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历史军事>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25节

北宋穿越指南 第225节

  令孤许问道:“国君不方,群臣难以劝谏,就只能寄希望于新君。若是新君也不方,为之奈何?”
  众士子看向朱铭,想要知道答案。
  朱铭说:“诸位可曾读史?历朝历代,若连续出现昏君,这个朝代的下场如何?”
  “改朝换代是也!”令孤许道。
  朱铭说:“改朝换代,只是一个结果。国君不方,群臣劝诫。劝诫不成,希图新君。新君昏庸,则国事愈发糜烂。百姓求个什么?经商者只想安稳做生意,耕种者只求安稳种粮食。商税过重,商贾怨怼;粮赋过重,农户怨怼。人人生怨,则天下皆反矣。奸党盈朝,君子也会离心离德。”
  此言一出,众人惊骇,朱铭的暗示太明显了。
  卢衡问道:“相公是说,这大宋……”
  朱铭说道:“天下万民便如林中之竹竹子被压得越狠,反弹起来就越有力。如果不能把竹子压断,竹子必可屹立不倒。尔等不知,京东路早已遍地盗贼。陕西的盗贼也多起来,有不少逃入山中。川南十万夷人刚刚平定,我估计江南又要有反贼了。”
  “江南富庶,怎也有反贼?”余大渊问。
  朱铭说道:“官家大兴土木,令朱勔运送花石纲。那朱勔奸恶狠毒,若是盯上了哪户,只要这户靠山不硬,便以搜罗奇石为借口,冲进富户家中敲诈勒索。两浙与江东,每个月都有富户破产。富户都如此艰难,小民何堪也?或被征发为役夫,或被勒令采买上贡,或是连人带地被贪官强占。”
  洋州士子还真不清楚这些,听完都感觉不可思议,江南百姓居然比汉中还惨。
  王昶问道:“州县官员就坐视不管吗?”
  朱铭冷笑:“官家对朱勔宠幸之至,朱勔那厮,已经有调动南方厢军运送花石纲的权力。此外,朱勔还蓄养私兵,早已形同造反,官家对此视而不见。两浙、江东各州府县官员,都要去拜见朱勔,自称其门生弟子。若是谁敢反对朱勔,就不能在江南长久做官。”
  “这……这简直岂有此理!”令孤许觉得太扯淡了,甚至怀疑朱铭在说谎。
  朱铭说道:“再让朱勔胡作非为下去,至多再过三五年,江南百姓必定揭竿而起。这就是方矩论不便讲的,君不方,臣不方,民必不方。而民心思方,求彼不得,只能求己。一夫振臂,万夫景从,祸事不远矣。”
  卢衡说道:“江南乃财赋重地,那里造反作乱,朝廷派遣大军征讨,天下各州必然加税。”
  朱铭叹息:“首当其冲者,便是淮南和京东,那里的百姓必定难以承担。特别是京东路,百姓已在负担河北与京畿,若再供应大军征讨江南,恐怕造反百姓将此起彼伏。”
  宋江只是拉开序幕,方腊起义期间,山东、河北同样在造反。
  单论起义军的数量,山东河北甚至超过江南。只不过,江南有统一的领导,而山东河北各自为战,最终被官兵给各个击破。
  也只是击破,并未真正消灭。
  残余起义军逃进太行山、沂蒙山等山区,一直到金兵南下都还在活跃。金兵比大宋朝廷更残暴,逼得起义军抗金扶宋,很多义军首领都去投靠宗泽,或是以宗泽部将的名义打游击。
  朱铭望着门外滔滔江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益有余。如今是人道猖獗,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而官家与奸臣,他们是最富者,却还要掠夺小民家产。当那人道穷尽之时,天道必然应验现世!”
  众人吓得一哆嗦。
  朱铭口中的天道,并非寻常所言天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是啥意思?就是底层百姓啥都没了通过暴力斗争,从富人那里拿回自己应有的东西。
  令孤许问道:“就无法力挽狂澜吗?”
