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846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846节

  “两个亡国之君都如此优待,吾等文臣自也有出路。”
  “就是就是,协助编户齐民立功的,不用参加恩科就授官了。”
  “大明皇帝陛下万岁!”
  “……”
  这些家伙当街呼喊,其实是想摆明立场,跟刚才见到的吴乞买做切割。
  吴乞买抱着一坛酒回家,妻子唐括氏正在织布。
  安乐公府的仆人,刚开始由朝廷支付薪水,渐渐的就得吴乞买自己开工资。
  为了省钱买酒喝,吴乞买把仆人全部遣散了。
  因为中风,吴乞买左腿和左臂无力,走起路来像一个跛子。
  “相公就少喝点吧。”唐括氏劝道。
  “醉了才好。”
  吴乞买面无表情,拍开酒坛的封泥,满满倒了一大碗,没有下酒菜就直接喝。
  喝着喝着,突然浑身剧痛。
  他不仅中风,而且还严重痛风。
  越痛越要喝。
  喝醉了好睡觉,或者说醉死过去。
  今天,吴乞买的心情很糟糕,半路上居然遇到那些叛逆。
  连喝三碗,吴乞买猛地颤抖起来,一手抓住桌沿强忍剧痛,一手把酒碗吃力送到嘴边。
  “啪!”
  酒碗落地摔碎。
  吴乞买已经痛得坐不住了,渐渐缩到地上蜷起来。
  唐括氏想把他扶去床上,吴乞买却奋力把妻子推开,怒吼道:“逆贼,都是逆贼!”
  喊了一阵,又哀求道:“酒……给我酒……快让我喝醉……”
  唐括氏犹豫片刻,终究耐不住哀求,倒了一碗酒送过去。
  侧躺着喝酒不方便,吴乞买艰难夺过酒碗。他把酒碗放在地上,蜷着身体趴伏在地,像野狗进食似的撅起屁股喝酒。
  越喝越痛,越痛越喝。
  疼得满头大汗,终于把一碗酒喝光:“再倒,再倒!”
  唐括氏抹泪捧起酒坛,重新给他倒了一碗。
  吴乞买立即扑上去。
  就这幅鬼样子,朱铭杀他干嘛?
  不仅懒得动手,甚至连看守都撤了。
  朱铭很想看看,这个状态的吴乞买,究竟还能再活多久。
  第867章 完颜萍
  礼部贡院,设在洛阳城东南角,在前宋时叫河南府贡院。
  今后要用来举办全国会试,自然得进行扩建。附近一整个坊都被拆迁,整体并入贡院当中。
  那些迁走的商贾和百姓,通通安置在最近的庙观。把庙观改建为民房店铺,再补偿给他们一笔钱,算是改建期内的租房补贴。
  以张浩为首的金国旧臣,在原有贡院中参加恩科。
  题目一道道公布,看得三百多个考生直愣神。
  第一题:辽宁某知府,借丈田之机,收受贿赂一千缗,为大族隐匿田产五千亩。又纳当地大族之女为妾,获其嫁妆三千缗、妆奁田五百亩。
  问:依《大明律》,该知府所犯何罪?当如何处置?
  张浩的额头开始冒出细汗,一是因为他不知道答案,二是他知道这是警告。
  去年,朝廷留了一整年时间,让这些金国旧臣准备恩科考试。而且还特别划定了考试范围,让他们认真阅读《大明律》等书籍。
  张浩也认真读过《大明律》,但仅此而已,并未仔细去记。
  他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明官方编撰的《论语正义》、《孟子正义》等书籍。
  尤其是《大学正义》、《中庸正义》,听说出自朱皇帝之手。肯定要重点关注啊,张浩也就三十出头,拿出少年求学的劲头通篇背诵。
  第一道题考律法是什么鬼?
  张浩联想到被杀头的族兄张玄征,以及被牵连流放的族兄张玄素,很快写下“主犯斩首、亲眷流放”的答案。
  但纳娶任职地大族之女为妾,并收其嫁妆也犯法吗?
