传来一身唤,罗公公和几个当差的婢女进去,帮着换好了衣裳,全都退下了。
大梁帝拉着司空敬坐好,连忙问道:见到平阳侯了?
回陛下,见到了。司空敬的表情并不轻松,但臣实在无能,再三劝说,还是没有说动平阳侯。
罢了。朕也知道,确实是病急乱投医了。大梁帝扶着额头,平阳一贯保持中立,若他站出来支持朕,那就是拿着江南那群百姓的性命在和皇弟抗衡,他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陛下,眼下六部遍布摄政王的拥趸,形势对陛下极其不利啊。司空敬沉着眉,可摄政王近年来加重封地赋税,就连颁布的管制法令都比北境和江南严苛许多,还公然贪敛朝堂拨款陛下,臣求您务必要扳倒摄政王势力!
朕难道不知道吗?大梁帝有点生气了,主要怪朕,刚登基时就应该防着些的还有,你是个臣子,说话声音小一些,别冲着朕的耳朵吼!
司空敬,抱歉,陛下,臣不是故意的。
大梁帝喝了杯茶,把火压下去了。
他面对秋云山,不能说是毫无反抗之力,与之一搏的势力还是有的。
只是若开了战,遭殃的只能是百姓。
但若是只在朝堂上斗智斗勇,他又显然玩不过阴险狡诈的秋云山。
而且再这么斗下去,总有一天,秋云山就要带兵逼宫了。
大梁帝两相为难。
司空敬看他神色不虞,提起了另一个话题,不知陛下可还记得几年前的随家园?
大梁帝看着他,朕能不记得?他神色严肃许多,随家园都是大梁的烈士,将来等朕扳倒了摄政王,定然要找到随家后人,加官封爵,好不辜负他们先辈的牺牲。
龙恩浩荡,随家定会记住陛下这份恩情的。司空敬想起随清,嘴角勾了勾,我这一次下江南,遇见了一位知己,戏唱得十分好,我心里很欢喜。
知己?大梁帝又生气了,朕让你佯装去查案,你倒好,还跑去听戏了?!
司空敬无奈,真是说错了人,陛下耐心听臣说完。那位知己巧得很,就姓随,所以臣多了个心眼,认为他会不会就是随家后人?
真的?大梁帝精神一震,那你可知道随家那年逃走的几个孩子,都叫什么?
司空敬一回到都京就四处查探过了,却什么都没有问到。
之前的随家园,将这些孩子保护得很好。
司空敬摇摇头,臣不知。跟陛下说起这件事,也只是希望陛下能够多些盼头,总有一日陛下能成功的。
大梁帝确实是有了点盼头,定安候一家也若是找到了随家后人,那定安候遗孤也就找到了。朕,确实欠他们太多了。
司空敬为大梁帝添了些茶,心里却想着,眼下都京混乱,他脱不开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到随清了。
那般妙人,他见了怎能忘怀。
只盼天下早日安宁,他们能再相见。
没过多久,宫中突然传出大梁帝病重的消息,摄政王迅速地带兵围守皇宫,以保护大梁帝安危。
但民间早有人放出摄政王想要弑君篡位的消息,因而百姓并不接受摄政王摆出的那套说辞,一时异议四起,议论纷纷。
大梁帝被秋云山囚禁了。
他手里的兵权几乎被秋云山蚕食干净,宫里的御林军都被秋云山拿下了,换成了他自己养着的精兵。
勤政殿内,大梁帝的囚禁生活并不好过。
罗公公依旧在他身边照料着他,但是秋云山每日会踏进勤政殿数次,次次都是来惹事挑衅的。
他既不杀了大梁帝,也不逼他下旨传位,好像对于囚禁皇帝这件事反而更加乐在其中。
一日,大梁帝正在用饭,罗公公查验不当,饭里竟然掺了细沙,直将大梁帝的牙都给磕出血来了。
秋云山过来的时候,大梁帝正捂着嘴,含了满嘴的血水。
罗公公跑去拿痰盂了,殿内这会儿就他们两人。
皇兄怎么了?秋云山哈哈大笑,怎的这么不小心?昨日是菜中有臭虫,今日就是饭中有细沙?皇兄这阶下囚的日子这么不好过啊?
皇帝要仪态端庄,大梁帝不愿吐到别处,张不了嘴,只能任由他说。
皇兄怕是不知道吧?秋云山用手撑着下巴,支在桌上,望着大梁帝,这样的饭,我可吃过好一阵子。
大梁帝扬了扬眉,不可置信一般。
秋云山看着他眼中的诧异,先是一愣,接着便开始放声狂笑。
先帝是个专情的人,一生中,后宫只有一位皇后。第一任皇后生下现在的大梁帝后没多久便病死了,先帝感伤万分,直到遇到第二任皇后,又生下了秋云山。
按理来说,第一任皇后死后,第二任皇后把持后宫,吃苦的应该是如今的大梁帝才对。
可眼下秋云山却说,从前,是他的日子才不好过。
这阵子我日日来找皇兄闲聊,皇兄应当了解了许多从前不知道的事吧?秋云山眯眼笑着,这人呐,怎么会有无缘无故的恨呢。皇兄,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