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283节
不管是邛部川蛮、保寨蛮,还是什么两林蛮,都属于乌蛮部落联盟。
一个或几个村寨,形成一个小部落,首领称为“鬼主”。
多个小部落联合,形成一个大部落,首领叫“大鬼主”。
霸主级别的首领,叫作“百蛮都大鬼主”!
各部蛮夷打来打去,除了扩充地盘和人口,就是为争夺那个“百蛮都大鬼主”的名号。
唐朝的时候,邛部川蛮首领是都大鬼主。
五代的时候,这个称号被两林蛮抢走。
到了北宋,邛部川蛮和两林蛮来回争夺,最终还是邛部川蛮获胜。
传闻“百蛮都大鬼主”可沟通鬼神,冥冥中获得鬼神的帮助。
继续行走两日,朱铭忽见一村寨,寨中有两座石头垒筑的碉楼。
“各部皆建有碉堡?”朱铭问道。
李继恩说:“这种叫笼房。”
笼房又叫邛笼,到了近现代,甚至演变为羌族民居。一般有三层,上层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但在古代,却属于军民双用建筑,只有部落贵族能住里面,战时召集士兵进行防御。
邛部川蛮的勿邓部(百蛮都大鬼主所在部落)驻地,村寨名称就叫做“普古笼”,以寨中最高最大的笼房命名。
又行数日,来到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看见一个大型村寨。
村寨三面临河,一面靠山,竟然建有五座碉堡。
“这是何地?”朱铭问道。
李继恩情绪复杂,望着村寨说:“我的祖父,曾经居住在这里。最高的那座笼房,以前是两林蛮大鬼主的家,现在被邛部川蛮给霸占了。”
其实就是后世甘洛县城所在。
朱铭主动前往村寨休息,得知他是汉源知县,村寨首领亲自率众迎接。
这边的蛮夷装扮都差不多,男子梳着髽髻,女子披头散发。髽髻在汉人的礼仪当中,属于丧髻,或者巫祝的发髻,也不知咋成了蛮夷的日常发型。
村寨首领是百蛮都大鬼主的弟弟,名叫补苏。
附近几个村寨,都是补苏的地盘,属于邛部川蛮勿邓部的下属部落,补苏自己也有鬼主称号。
这货不会说汉话,叫来一个汉人做翻译。
“谯欢拜见县尊!”汉人拱手道。
朱铭质问:“既为汉民,为何给蛮夷做事?”
谯欢回答:“在汉地不得活,只能到蛮地苟且偷生。”朱铭问道:“若是能活,可愿回去?”
谯欢低头,不再言语。
当晚,鬼主补苏设宴款待,傍晚时分还主持祭鬼仪式。
这种待客时候的仪式,并不是很正式。他们遇到大型祭祀,是要用人牲祭鬼的,人牲往往来自于敌对部落的俘虏。
朱铭不敢喝太多,吃饱之后便去休息。
也不住鬼主提供的碉堡,只借用碉堡附近的木头房子,遇到袭击随时可以开溜。
张镗和李宝二人,轮流带着几个骑兵值守。
到了后半夜,只听李宝低声呵斥:“外面是谁?”
黑暗中传来谯欢的声音:“是我,有要事相告!”
朱铭已经醒了,让李宝把人放进来。
众人都去外面守着,就连两林蛮首领之子李继恩,也被勒令站在门外不能偷听。
朱铭问道:“你有何事?”
谯欢低声说:“前两年,请求在大渡河南岸筑城互市的使者,并非出自邛部川蛮,而是大理国高氏所指使。”
朱铭问道:“邛部川蛮为何要听大理国的?”
谯欢解释说:“早在唐代,邛部川蛮就与南诏国联姻,如今变成大理国还在联姻。大理国兵锋强盛,此间诸蛮多受其所制。我大宋这几十年来,在黎州并未展现军威,诸蛮更不敢反抗大理国。邛部川蛮的首领,也需要借助大理国压服诸蛮。”
朱铭冷笑:“这两林蛮的鬼主之子,说话不尽不实,居然不肯吐露实情,想来必定居心叵测。”
谯欢说道:“两林蛮明为大宋藩属,却又悄悄做了大理国藩属。如此大罪,他们怎敢说实话?”
与谯欢交流一番,朱铭基本搞清楚情况。
诸部蛮夷,夹在大宋与大理之间,同时接受两国册封。利用大宋和大理互相忌惮,诸蛮才能求得生存,谁都不敢轻易吞并这些蛮部。
但是,大宋久不用兵,在蛮夷当中威望日减。
诸蛮不得不倒向大理国,听从大理国的命令行事。同时又想摆脱大理国的钳制,只是无能为力而已,因为大宋不可能为了他们出兵。
邛部川蛮因为跟大理国通婚,得到了大理国物资支持,因此发展得最迅速,不断的扩张地盘和人口。
那个两林蛮鬼主之子李继恩,其真实目的,就是想挑起大宋跟邛部川蛮的战争!
