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等陆令嘉大口地吞下一大碗面条,这才想起来问今天的战绩。
  “对了张婶,今天一共卖了多少银子?”
  她刚问完,几个婶子都凑了过来,眼睛发亮。
  张婶道:“足足有五两银子!”
  我的乖乖,她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银子!三个人轮流数了又数,都有些不敢相信。
  陆令嘉不意外,现在大部分人是觉得新颖所以都想“尝个鲜”,也许不用等多久,市面上就会有对应的仿品出来了。
  再卖完下一批玩具,就得琢磨一些新的东西出来了。
  她想着上次那些胭脂,心下有了个主意:“张婶,明天你带其他几个婶子去县城里扯两块布,每人做一件新衣裳。”
  一直沉默寡言的吴婶也不淡定了:“扯新布,给我们吗?”
  “是啊,每个人都有份。”她把碗里的汤都喝干净了,接着道:“你们记得替我娘也量一下身形,帮她也做一件。”
  “是是是,忘了谁也不能忘了大当家的娘亲!”众人打趣。
  要不说闺女熨帖,就算娘亲躺床上,也要想着给她做新衣裳。
  几个人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要做什么样式的衣裳,眼睛里全是亮光。
  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第11章 吃不起啊吃不起
  陆令嘉把今天赚的银子还有程掌柜给的定金合计了一下,临时叫了寨子里的众人开了个紧急会议。
  五叔和六叔加加减减,公布了账目的明细。
  通过这一个月的努力,他们差不多总共赚了有五十两银子,再除去日常需要采买的米面、猪肉,大概有二十两银子是可流动的资金。
  陆令嘉心下一动,把她一直以来的想法提出:
  “我们寨子里现下一共有三十二人,按户数来划分差不多有十三户,我想去县城里买些肥沃的水田,日后每户出一个人来耕种,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有人提问:“这是什么意思?以后都不分组干活了?大家伙都去种田?”
  陆令嘉解释:“这倒不是,只是现在有了些积蓄,想着就去买一些良田来。我们也不按人头分,按户来分。种出来的收成都归自家所有,其他的依然照旧。”
  主要是最近找她的人太多,二叔和三叔已经明里暗里不知道多少次提起来,他们不想种田,想要去卖油。
  后山的山栏稻也快到了成熟的季节,等农忙结束了,寨子里的人手也确实能空出来一些。
  既然二叔和三叔想要卖油和糖,便由着他们去。
  但是在这个年代,仅仅靠着山上种着的这些旱稻,远远不够他们的日常开支。
  况且没有好的良田,她就是有再多本事也不能发挥出来。
  作为一个农学业的学生,若是能在古代把杂交水稻的技术全面铺展开来,这才叫学以致用。
  多一份粮食,就能少一些因为饥饿而死去的百姓。
  所以水田,她是一定要买的。
  这是她当初报考这个专业的初心。
  石头有些不敢置信,颤着声音问道:“大当家的意思,就是买来的水田都归我们自个吗?”
  “对,每一户都有份!”
  石头:“那我这样......”他支支吾吾地,话也说不完整。
  他家里的人,在逃荒时全都没了,现在他们家只剩下他一个人。
  陆令嘉看出了石头的窘迫,笑道:“都有,哪怕家里只有一个人,也单独算一户。”
  陆三叔惊呼:“那得要多少银子?没必要吧?”
  “就是啊,那我们家里人多的岂不是不合算。这粮食种出来也不够吃啊!”也有人略有微词。
  但是陆令嘉在这件事上面异常坚定。
  且不说如果按人头来划分,日后没成亲的人若是娶妻生子了,那已经买好的田地难不成要再重新划分不成?
  再说,像虎子,还有吴阿婆...等种不了地的人又该怎么分?
  反正怎么样都会有人不满意的。
  陆令嘉继而扬起声调:“我知道寨子里现在不少人都不愿意种田,只想着做卖油和卖糖的生意,可是市面上油和糖的需求总归是有个定数的。咱们手里有粮食了,就是真的碰上了饥荒也不怕。”
  系统也一直在提醒她要早点播种新作物,等作物丰收的时候,获得的积分差不多能翻倍。
  但是现下寨子里的人心浮动。
  每个人都想着挣快钱,却又不肯多劳动。
  又或者总觉得其他人的活轻松,动不动就想换一换“分工”。
  陆令嘉觉得再这样下去有些不妥。
  把田地分给每个人,自己的田以后就自己种,看谁还敢不上心!
  她现在既然当了这个大当家,就要担起这份责任,罩着这寨子里的人,起码保证他们平平稳稳地生存下来。
  毕竟,她还欠着老陆头一条命。
  崖州一年两熟到三熟,现在卖了田,如果播种得当,刚好能再收获一波稻谷,然后还可以种上冬小麦。
  寨子里的人热热闹闹地讨论起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但从议论的内容来看,同意的人还是占着大多数。
  片刻,便开始举手表决。
  这也是陆令嘉一开始定下的规矩,除去一些涉及道德底线的问题,她也不想黑风寨最后变成她的一言堂。
  “我同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