  张浩隐隐约约有点印象,似乎是违规行为,但为啥违规却忘了。
  他仔细思考一番,基本上能够猜到啥情况,应该是防止官员和豪强勾结。
  但具体是什么罪名呢?
  又该怎样判罚?
  张浩在草稿纸上瞎写一通,暂时在答题纸上空着,交卷前想不出答案就誊抄上去。
  第二题: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详论此句。
  张浩本来看到题目心中窃喜,他已经把大明官方的《孟子正义》背熟,再加上自己本身的才学可以旁征博引。
  可当下笔之时,张浩又表情凝重起来。
  他回头去审第一题!
  辽宁、丈田、受贿、大族、嫁娶、社稷、君民……
  足足思考一刻钟,张浩基本可以确认,第二道题并非什么经义题。
  而是,策论!
  稳妥起见,他再去看第三题,发现没有第三题。
  这次恩科,居然只有两道题。
  并且第一道的题干,为第二道题指明了方向。
  张浩摊开草稿纸写道:“辽失国祚而金得之,金亡社稷而明有之。此何故也?民心之向背焉……”
  一整天时间,就考两道题。
  张浩把策论文章改了又改,最终写出八千多字。
  他扣着“民心”这个题眼,详细论述辽金两国为何灭亡。从官制到吏治,从军事到民政,将辽金两国的失败总结得明明白白。
  并在批判辽金之后,又盛赞大明仁政,狠狠拍太上皇和皇帝的马屁。
  三百多张试卷交上去,翟汝文领衔做阅卷官。
  第一题,只有几个人得满分。
  第二题,居然有一半考生,把它当做经义题来答。
  三日之后,张贴恩科黄榜。
  张浩呼朋引伴去看榜,瞬间就发现自己的名字,他考了第五名。
  只录取二十個。
  三百多人唉声叹气,心中怨恨朱皇帝薄待金国旧臣,这次恩科的录取名额也太少了!
  在朱铭看来却真不少,配合大明编户齐民的,有十多人因立功而直授官职。现在又恩科录取二十个进士,总共三十多个金国旧臣能继续做官。
  这些,只论三十岁以上的文官。
  投诚立功的金国武将,直接编入军队系统,就连女真族人都能参军。
  而三十岁以下的金国文官,可以在辽宁、河北参加正常科举。这两个省的科举并不卷,只要肚子里有真才实学,考一个举人肯定没问题,继续钻研指不定还能中进士。
  一个皇帝行人骑马而来,对看榜的金国旧臣说:“陛下有令,尔等不必参加殿试,恩科前二十名皆赐进士出身。接下来一个月,好生阅读《大明律》,前往吏部关试之后即可授官。”
  “谢陛下!”
  被录取之人立即大呼。
  那行人又问:“恩科第一名康国俊何在?”
  “在!”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站出来。
  那行人说道:“你跟着我进宫面圣。”
  看着康国俊前往皇城方向,所有金国旧臣都羡慕不已。
  也有人猜测,康国俊能被皇帝接见,除了他本身这次考第一,也许还有他那亡父的缘故。
  康国俊此时热血沸腾,立志要在大明施展抱负。
  他在垂拱殿的偏殿等待许久,终于被太监引导入内,端正作揖道:“臣康国俊,拜见皇帝陛下!”
  朱铭点头赞许:“不错,没有下跪。看来你把《大明律》的礼仪篇背得很熟,不愧是第一题能考满分的。”
  康国俊说道:“既为明臣,自当熟悉明法。”
  “坐吧,”朱铭问道,“康公弼是你的父亲?”
  康国俊坐下说:“正是家父。”
  朱铭又问:“你在金国担任何职?”
  康国俊回答:“靠恩荫做过知州,因得罪了上官和同僚,调回金国上京做礼官。明升实降,专管制作印玺的工匠。”
  朱铭笑道:“有好官不用,金国怎能不亡?”
  康国俊的父亲叫康公弼,祖籍宛平,进士出身。投降金国的时候,他只是辽国的一个小小判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