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高松然摇摇头道:“没有,我和她签订了‘君子协议’。每星期逃课的课时数限制在一个上限之内,且作业完成度达到每周变化的某一标准,我就不追究她逃课的责任。同时,鼓励她学习视频剪辑技术。她喜欢逛的那些冷门小店,缺的就是推广。黄莹莹这孩子,虽然学习上进心严重不足,但遇到自己真正喜欢干的事情,她还是会全力以赴的!现在她在颤音视频平台上经营自媒体,专门采访那些冷门小店的店主。粉丝数已经突破八万了呢!”
  “一个高中生八万粉丝,这么厉害。”李老师惊叹道,也不知他这言语里是真情还是假意。不过他很快好像反应过来什么似的,关切地问,“等等,你说你们班那个同学叫黄莹莹,在颤音上采访冷门小店店主的,是不是那个叫‘小黄?真实店铺故事’的账号?”
  高松然猛地一惊:黄莹莹的账号都这么有名了?她从来没在班里或者年级里刻意宣传过,纯靠自来水!现在连李老师都知道了。
  见高松然点头,李老师激动得差点要跳起来:“天呐,那个账号简直是我老婆的精神食粮!以前,我们每天边吃边看电视剧;现在不了,你们班里的小黄同学一个视频大约20分钟,正好吃顿饭!前些日子,一起看了一家卤味店老板的自述,把我们都看哭了……”
  卤味店老板的视频确实是黄莹莹作品中最受欢迎的。这家位于启德职业中学校门外的卤味店,老板夫妇辛苦经营多年,把唯一的孩子供到了博士。然而天不假年,两人的儿子答辩结束的第三天就遭遇了严重的车祸,单侧手脚截肢,大脑受损。
  重大打击让他好几次尝试自我了断。但冥冥之中的母子连心,让那年轻人每次尝试自我了断时,母亲都心中有种预感,从而及时发现了孩子的不对劲。
  后来,年轻人终于放弃了这些阴暗的想法。坐在轮椅上,每天生活勉强自理,还能帮父母在卤味店里打打下手。
  把儿子拿到博士学位,刚看到生活的希望,生活陡然转了180度的弯,将这家人重新掷入了命运的深渊。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的乐观情绪也感染了像李老师夫妇那样无数个普通人。
  接着,高松然又举了温云茵、赵华枫,曹毅、陈默等几位同学的事例,以此证明10班学习成绩忽然大有改观,并不是因为同学们突然变得好学了,而是同学们的个性得到了鼓励。
  李老师大受触动。很快,高二12班的同学也发现,从前时常不苟言笑、对他们纪律抓得急眼的李老师,今天忽然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上课睡觉的,也不是非要把他拽起来、站起来听课了;上课看杂书的,换做平常,李老师见一本没收一本,可是今天破天荒地,他好像直接无视了那个看杂书的同学。
  不得不说,虽然下一次考试到来之时,12班的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或者说也没有甩开10班更多,李老师能明显感觉到,班里同学更愿意对他敞开心扉了。
  早在冯仁杰去大剧院的第一天,高松然便又对班里另一位同学开了天眼。
  张睿琦,她的天赋叫“姑爹”。
  一个家境优渥的姑娘,天赋叫“姑爹”,实在让高松然哭笑不得。侧面打听了一番,张睿琦父亲也是独生子,没有姐妹,于是张睿琦也不可能有姑爹了。
  第226章
  高松然首先希望验证的可能性是“天赋词就是本意的拓展”——也许“姑爹”指张睿琦擅长分辨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堪称人肉版“亲戚关系计算器”?
  借口对同学们进行英语测试,高松然在给同学们看的一部新剧目中,挑选了一个片段。
  剧中主角是个邮递员,他骑车来到一间乡间别墅前,见一位中年男子正在花园里除草,便大喊一声:“uncle,got a letter for ya!(叔/伯/舅,有你的信!)”
  然后把一封信像扔飞盘一样,精准地飞进了中年男子怀里。那封信上写着收件人名叫“大卫·迈尔斯”。
  “该中年男子可能是主角的什么人?请用中文写出答案。”
  张睿琦的答案让高松然失望了。或许真的是因为张睿琦爸爸没有兄弟姐妹,张妈妈又只有一个哥哥。所以,除了人们看到这个称呼时通常的第一反应“叔叔”,张睿琦只写了个“舅舅”。
  没有伯伯,没有“姑爹”。
  其实,在这一集开头还有一段的搞笑片段,揭示了中年男子的确很有可能是主角的姑父。
  剧情一开始,同样的一座乡间别墅,同样的花园,主角送完了一天的信路过这里,被一位与大卫·迈尔斯先生年龄相仿的中年妇女请到院子里喝茶。
  院子里还有这位妇人的几位好友。
  夫人笑着向朋友们介绍主角:“这是我的nephew(侄子/外甥),在他还是个婴儿的时候,不知道在我身上撒了多少泡尿!就和他爸爸小时候一样!”
  逗得院子里那一群中年妇女哈哈大笑,纷纷称赞这位女主人:“迈尔斯夫人,你太有趣了!”
  妇人还记得主角的父亲婴儿时在她身上撒尿,说明她极有可能是主角父亲的姐姐、主角的姑姑。而她和之后出现、主角喊“uncle”的中年男子住在一间房子里,姓氏相同,都是迈尔斯。
  根据这些细节可以推断,两人多半是夫妻关系。
  既然张睿琦没有注意到这个片段,在列举所有可能性时也忽略了“姑父”的答案,那么,对亲戚关系敏感,肯定不是这个天赋词的含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