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父亲此刻就在门口等候。”谢望以眼神示意林慎出去传话,接着提议,“太守公刚行手术,身体亏乏,不如就在官医署中修养。”
  和前两次手术比,这次的开腹取脾显然对病人创伤更大,李明夷也说过术后仍需继续观察。官医署虽不比太守府戒备森严,但至少有一个手术室可以随时抢救。
  随着麻醉余力慢慢退去,切口的疼痛逐渐明晰起来。郭纳看着自己还留着寸余长伤口的肚子,颔首接受了他的建议。
  他望向站在一旁的李明夷,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口吻之中多了一份恳切:“那么能否请这位李先生也留在官医署中,一同治疗?”
  开腹术后仍有相当长一段的危险期,即便郭纳不要求,李明夷也没打算走。
  但这样的时局下,太守住进后的官医署必然会戒严,所以他还有个请求——
  “我愿意留在署中,但还请太守不要限制我出入。”
  郭纳大致猜到什么:“你是想去见亲人?”
  人皆有私心,想在灾难来临前先安顿好自己的家人也是人之常情。
  李明夷却摇摇头,诚实地道:“我还有另一个病人需要照顾。”
  话音刚落,便听得一声“属下来迟”,谢敬泽在林慎的引导下迈入了手术室中。
  陪他一起来的谢照瞥了李明夷一眼,目光十分复杂。
  这人口中所说的另一个病人,无疑指的是还在牢狱中的那个突厥少年。可事态有变,任谁都清楚如今郭纳才是他们这些医者最该力保之人,把一个阶下囚和太守相提并论,也只有此人能说出这样的话。
  某种程度上,他很钦佩李明夷。
  但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这种坚持实在有弊无益。
  “是么?”这个回答却令郭纳颇意外。
  在此之前,他都以为这位民间医生是和谢望等官医怀着同样的目的。但没想到自己这个太守,在对方眼里也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病人。
  想到此处,他反倒微微而笑:“好,老夫答应你。”
  谢照略觉不妥:“太守公……”
  “无妨。”郭纳知道他想说什么,抬手将他的话打断,“前线之事,暂不可惊扰百姓。”
  谢照转眸瞟了一眼自己的父亲,从他沉着的脸上读出相同的意思。
  愈是在风雨来临之前,愈需要安定人心。
  安禄山举兵之前,郭纳的确有过逃避的想法。但眼看战火就要烧到陈留,作为太守的他绝不可倒下,更不可以露出脆弱的姿态。
  所以放李明夷出去,也是向惶惶不安的百姓证明,他们所依赖的太守已经转危为安,仍是他们坚实的依仗。
  在两位沉稳如山的前辈面前,谢照亦慢慢松开心中那根紧绷的弦:“下官明白了。”
  得了郭纳应允,李明夷便先回到衙门。今早走得匆忙,没有和张敛告假,也不知道前线的这个噩耗他听说了没有。
  但走之前,谢照特意交代过他保守机密,不能和外人提起战事相关。张敛虽是官府的人,但李明夷谨慎起见,还是只将要留在官医署中照顾郭太守的事情告诉了对方。
  “看来太守公病势沉重啊。”张敛难得无事地闲着,打了桶水,有一搭没一搭擦拭着自己解剖用的刀。
  前几日不是雪便是雨,衙门都未开堂。按说压了几日,今天该忙起来,可这一整日依然冷冷清清,连谢照等人也不见个影。他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也隐约能感应到事态不同寻常。
  人一闲下来,很多之前被忽略的消息便不时浮出脑海,他不多想都难。
  张敛抬眸看他一眼:“没有出别的事吧?”
  李明夷没说话。
  “算了。”张敛知道他从不撒谎,既然不可言说,那事情只可能比他想象得更严重。
  他放下刀坐在门槛上,仰头看着天空,顺便提醒对方一句:“我是无牵无挂的人,你不用担心。不过你若一时不能出城,还是把家中老小接进城里吧。”
  李明夷犹豫了片刻,没有答应,也没有反驳。
  他对安史之乱这段历史了解不多,但很清楚这股叛军的势力是多么野蛮恐怖,如果陈留真的沦为战场,那么城内也不过是敌人屠戮的案板。
  可普天之下,又有哪里是绝对安全的呢?
  思考着这个问题,他出城回到了卢家。
  “李郎回来啦?快,外头风冷,进来坐坐暖暖手。”
  对他的突然造访,卢阿婆显得高兴极了,赶紧吩咐卢小妹去烧点炭烤火,又拄着木杖,要去给他拿胡饼。
  “阿婆您歇着吧,我不饿。”李明夷是真的没有心情吃饭,左右看看,除了卢阿婆,只有正在生火的卢小妹,还有当着她的跟屁虫的小雨,却没有看到云娘的身影。
  “别找啦,小姨她进城了。”卢小妹拿木条撺着炭块,那上面便震出好大一阵烟尘。鲜红的火苗一窜,将木炭点燃。
  小小的堂屋里顿时氤氲起一丝难得的暖意,李明夷伸出手放在上面,动了动僵硬的手指,闲聊般问:“她进城做什么?”
  “说是找了个做稳婆的营生。”卢小妹把小雨圈在怀里,招呼端来胡饼的卢阿婆也一起坐下烤火,几人围在炭盆旁,倒挺热闹。
  稳婆就是接生婆,也是个正经的职业。知道她正努力地继续生活,李明夷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一阵惆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