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这父亲怕是不会信,江阳城死了那么多人,混乱是那些公子哥以人命取乐造成,父亲因此已经杀了那些人了。”杨丞岱迟疑。
  蒋先生笑的自信:“正是死无对证,那些流民怎么就信了,那么多人来江阳城,还不是姜初收了好处,把人引来的。不然怎么偏偏他跑脱了。”、
  杨丞岱越合计越觉得可以,因为小儿子的死,父亲饱受非议,虽然明面上没人说,但是私底下各种猜测都有,妻子也怀恨在心,父亲已经不满,要是能推到姜初头上......
  真是甩锅者恒甩之。姜初也没想到,自己很快就要背锅了。
  而半天找不到人的下人已经急疯了,还是杨少夫人派人来找到杨丞岱。
  而已经等很久的杨谙,越来越生气,浑身散发着低气压,已经想着要把逆子逐出家门了。
  第24章 父与子
  接到消息的杨丞岱赶紧往家里赶,一到杨谙面前立刻就跪下了。
  “父亲,儿子知道错了,儿子不敢玩物丧志,为一己私欲开青楼,让父亲蒙羞了。”杨丞岱哭的情真意切,一副后悔不已的样子,二十七岁的人了,哭的眼泪鼻涕直流,格外的可怜。
  杨谙的怒气稍减了一点,沉声问:“我姑且信你只是为了私欲,那你为何要杀姜初,他可是为父的祥瑞,你是对为父有什么不满么?”
  杨丞岱心里咯噔一下,果然往这方面想了,连忙解释道:“父亲,儿子怎会有这么大逆不道的想法,儿子,儿子是为了源儿报仇啊!”
  源儿,就是死在流民里的小孙子。
  说着,杨丞岱立刻把原先想好的说辞说了一遍。
  杨谙听着,摸着手上的玉扳指,一言不发。分辨不出喜怒。源儿的死因,杨谙心知肚明,至于姜初有没有参与引流民?杨谙沉思,或许该查一查。
  杨丞岱跪在地上,看着沉默的杨谙大气都不敢喘。
  杨谙回身,叹气道:“源儿之死我亦是心痛不已,若是我没有带源儿出门访友....哎...”
  杨丞岱连忙道:“这如何能怪父亲,怪只怪那挑动流民的小人。”杨丞岱上眼药。
  “丞岱,流民之事为父已经调查清楚,与姜初无关,你不必在针对他,他只是运气好才没事。”杨谙安抚,姜初有没有问题,和姜初的命不是别人能说了算的,
  杨丞岱点头,“儿子听父亲的。”
  杨谙把朗州和淮阳的情报递给杨丞岱:“你再看看这个吧,再给为父解释解释你为何要这么做。”
  杨丞岱赶紧起身接过,越看越疑惑,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什么叫自己派人杀了郎然回小舅子,郎然回为报仇又派人杀堂弟?
  杨丞岱看完一脸懵的看着杨谙:“我不知道此事啊父亲,我怎么会杀郎然回的小舅子,完全是污蔑无稽之谈。”
  至于信上说的花魁,杨丞岱根本没把人和死掉的邱玮联想在一起,或者说他根本不记得这么个自己随手叫人送出的小礼品。所以离真相越来越偏。
  “你不知道?你居然不知道?”杨谙拔高声音,杨丞岱的神色不似作假,所以杨谙是有些失望于长子的无能的。
  “你的人被利用杀了人,惹出这么多事端,居然什么都不知道,废物。”杨谙骂道。随即又想,难道是太子借刀杀人?意在挑拨我和朗州的关系,这郎然回虽然中立,但他是偏向杨家的。
  杨丞岱不敢说话,他根本没那个本事啊,能派人到朗州还杀人成功了。自己开个青楼,只是想收集青州和淮阳的信息,毕竟淮阳刺史是堂弟,不是他,杨丞岱很是不满的,淮阳,多富庶的地方。
  “下去吧!”杨谙挥手赶走杨丞岱,坐在椅子上,越想越多。
  太子在青州到底隐藏了多少人?朗州那边会信是太子做的么?毕竟环采阁一直是杨丞岱的,要说自己不知道,也没人信,可是很冤,灯下黑,杨谙是真不知道,只以为是青州那个富商开的,反正钱都会流进自己口袋,杨谙就没放在心上。
  虽然不确定,杨谙还是决定写封信给郎然回,要是说不通,这人就不能留了,该派谁去接替朗州刺史呢?
  是的,我们的杨大人就是这么周到,连郎然回的身后事都在想着接手了,虽然郎然回不知道。
  杨谙又想到张家的美人酒,卫诤悄无声息的到了青州,要不是姜初下手在前,这事说不定要栽到自己头上了,虽然不能拿自己怎么样,这可是遗臭万年的事。
  虽然现在杨谙已经可以遗臭万年了,但是杨大人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并不知道。
  太子......杨谙默念,真是我的好外孙啊!颇有些咬牙切齿。
  正想着呢,姜初的信到了。杨谙迟疑了一下还是打开了。
  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原来姜初在心里诙谐的写了一遍多情女子寻贾记,写青州人多爱热闹,最后又感叹,青州人民之所以还能吃饱听书,多亏了杨大人的管理有方和庇佑。
  最后又表示自己真是太幸福了,能为杨大人做事真是三生有幸。
  杨谙本来就因为想起了卫诤对姜初打消了一点怀疑,在读完信后,怀疑彻底消失了。
  罢了罢了,姜初他不过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小人物,只是运气好跑到山里,不过身为祥瑞,运气好不是应该的么!
  杨丞岱幸好不知道,知道怕是要吐血了,自己又哭又卖惨,才勉强蒙混过关,而姜初,只是说了几句好听的话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