  朱铭说道:“江南、河北、山东作乱,或许是能够平定的。但平定之后呢?依旧会横征暴敛,又将激起百姓造反。长此以往,连年战乱,天下各州县,又有哪里能够负担重税?”
  众人沉默。
  朱铭这是在给他们打预防针,点到为止不能说更多:“我考上探花郎,还做了朝官知州,自是想着能治理地方。我去濮州上任,重新划定尧陵禁区,让尧陵附近百姓生活改善。又惩治劣绅,抓捕盗贼,方田均税,缉捕妖道,清理庙田……如此种种,濮州官吏士绅皆被震慑,只需我再做一两年知州,濮州必然可以大治,商贾、士绅、百姓都能获益。”
  余大渊拱手佩服道:“太守真乃能臣也!”
  “能臣又如何?”朱铭气得拍桌子,“我正准备大展拳脚,濮州各县百废待兴,却被一纸调令迁往金州。只因濮州有好几个大户是蔡党,我得罪了蔡党便不能留下。那钱家之人,背负着几十桩命案,官家亲自派朝官去审,全都被无罪释放了!”
  朱铭虽然在装模作样,但有些情感是真实的,他此刻是越说越气。
  令孤许能感受到那种憋屈,叹息道:“都说大郎少年得志,得官家赏识一飞冲天。却不曾料到,大郎做官也这般委屈无奈,天下正直之士就不能施展拳脚吗?”
  “如何施展?朝堂里哪还有正直之士说话的地方?”朱铭愤怒道,“如今是蔡党与郑党相争,正直大臣都靠向郑居中。可郑居中又是什么东西?他自己以前就是蔡党。他们两个斗起来,无非狗咬狗而已。即便蔡京哪天被斗倒,郑居中秉政又能好到哪里去?郑居中手下有王黼,今年把汉中闹得沸反盈天的黄潜善,便是那王黼的心腹!”
  一番话听下来,令孤许有点心灰意冷,甚至都不想再去科举了。
  朱铭又说:“闵兄和白兄,跟我一起中进士。以他们两个的才学,竟然连关试都考不过。诸位相信吗?反正我不信。特别是闵兄,家学渊源,关试内容他早烂熟于心,闭着眼睛也能考过的。无非是有人贿赂奸党,占了关试的名额。他们两个,还得我在官家面前举荐,才各自得了一个小官的差遣。”
  闵子顺和白崇彦是本地士子,众人当然替他们不值,对朝廷君臣的印象也愈发恶劣。
  随之而来的便是茫然昏君,奸臣,乱民,士子们该何去何从?
  第221章 杨志卖刀
  面对如此局势,士子究竟该怎么办?
  朱铭不能说,也不敢说,大家慢慢猜去。他只是做做心理引导,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众士子在大明村住了几日,便陆陆续续告辞,赶回家里过冬至。
  令孤许站在船头,望着江水沉默不语。
  朱铭目送他们离开,也是一言不发。
  白祺歪着脑袋问道:“大哥在想什么?”
  “一点小事。”朱铭笑着拍拍白祺的头顶。
  从户部那边打听到的消息,大宋的财政开支已经炸裂了。
  只论官吏俸禄和士卒军饷,赵匡胤那会儿是每年150万贯。王安石变法时期,已经飙升到300万贯。元丰改制,官员俸禄增加,于是暴涨到400多万贯。
  宋徽宗继位之后,俸禄和军饷达到600万贯。
  现在,接近1000万贯!
  这还只是每年的俸禄和军饷,并没有包含其他军费开支,甚至没有把军粮包括在内。
  宋徽宗大兴土木也够折腾,只说一个艮岳,没人能搞清楚花费多少钱。反正建造完毕之后,占地约750亩,平地垒起山峰,最高处150多米,亭台楼阁、奇石花草无数,前后动用几十万民夫。还分为两个山岭,引江水灌注其中。
  如此搞法,当宋徽宗想赎回燕京时,金人仅出价百万贯,大宋朝廷都凑不齐现金,还得用各种物资来抵账。
  朱铭牵着白祺回家,思考一个很重要的事。
  自己在方腊起义之时,也跟着在汉中起兵,如果完全占领四川能给朝廷造成多大的财政压力?
