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986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986节

  “有线电报有把握吗?”朱铭问道。
  朱国祥说:“有线电报非常简单,我在研究手摇发电机时就有想法了。但我不知道无线电报怎么弄,只晓得是运用电磁信号,你知道电磁信号怎么发送和接收吗?”
  “我是文科生,你有点强人所难了。”朱铭提醒说。
  父子俩搂在一起低声交流,把旁边三个年轻人都看傻了。
  尤其是朱文竹,羡慕皇兄和父亲感情深厚,他只在小时候跟父亲如此亲密过。
  朱铭问道:“有线电报什么时候能弄出来?”
  “半年之内。”朱国祥说。
  朱铭再度无语,他难以想象,自己通过发送电报,给前线的岳飞传递军令,那是一种怎样的稀奇体验。
  岳飞,电报……
  两个词汇组合起来就很离谱,充满了一种蒸汽朋克的荒诞美。
  现在的问题是,蒸汽机搞出来了,电池也搞出来了,接下来该怎么发展?
  思来想去,朱铭觉得顺其自然最好。
  蒸汽机先运用到官营的工厂和矿山,比如锻铁、铸币等等。对电池的使用,则是从有线电报开始。
  不主动往民间推广,但也不禁止民间传播,同时利用太学传授相关知识。
  民间能学到多少,学得有多快或多慢,朱铭都任其发展不去干涉。
  只靠朱国祥和他的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可以,但具体运用拓展却很难面面俱到。民间自有聪明人,会把这些细节给补上,拓展蒸汽机和电池的使用方式。
  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
  朱铭能够想象得到,当电池和电磁铁拿到太学,会引起师生们怎样的轰动。
  这两个玩意儿又结构简单,太学师生很快就能大量复制。然后他们会继续研究电学,把这个当成新奇玩具,尝试各种各样的用途。
  离开小院,父子俩同乘一车,其他人另乘一车。
  朱铭感慨道:“在北宋末年,发展出火枪火炮已经有点离谱了。伱现在又是蒸汽机,又是电池电报,五十年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朱国祥无法回答,只能再次提醒:“钢铁啊,炼钢技术得追上来。这个我是真不懂,想研究都不知怎么下手。”
  “慢慢来吧,不要着急,我们发展得过快了。”朱铭说道。
  朱国祥说:“那个张从道很好,绝对是个天才。而且没有结婚,整天读书搞研究,对当官没啥兴趣,我打算把三女儿嫁给他。”
  “这个你自己决定。”朱铭无所谓。
  ……
  大理国,一位公主此时也在大婚。
  国相高量成的原配病逝,段誉把女儿嫁给他续弦,再度加深君臣之间的合作。
  但是,君臣联手也压不住高氏。
  高量成能够震慑大理国内其他大族,却镇不住高氏内部各种势力。
  如今,高量成迎娶公主,不但没有平息争端,反而激化了这种矛盾!
  现在是一群段氏子孙、一群高氏子孙,在互相寻找盟友各自争权。
  段氏子孙,都想做皇位继承人。
  高氏子孙,都想做高氏继承人。
  段誉已经指定了太子,但其他儿子不管这个。高量成已经是高氏的家主,但其他高氏子也不管这个。
  形成这种复杂局面的原因,是高皇后病逝却没留下嫡子。
  现在所有的大理国皇子,包括太子在内,全都是庶出的。不管立谁做太子,其他皇子都不服,而且他们有不服的底气。
  那个底气就来自高氏。
  国相高量成的父亲是庶出子,他爷爷废长立幼引起高氏动荡,当时就连高皇后都卷进去了。
  现在,支持高量成的高皇后已死,高氏各派系又闹起来。
  高泰明的子孙,高泰运的子孙,高升祥的子孙……个个都有地盘和军队,个个都不服高量成。他们趁着高皇后死了无嫡子,各自选择扶持一位皇子,既帮皇子争夺帝位,也为自己争夺高氏家主之位。
  “陛下,公主此次大婚,高氏各支一个都不来,只派人随便送了点贺礼。”负责送公主出嫁的太监回来禀报。
  段誉愤怒至极:“一个都没来?”
