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有了林晋逐两人的加入,一亩花生终于在天黑前全部拔完了。
  鲜嫩的花生脆甜脆甜的,叶稚打了井水洗了一大筐,新鲜花生可以放盐和香料一起煮成五香花生。
  当个小零食或者下酒都特别合适,咸香入味,软糯中又带有脆嫩的口感,小孩子吃也好消化。
  煮过的盐水花生在太阳下晒干后又是一种风味口感。
  花生的吃法多样,趁着秋天最后几天有太阳,需要赶紧把鲜花生晒干。
  剥出来的花生米倒进锅中微火煸炒,直至红色的花生皮自然脱落。冷却后的炒花生米有一股清爽的焦香味,叶稚轻轻搓去花生皮,舂成碎粒。
  之前的干辣椒磨成辣椒面,和花生粒搅拌一起,倒入热油最后调味,香喷喷的花生辣酱就成功了。
  叶稚不在的这段时间林朗回来又拿了一罐蒜末辣酱和鲜菇辣酱,他说同窗好友特别喜欢,顿顿饭离不了这口辣酱。
  今天林晋逐要上街买东西,正好可以给林朗再带一份新鲜的花生辣酱。
  和林朗交好的几位同学听说他哥哥又来送好吃的了,几人结伴去食堂时果然看见林朗拿着那罐熟悉又美味的辣酱,纷纷打好了饭围到林朗身边。
  “林朗,这个鸡腿给你,你挖一勺酱给我行不。”杨檀屁颠屁颠的过去,美食当前君子礼仪还算啥。
  “不用给我鸡腿,辣酱你爱吃就自已动手就成,都是自家做的。”林朗把鸡腿还给杨檀,一勺辣酱而已怎么值得拿鸡腿来换,在村里不少人家只有过年才舍得杀鸡,辣椒酱却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下饭菜。
  “那可不行,你哥每次跑大老远给你送来吃的,我们这么多人,每人取一点。你自已也吃不到多少。我们可没脸白吃,不过你哥实在太厉害了,我还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辣酱呢。”杨檀虽贪吃,但也懂得取之有道,一味的白吃只会招来别人的厌烦。
  “是啊,是啊,林朗,我们用其他菜给你换辣酱,这才公平呢。”
  其他同学也同意杨檀的说法,纷纷表示赞同。
  林朗见他们执意要换没有办法只能同意了。他打开今天林晋逐才送来的包裹,发现里面有两个罐子,第一罐是众人期待已久的蒜末辣酱,另一罐则纯辣油。
  “咦,你哥这是又做了新酱啦?”杨檀凑近闻到闻花生辣酱,呛口的香辣味直钻进鼻子。只见他用干净的筷子轻轻挑了一点放进嘴里,油香四溢,煸熟的花生粒粒分明,混着被热油浇过的辣椒粉。那滋味停留在舌尖上久久回味,带来无尽的满足感。
  杨檀又挑了一些拌在水煮似的青菜上,寡淡无味的菜都变得异常好吃。
  “这个新的辣椒也好吃,你们快尝尝,有这个以后再也不怕食堂的饭菜味道不好了。”说完杨檀已经迫不及待吃下了第二口。
  素以美食家自居的杨檀都被这辣酱赞不绝口,其余几人连忙学他的样子把辣酱拌在菜里。
  林朗这一桌的热闹景象引来了其他同学的关注,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吃着餐盘里的饭菜,再看看自已面前无油少盐没有任何食欲的水煮菜。
  众人纷纷疑惑,夫子不是说进了县学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能搞特殊,不允许那些富家少爷集体开小灶吗?
  第50章 商机
  又是一个休沐日,林朗一出县学就见着林晋逐在门里等待,他跟一旁的杨檀道别后加快脚步过去。
  “晋逐哥。”
  “嗯,上车,回家吧。”林晋逐把买的新布料往边上放了放,让林朗找地儿坐下。
  越进入农村地界,越能看到田间村民劳作的身影,秋季的荠菜肥美鲜嫩,不少人带着孩子姐妹出来挖野荠菜。
  经过了那年的雪灾,一到秋天百姓们更热衷于四处找吃的囤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晋逐哥,我好几个同窗都夸叶子哥哥做的辣酱好吃呢。”
  “他们要是喜欢,回县学给你多带些,今年辣椒丰收,你叶子哥做了不少辣椒。”
  听见有人夸自已夫郎,林晋逐比自已被夸还高兴。
  “我同室的那位,叫杨檀,他可喜欢去各地吃美食了。能得他的赞美,可见咱叶子哥哥真的超级厉害。”
  林朗比手画脚的给林晋逐说了一路从杨檀那里听来的各地风土文化和美食介绍,只去过一次府城的他在脑袋里绘画了一幅幅大好河山的壮阔图景。
  他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也有机会出去游历天下,如果可以,他希望能和家人一起去。
  不管去哪里,有家的地方永远是旅途最终的目的地。
  林朗的话倒是提醒了林晋逐一件事,既然吃遍各地美食的杨檀都觉得辣酱好吃,那么对于平良百姓来说肯定是个新鲜吃食。
  辣椒酱用料十足,口味绝佳,如果能以此做个小买卖也未尝不可。
  想到这里,林晋逐打算回家跟叶稚商量商量。
  “我觉得可行,叶子的辣酱过去十多年我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如果拿去卖绝对受欢迎。”
  饭桌上林晋逐提起卖酱的事,叶稚还有些犹豫,一旁的李玉荷倒是双手赞成,赞不绝口。
  “可以一试,左右辣酱也是可以长期存放,卖不出去咱也能自已吃。要是真卖得好,明年咱多留一片地出来种辣椒。”一向寡言的林永恩这次也给出了意见,叶稚见家人对自已那么有信心,下定决心去试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