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闻言,白宵宵静静的看了他一眼,接着继续朝着光源走,“我们现在身处副本,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只是危险大小的问题。”
“是有危险,但是宿主每进入一个地方也需要对目标地点的危险有一定的判知能力。”
文祀看着她,整只鸟隐约有炸毛的气势,“请宿主在之后的任务中,执行任务前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当然。”白宵宵看向出口处,“我可是很惜命的。”
“而且,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说不定还能看见世外桃源。”
两人重新朝着光源的地方走,直到身体从洞口探出,忽然见到一片芦苇地,这里的时间还是黑夜,清冷的月光照在地上,冷意乍然升起。
白宵宵深吸一口气,搓了搓双手以此来获得一些暖意。
文祀化成人形后,大走几步出来也没发现危险,他瞧着低四处观察的白宵宵,没来得及笑,后背突然靠上一个冰凉的东西,沁人的凉意让他一愣,猛一抬头却发现前方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石碑,上面还清晰的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
“千蝶寨?”文祀走近了一些,夜间的风将芦苇吹的沙沙响,被云挡住的月亮也露出来一角,鲜红的的字在苍白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渗人。
白宵宵只觉得脖颈一冷,正准备从储物袋里拿出电筒时,周身忽的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
叮铃——
叮铃...
叮铃!
身旁的芦苇无风自动,风声夹杂着声声铃铛声,听得文祀心头一颤,伸手就去抓一旁的白宵宵。
另一头的白宵宵屏气凝神,一手拿着手电筒,回头便迎面撞上一个硬物,眼前顿时白茫茫一片。
再抬头,眼前早已多了一个人。
那人站在月色中,满头的白发仅用一只银钗挽起,苍老的双手握着一段盘的光滑的圆头木杖,脸上略微有一点皱纹,双眼却清明得不像老人。
“后生,这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她抬步走来,身上的银饰也随着她的动作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就在两人快要相撞时,白宵宵弯身向朝着老人行了礼,“老人家,我二人受家中长辈指点,本该往南走,却不想误入这芦苇从中,久久寻不见前路...”
“打扰到您,望您莫怪。”
这人身上是传统的古代服饰,说话偏古文一些,应该没什么问题。
果然,那红衣老妇没有发现异常,只是冷声斥道:“你们原居住何处,又往哪个南方?”
白宵宵被她这么一吼,吓得冷汗直流,偷摸着就要摸一旁的手电筒。
为了不直接暴露,白宵宵顿了顿,接着学着电视剧里的话道:“家住岭南一带,正欲前往琼州。”
老妇哼了一声,双手来回的摩挲着木杖,好一会才点头:“如此,你二人便随我进来罢。”
“不知如何称呼前辈?”
老妇没有回头,声音依旧冷淡:“红婆。”
说着,她便带着两人靠近石碑,再沿着小道转了一圈,直至行至一座矮山前,她指着山石上的洞幽幽道:“进。”
文祀正欲说话,身后忽的生出一股怪力将他推向前,身后传来某人的声音:“那么着急,那你先走罢。”
趁着文祀进去的空档,白宵宵回头看向来时的路,只见茫茫一片芦苇,哪里有什么来路?
她顿了顿,正欲抬头,就闻头顶传来红婆的怒斥:“不要抬头!进洞之后不许东张西望,见到房屋也不要与人搭话。”
闻言,白宵宵低下了头,闷声走在最后。
洞口极小,堪堪容下一人,周围山石陡峭,行走困难,两人一深一浅的走着,白宵宵扶着山壁艰难的前行,也免不了一脚滑落,整个后背重重砸在尖石上!
文祀一惊,下意识要回来拉人,却被白宵宵轻怕一下:“洞口小,照常走,我没事。”说着依着身边的一块大红石起了身。
两人才继续跟着红婆往前。
行至洞中,空间早已能容下三人,周围也从红石变为遍地的青苔,山岩裂缝还有泉水汩汩冒出。
又走了一刻钟,眼前豁然开朗,抬眼望去远处竟有一片炽红的红光!
叮铃——
叮铃...
耳边再次响起银铃声,红婆的脸被火光映红,也透出一丝暖意:“后生,你们来的赶巧,前两日选了族长,现在在庆祝嘞!”
两人顺着红婆示意的方向望去,一座座寨子依山而建,坐落在寥寥大山之间,姑娘们依着月光相伴于篝火前,身上的银饰与笑声揉做一团,为这深山添了一丝喜气,整个寨子都是暖洋洋的。
篝火前,领舞的姑娘一袭红色苗服,头上挂着一方人脸面具,身上的银饰叮铃作响,她眼波流转,映出微微火光,身子灵活舞动,面具随着她的头停滞晃动,远远瞧着竟好似一人两面。
整个场景和谐喜庆。
可白宵宵心中却升起一股冷意,她抬眼看向正翩翩起舞的红衣女子,不动声色的摸了摸储物袋。
几人就这么站着,直到舞罢,红衣女子翩然下台,走向红婆:“婆婆,村子里怎么会有外人?”
红婆上前两步握住她的手,又轻轻的捏了两下,眼中满是慈爱:“囡囡,我今日下山正巧遇到这两个后生在芦苇滩迷了路,他们小歇一下,明日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