而且,两林蛮极有可能保存实力,看似砸锅卖铁打生死战,关键时刻多半会划水——这是朱铭的猜测。
宇文常虽然不了解实情,但下意识感觉有问题,因此不愿被两林蛮当枪使。
只有朱铭这个愣头青,才听到消息就想出兵。
一旦官府跟邛部川蛮开战,打胜仗自不用说。若是打了败仗,两林蛮会立即倒向大理国,甚至疯狂送钱送女人表忠心,而大理国必然趁机加强对诸蛮的控制力。
个中关系,非常复杂。
大致有三股势力:大宋、大理、诸蛮。
细分又有无数股势力:邛部川蛮、两林蛮、保寨蛮、风琶蛮等等。
每个蛮部联盟,又分为诸多部落。
比如邛部川蛮,就有六个大部落。其中五个大部落是乌蛮,还有一个大部落是白蛮,他们对外虽然抱团,但互相之间也是有争斗的。一旦外部环境剧变,很可能自己就打起来。
朱铭决定,尽量摸清诸蛮的情况再说。
第280章 生死决斗
又行数日,朱铭来到普古笼。
眼前的景象让他有点惊讶,这里并非什么村寨,而是一座小城,甚至还有土石城墙。
如果朱铭仔细翻阅《新唐书》或《资治通鉴》,就能知道这座城的来源。
其为唐代忠武大将军颜庆复,为抵御南诏国所筑的新安城。
邛部川蛮勿邓部占据此地,将倒塌的城墙修修补补,城内还建起了许多碉楼。改名为乌托尔苦,即“乌托城”;按部落名称也叫“勿邓城”;或者叫“普古城”、“普古笼”。
大渡河以南的诸蛮,其实是彝化的羌族后裔。
说得更细一些,他们的祖先是白马氐,又称白马羌。
至于邛部川,这是一条河的名字,沿河居住的部落统称邛部川蛮。
一路行来,朱铭的小本本都快记满了。沿途山川河流与部落情况,他都简略的记载下来,关键地方还画了简易地图。
对于大宋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资料。
因为自赵匡胤开国以来,大宋朝廷从未派使者南下,只让黎州官员跟诸蛮打交道。
而黎州官员,只盯着大渡河以北的区域,从没想过去南边探听虚实。
城内。
唐代汉人的房屋,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蛮屋。
百蛮都大鬼主居住在城市中心,其笼堡足足修建了五层。顶层堆满了粮食和兵器,鬼主和妻妾住在第四层,儿孙住在二三层,底楼则是鬼主办公的地方。
这座笼堡的周围,还分布着一些笼堡,多数为三层,少数为四层。
夹杂在笼堡之间则是普通的二层楼房,底层甚至还养着牲畜。嗯……有点像把村寨搬进城里,几乎看不到几间店铺,生活方式跟在村里差不多。
“都大鬼主,汉官来了!”
百蛮都大鬼主苴猛,正在亲自喂养战马,属下匆匆跑来汇报。
苴猛愣了愣,皱起眉头自言自语:“汉官来做什么?”
已经有两百多年汉人官员没再踏足此地。
苴猛回到卧室,好生梳理发髻,披着象征身份的袍子,带领几个儿子到城门口迎接。
李继恩见面就呵斥:“这位是黎州汉源知县朱铭,奉知州的命令前来,你为什么耽搁这么久,让朱知县一直等着?”
“你是谁?”苴猛问道。
李继恩说:“我是两林蛮大鬼主之子沙傍,汉名李继恩!”
苴猛懒得跟这少年瞎扯,对儿子说:“把城里的汉人叫一个来。”
李继恩说:“我会讲汉话,不用再找汉人。”
“我能信你?”苴猛冷笑。
朱铭被请去最大的碉堡做客,不多时来了一个汉人,名叫孙树。
朱铭见面就问:“伱来蛮地生活情有可原,为何汉人的发髻也不要了,竟梳着夷人的发髻?”
孙树回答:“顺其俗也。”
朱铭拿出宇文常的信件,递给孙树说:“念给这蛮夷首领听。”
孙树拆开信件,转身对苴猛说:“尊贵的都大鬼主,这是黎州汉官的来信。”
“念。”苴猛道。
孙树将文言翻译成蛮语:“黎州汉官说,邛部川蛮世代受大宋朝廷恩惠,接受了朝廷的册封……”
“你这一系,本来只是大鬼主。七十年前,百蛮都大鬼主咩墨,忘恩负义劫掠黎州。黎州太守孙固发兵征讨,你的祖父趁机杀死咩墨,自己篡位做了百蛮都大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