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03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703节

  完颜宗辅骤然色变这是一把火枪!
  虽然他没有在战场上见识过,但早已对此如雷贯耳。
  完颜宗辅往木盒子里瞟去,发现盒中还有别的东西,例如一把像钳子的铁器(制弹模具)。
  由于不是工业流水线制造,火枪的枪管口径肯定有误差。
  因此每把火枪都附带制弹器,士兵们领到的并非铅弹,而是批量生产的铅块。打仗之前将铅块加热,再用制弹模具进行挤压,很容易就能自造专属子弹。
  这就跟批量造纸壳弹相冲突,导致火枪手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将纸壳火药和子弹分别塞入,要么战前自己制作纸壳子弹。
  自制纸壳弹也简单,拆开火药纸筒的一端,把铅弹放进去,再用多余的纸壳将铅弹包住并固定。
  就是因为纸壳子弹的运用,大明火枪手才能做到一分钟一发,精锐火枪手能达到50秒甚至更短时间一发。
  否则的话,三五分钟一发都很正常。
  因为实战当中太多干扰,而且情绪紧张容易手忙脚乱。
  现代人用老式火绳枪进行测试,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在不用纸壳子弹的前提下,如果全程不出现一点失误,最快速度能打到二十几秒一发。
  木盒里还有个小袋,装着已经造好的纸壳铅弹。
  眼前这把火枪是特制的,甚至在枪把手处,还镶嵌着金银丝和宝石。
  而且,是前装燧发枪!
  完颜宗辅惊讶之余,质问道:“敢问明国太子,这也算骑射吗?”
  朱铭反问:“骑马放铳,不是骑射是什么?”
  完颜宗辅顿时语塞。
  “披甲!”
  “是!”
  并非给哪个人披甲,而是给靶子披甲。
  太子节俭,用的全是被淘汰札甲。锈迹斑斑的甲片重新缀在一起,虽然用于打仗很拉跨,但拿来试射却没啥问题。
  朱铭先是将燧发枪竖起,接着将纸壳子弹塞入,用捅条捅实之后就翻身上马。
  无数观众纷纷站起,少数人还拿着民用望远镜,就连官员们都好奇无比。
  东京流传着许多关于火器的故事,亲眼见到火枪的也不少。但平时火枪都挎在士兵身上,人们只见其形,没领略过它的威力。
  相传朱皇帝游历海外,仙人授予天书三卷,其中火器便在兵书上。
  此乃仙家兵器!
  只见朱铭骑马奔行一阵,忽然勒马减速,在接近靶子时停下。
  聚宝盆原地踩蹄,马背上起伏不定。
  朱铭干脆跳下马来,站立瞄准披着废札甲的靶子。
  没人嘲笑他,因为重点已非骑射,而是在炫耀大明火器。
  拨开撞捶,扣动扳机。
  “砰!”
  硝烟腾起,子弹飞出。
  中靶了,但稍微有点偏,如果取下札甲细看,估计只有一两环的成绩。
  朱铭用牙齿撕开纸壳弹,填装捅实之后,继续上马奔行,接着又下马射击。
  还是没脱靶,朱太子明显练过的。
  而且这把燧发枪属于特制,出于能工巧匠之手,击发率能够达到85%,哑火的情况少之又少。
  第三发,终于脱靶。
  朱铭没再继续射击,而是骑马回去自嘲道:“最近疏于练习,手艺有点稀松,倒是让阁下见笑了。”完颜宗辅哪敢嘲笑,他快速奔至靶前,看到被击穿的札甲背心发凉。
  还玩什么骑射?
  已经到火器时代了!
  西夏和高丽使者,也被请来观靶。
  西夏使者的态度更加恭敬,毕竟他们吃过大亏,盯着朱太子手里的火枪眼红不已。
  高丽使者却是初见,对大明武力了解更深,急着回国告诉其他官员。
  朱铭得意洋洋吹牛逼:“之前的火铳需要用火绳引燃,如今的火铳却可用燧石击发。五年之内,我要造三万把燧发火铳,让他们如长枪手一般列阵。遇到敌军杀来,分为三排轮射。等第三排放铳完毕,第一排士兵已填装好弹药,循环往复不间断的放铳射击!”
  此言一出,西夏使者被吓得面如土色。
  而完颜宗辅是真正上过战场的,他能想象火枪手列阵不间断射击的情形。这天底下,有哪支军队能够抵挡?