  太监回答:“都没亲自道贺,以各种理由推脱。有称病休养的,有要镇压乱匪的,反正都没有露面。”
  “我知道了。”段誉深吸一口气,让太监暂且退下。
  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他甚至不敢把多余的儿子杀了,或者让太子之外的其他儿子去出家。因为每个儿子身后,都有一个高氏势力在支持,胡乱动手很可能把那些人逼反。
  高量成在高氏当中,确实是实力最强,但扛不住其他高氏联手啊。
  思来想去,段誉决定不管了,把国政彻底交给高量成。
  等高量成能够控制局面了,段誉就打算退位做和尚。
  如果高量成一直无法控制局面,那段誉就稀里糊涂的继续做皇帝。爱谁谁,说不定能把儿子熬死几个!
  前提是,没人铤而走险。
  段誉甚至决定不再出皇宫,免得在大街上遇到刺客,他可不会什么六脉神剑。
  第1003章 高丽之事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转眼已是大明复兴中华十年,西元1142年。
  西北地区连续多年春旱,终于在今年得到缓解。虽然还是有点小旱,但终究下了几场雨,让人们看到一丝风调雨顺的希望。
  连皇帝都躲在宫里不敢出来的大理国,依旧维持着混乱而稳定的统治。
  虽然非常乱,但乱得大家都不敢动手。
  高氏内部也不敢互相攻打,因为还有其他几个大族。若是高氏内耗太严重,其他大族趁机发兵,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大理没爆,高丽却快要爆了!
  高丽国王依旧是王构,两度惨遭软禁,三次铲除权臣,至今也才三十三岁而已。
  王后任氏。
  国丈任元厚,兼任国相。
  如今的高丽国内,世家门阀控制全国,把寒门和武将压得抬不起头。矛盾已经在爆发边缘了,门阀之间却又掀起内斗。
  国丈任元厚的老家在全罗道,也就是朝鲜半岛的西南角,跟济州岛隔着海峡相望。
  这里虽然也有港口跟大明做生意,但贸易量远远被西海道甩开。而中日贸易虽然也路过全罗道,但都是在济州岛中转停靠。
  因此,基本盘在全罗道的定安任氏,只能在海贸当中吃点残羹剩饭。
  而出过多位国相和皇后的海州崔氏,家族势力正好在贸易极盛的西海道。
  通过十年海贸发展,海州崔氏的实力飞速壮大。
  当初提兵进京,剪除叛逆的金氏,反而被两家联手打压,如今已蹦跶不起来了。
  开京。
  海州崔氏,仁川李氏,两大门阀正在密议。
  仁川李氏的李资谦,正是王构干掉的第一位权臣。
  权臣虽倒,家族不倒。
  并且,崔、李两族世代联姻。前者挨着第二大港,后者挨着第三大港,联手把持着来自大明的海贸利润。
  至于第一大港,自然是开州港。
  开州是高丽首都,那里的港口利润,可不能归某一家,都是大家一起分润。
  “任元厚欺人太甚了!”李之元大怒。
  崔允仪叹息:“唉,他是国相,又是国丈,官员还不是随便他安排?”
  李之元说:“可他这次太过分,不但把汉阳(首尔)郡守换成他的人,还把汉江沿岸的官员,全部换成依附他的世家子弟!”
  崔允仪不说话。
  李之元道:“这次换的是汉阳郡守,下次可就该轮到海州了。你如果不帮我李家,等到崔家被打压,到时候谁来救你们?”
  崔允仪说:“你们仁川李氏,在汉阳经营多年。朝廷换一个郡守怕什么?不要公然对抗郡守,让属官属吏阳奉阴违,弄得那郡守一件事都办不成。把他逼走!”
  “只是这样?”李之元心有不甘。
  崔允仪反问:“难道你还敢公然抗命,又或者派人把郡守杀了?”
  李之元无法回答,只能发脾气说:“我会让汉阳郡守,半年都待不下去!”
  崔氏、李氏虽然经济实力更强,但架不住任元厚的政治实力啊。
  人家本来就是国丈兼国相,又拉着一群眼红海贸的世家,联合起来从李氏手里夺取商业利润。
  李氏除了暗中抵制,就只有发动政变,没有第三个选择。
  拿下汉阳及汉江沿线行政权的任元厚,顿时志得意满,开始踏上人生巅峰。
  来自好几个世家的官员,开始对任元厚歌功颂德,逼着国王给任元厚升官升爵。
  其爵位、官职和加官如下——
  宣忠安社佐理同德功臣、三重大匡、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尉、上柱国、定安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六百户。开府“寿宁”,置僚属。
  权倾朝野!
  崔氏、李氏再有钱又如何?乖乖躺着!
  就连任元厚的长子任克忠,也就是高丽王后的哥哥,也做了门下侍郎兼判兵部事。把兵权掌握在手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