  算来算去,发现根本没法算。
  即便朱铭打听到户部的某些数据,也完全搞不清楚朝廷岁入是多少。
  比如,历史上平定方腊之后,由于朝廷极度缺钱,于是开征经制钱。即在各种商税当中,每贯多征20文。仅靠这个,就能征到田赋的三倍多。
  挤一挤,似乎就能挤出税来。
  宋高宗渡江的时候,东南三路(长江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以及鄱阳湖北部)岁入不足千万贯。仅过了三十年,东南岁入就涨到六千五百多万贯,赵构是怎么把赋税增加六倍,却没有把老百姓逼死逼反的?
  大宋的收税能力简直成迷。
  北宋末年,四川地区贡献的财政,比东南地区还多,约为1500万贯左右(包含地方截留)!茶叶和食盐,是四川税收主力。
  朱铭把乱七八糟算的那通账,扔进火盆里烧掉,感觉自己真的可以策应方腊起义。
  东南和四川一起造反,能把大宋财政给打爆!
  西军再牛逼又咋样?
  只需借助山川地形,守上那么一年,西军士卒恐怕连粮饷都够呛。
  但如果提前造反,“正义性”就会欠缺。
  这个所谓正义性,是对主流舆论而言。大家都知道皇帝赏识朱家父子,他们造反属于恩将仇报,会瞬间背上“不忠不信”、“忘恩负义”的骂名。
  如果靖康之后造反,就顺理成章得多。
  朱铭提起毛笔,开始给老爸写信,全文使用拼音,商量造反的时间问题。就算不理会时间,也得考虑“正义性”,父子俩现在受恩太多,是时候该触怒皇帝了。
  喷蔡京不会惹恼皇帝,宋徽宗乐意有人这样做。
  得喷朱勔,喷花石纲,劝谏皇帝不要修建艮岳,不要再搞各种土木工程。这肯定让皇帝不高兴,最好父子俩一起贬官!
  遭遇越惨越好,既能博得世人同情,还能赚到为民请命的声望。
  “这是什么字?”白祺瞅着拼音。
  朱铭笑道:“天书。”
  白祺问道:“大哥,俺能学天书吗?”
  “等你学问精进之后,再传授给你。”朱铭敷衍道。
  “哦。”白祺不再纠缠此事,继续用好奇的眼神,观看朱铭写天书。
  一封书信写完,朱铭问道:“可有习武?”
  白祺摇头:“婆婆让俺好生读书,长大了也科举做官。”
  朱铭说道:“今后跟着张三叔习武婆婆问起来,就说世道将乱,习武才能防身。”
  “好。”白祺非常高兴,哪个小孩子不喜欢舞刀弄棍?
  接下来的日子,朱铭每天都看书和练武。
  他看的书叫《武经总要》这玩意儿不好搞到,他通过老爸才弄来一套。
  张广道、李宝、张镗、邓夏,还有回村的白胜,全都跟着一起学。邓春跟着石元公,招募冶铁户去了,等他回来也要学。
  暂时没看的分卷,扔给刘师仁誊抄。
  刘师仁就是那个破产的刘家子,已经被朱铭招到身边,算是文字秘书,开春之后会跟着去金州赴任。
  他们都属于亲随,朝廷不但允许,还定了亲随名额,每月朝廷帮着开工资。
  大宋禁止的是私聘幕僚,幕僚跟随从不一样。比如明清师爷,可以插手政务,可以参与断案、掌管文书账册,这在宋代绝对不被允许。
  练武也要看书,从张家借来的武功秘籍,照着书上的记载练习锏法。
  今年是个暖冬,都快过年了才下雪。
  而且突然气温骤降,北方各地大雪漫天,就连江淮地区都开始下雪。
  ……
  颍州(阜阳)。
  杨志望着满天飞雪,眉头紧皱。
  他们十二个军官结拜南下,被分去不同的州县运花石纲。
  杨志跟孙立的任务地点挨得很近,他们约好了一同上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