  朱铭举着火枪全场策马狂奔,靠近观众席时大喊:“大明万胜!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无论文武百官,还是普通百姓,此刻全都跟着呐喊那震天声威让各国使者沉默不语。
  其实朱铭在吹牛逼。
  首先,五年之内不可能打造三万把燧发枪。
  其次,虽然有穿越者做引导,绕过簧轮式燧发枪的错误路线,直接研制成功击捶式燧发枪,但平均击发率现在仅有70%。并不像各国使者想象中那样,火枪似乎可以次次击发。
  最后,燧发枪的成本,相比起火绳枪偏高。
  燧发枪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可以提高射速,还可以排成密集阵型。
  火绳枪是无法排列密集阵型的,一来容易炸膛误伤旁人二来可能引燃友军火绳。这就导致火绳枪三段击,无法有效覆盖战场,必须要六排轮射才能达到效果。
  燧发枪除了三段击优势,还能装上刺刀玩空心阵对付骑兵,这也是火绳枪无法做到的。
  朱铭也想过造后装燧发枪,但他机械知识缺乏,暂时不能解决气密性问题,很容易导致火枪手被燎得一脸伤。
  完颜宗辅回到观众席,由衷感慨道:“火器之犀利,无与伦比,非个人武勇可以力敌。”
  完颜希尹道:“所以更应当议和,收缩兵力先扫平耶律大石,平息国内时常生出的民乱。还要鼓励耕种囤积粮草,让大金工匠也仿造火器。只有解决了内忧外患,再以火器对火器,才能挡住明军的兵锋。”
  完颜宗辅担忧说:“明国兵威强盛,恐怕不好和谈,就算能和谈成功,这朱太子的要价也不低。”
  完颜希尹道:“一切先稳住再说,这两年连番损兵折将,不能继续吃败仗了。听说东西两路大军,现在看到明军就害怕,就连军中将领也不愿面对火器。以前就算刀山火海,他们也会奋死冲锋。如今遇到明军,一个个都瞻前顾后,生怕冲上去就要吃炮弹子弹。”
  完颜宗辅扭头看向隔壁观众席,大明太子正提着燧发枪回到座位,甚至把枪交给身边的太子妃、侧妃们传观。
  一时间,完颜宗辅也想化身太子妃,将那把燧发枪捧在手里好生观察。
  第721章 议和谈判
  垂拱殿。
  朱国祥坐在殿上宝座,朱铭坐于东侧首席,阁部院和鸿胪寺官员皆列坐。
  金国使者前来觐见兼谈判,倒没有逼着他们下跪。反正御射大会已经展示武功,没必要再计较那些细枝末节。
  此时临近冬至,议和已谈过三轮。
  金人自然不可能直接透露底线,他们第一轮谈判提的要求非常离谱。
  即明金两国的外交关系和疆域分界,全面恢复到宋辽时期,幽云十六州依旧属于金国。理由也很充分,大明继承宋朝法统,大金继承辽国法统。
  两国约为兄弟之邦,金国愿意放低姿态,今后待大明如同兄长,而且两国互相不给岁币。
  参与谈判的大明官员,对此怒不可遏,坚决不承认金国继承辽国法统,认为金国就是一帮蛮夷窃国自大。他们要求金国交出幽云十六州,并向大明俯首称臣。
  双方不欢而散,开始私下接触试探。
  第二轮谈判时,金国稍微松口,愿意交还燕山以南数州。但大明须从旅顺与辽西走廊撤兵,而且须得一次性给出50万贯的国土赎买钱。
  大明官员也有所退让,不要求金国俯首称臣,其他条件则跟第一次谈判时相同。
  第三轮谈判时,金国的要求再次放宽,不索要燕山以南土地的赎买钱。但强调金国对草原的统治权,大明必须公开承认漠北属于金国领土,必须公开宣称耶律大石是金国叛逆。
  而大明官员,则咬死了必须交还幽云十六州。只要金国肯给出幽云之地,大明可以跟耶律大石翻脸,视其为金国的内部割据政权。
  此时此刻,已经是第四轮谈判,同时也是最后一轮谈判。
  如果再谈不拢,金国使者就可以回去了。
  完颜希尹率先说道:“燕山以南数州,可以给大明国。但云中周边及燕山以北各州,我们是万万不可能给的。当年金宋有盟约,宋国却多次背盟违约,这才引得大金军队南下。如果把云中也交给明国,今后明国也学宋国违约怎办?到那个时候,我大金没了云中关隘之险,明军可以随意的兴兵北上。”
  萧楚说道:“大明天朝,怎会如北地蛮夷一般背信弃义?阁下却是以小人之心,度大明君子之腹了。”
  “防人之心,不可没有。”完颜希尹说。
  萧楚说道:“幽云十六州,千年以来一直属于汉地,被那辽国窃据百余年而已。金国若不交还,那还和谈什么?我大明兵锋所指,什么失地故土都能拿回来。现在是金国急着和谈,可不是我大明天朝着急。”
  种师道冷笑:“明年如果继续打仗,恐怕金国没有什么军粮了吧?说不定金国大军还未开拔,国内各族部落就要造反了。”
  “阁下太过危言耸听,”完颜宗辅笑道,“我大金承平富庶,各族百姓安乐。若再起大战,各族勇士必定视死如归!”
  马扩今年去了一趟唐古诸部,最近已经回到东京,正巧赶上这次谈判。他哈哈一笑:“别人不知,我还不晓吗?我去过金国好几次,每次至少停留半年,在金国可是有很多故人的。不但各族要叛乱,恐怕女真内部也矛盾重重啊。”
  完颜希尹死不承认:“此无稽之谈,道听途说而已。”
  双方就这样纠缠拉扯,又扯了十多分钟,朱铭突然出声:“莫要再说了,大明可以只要燕山以南土地,但金国必须把居庸关给交出来!”
  完颜宗辅知道得亮出底线了,干脆利落的回答:“可以。”
  这是完颜宗辅、完颜希尹二人,最近几日才商量确定的。因为前三轮谈判,大明的态度过于强硬,金国必须退让更多才行。
  交出居庸关,还有石门关。
  石门关在八达岭长城以南,也是那条通道的重要关卡,议和之后再行加固便是。
  等于今后明金两国各有一关,大明控制居庸关,金国控制石门关,谁想发兵都得先攻占对方的关城。
  “还有卢龙塞。”朱铭又补充说。
  “不可。”完颜宗辅一口回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