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程掌柜的牛一看就是吃得很好的。
毛色油亮,还时不时甩动几下尾巴,哞哞地叫个不停。
陆令嘉拍了几下着牛背,它立马精神抖擞起来。
她小心地把曲辕犁套在了牛身上,一手挥着鞭子指挥着牛往前拉动,一手扶着犁把。
他们方才以人身拉犁的时候还没感觉。
现在牛一下地,犁头伸到土里,带动着泥土快速翻滚,不多时,一小块地便耕完了。
程掌柜叹为观止。
“你这个辕犁厉害啊!转弯都不带停的!”
陆令嘉颇为自豪,毕竟这可是中华上下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结晶。
她大方道:“等来年春耕,我这个也借您用一用。”
“那敢情好。”程掌柜顺势应下。
他见他们都忙着翻土,也没空再与他寒暄,跟陆令嘉交代几句宴席的事情便离去了。
田地里翻起的尘土飞扬,洒了他满身。
-
有了牛,他们翻地的速度大幅度差不多是翻倍了。
陆老二跟在后面撒肥料时已经完全不能用震惊来形容了。
他们之前翻地、播种、撒肥,农忙时哪个人不得忙上个一两个月?
尤其是翻地,家里的壮劳力就这么一两个,每个人一天下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是抢着的。
有牛的农户家是会好些,但是也一天下来也只是省些力气罢了。
这陆老四就这么厉害?
打出来的这个曲辕犁,往牛背上一套,他们后续只要用耙子稍微再平整一下边角就行了。
还有这个肥料。
陆老二虽然自己是不会沤肥的,但是他能分辨得出肥料的好坏。
这些时日沤的肥,他也亲自把手伸进去捻过,颗粒均匀,结块少。而且那味道虽然刺鼻浓烈,但一闻就知道,确实就是那个味。
就是他大哥在世的时候,也沤不出这么好的肥!
陆老二看向陆令嘉的眼神中带着点忐忑。
莫非她跟着哪位老师傅特地学习过?
陆令嘉却浑然不知,只管一个劲地赶着牛,翻着地。
张婶和吴婶家里没男人,要等寨子里的人抽出手来帮忙耕种那可有得等了。
反正现在有牛,也就是顺手的事。陆令嘉顺带赶着牛把那两块地一起犁平了。
到撒肥料时,就不需要什么技术了。
五叔和六叔甚至直接把桶抱在怀里,就用手往外扒拉着,又快又准,一看就是老庄稼把事了。
就是沤的肥时间还不够长,颜色还不够深。若是能再更长一些,想必会更好。
土壤撒上满满一层肥后,陆令嘉就把背篓里的玉米种子和大豆分给大家。
“这个叫玉米,我特地托人从外头买的种子。等明日,我们就把种子撒下去,再在旁边间隔再撒下大豆种子,这边地里的秋种我们便算完成了!”
“大当家,这怎么还同时种两种不同的作物?”
“两样东西不同,不会相互争抢着长吗?”
“就是啊,别到时候哪样东西都种不好,可别得不偿失了。”
最后一句话是陆老二说的,他总觉得有些不靠谱。
陆令嘉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解释作物套种的原理,只好胡诌:“不会的,我在书里看到过,书里说这两样作物一起种植,可以长得更好呢!”
“什么书?能借我看看吗?”陆五叔凑上来问道。
陆令嘉:“......”
“书是问别人借的,五叔要是想看,我下回儿再去问问。”
“行。”
其他人倒是没有太多的异议,毕竟陆令嘉琢磨出来那么多东西,每一次都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她说这样能让作物长得更快更好,他们也都信了。
六叔就更不用说了。
他一边撒着肥一边傻呵呵地笑着。
陶陶真有本事,比大哥还要有本事。
有工具的加成,效率一下子就拉了上来。
等他们的活全部忙完后,石头他们把几间茅草房简单地搭好了。
几根木头当支柱,再用着茅草围上。四周没有墙壁,风吹来时,都能感觉到一丝凉意透过缝隙吹进来。
拿来正儿八经当房子肯定是不成的。
但要是这几日农忙时将就一两个晚上,倒是可以接受。
主要还是舍不得那几文进城费。
每天这样来来回回的,都能攒下好多银子了。
石头和郑大力还特地去砍了两棵树,把上面的刺劈得光滑平整,暂时充当了桌椅。
薄暮冥冥,满天的星光也随之照在这片田野间。天凉了,蝉虫的鸣声已然只能隐约听见几声。
张婶和吴婶两个也用那些杂乱的石头堆了个灶台,将拾来的树枝用力对折丢进去,点火、烧枝。
乍起的火光四溅,随着噼里啪啦的声音作响,阵阵炊烟缭绕着升起,暖意融融。
柴火燃起,锅里的热气跟着也冒了起来。
她们用带来的腊肉炒了几盘菜。
一刀切下去,红白相间,咸鲜的味道配合着豌豆的香甜,浓香的油脂密密渗出。
一块塞进嘴里,腊肉的烟熏气和煸炒过后醇厚的辛香便浸满整个口腔。
风吹着屋子里的茅草簌簌作响,门外的小树也在摇摆,不远处,他们两家邻居也亮起了微弱的灯火。
陆令嘉扒拉了几口饭,揣上两根腊肉,又把今早备好的椰油带上,重新走过去敲响了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