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当着无数学子、百姓和官员的面,施元夕将魏昌宏也一并告了!
  第73章 意图谋反
  距离上一次施元夕在大理寺门口,状告国子监官员一事,也才不过十几二十来日。
  她就从到大理寺告官,变成了直接告御状。
  所告官员,也从国子监的小官,到了影响整个朝野的大官。
  这速度,比她在国子监内晋升得都要快。
  而且以国子监生的身份,状告三名朝中大员,此等事情,纵观整个大梁历史,都未曾出现过。
  可这等不畏强权的姿态,倒是极其符合寻常百姓心目当中的读书人的模样。
  也真正做到了让她声名远扬。
  施元夕再不是一个只会跟武器挂钩的名字,而代表了所有有能力,有担当,且极富胆色的国子监生。
  一跃成为了整个大梁炙手可热的人物。
  皇城门口,是容不得他人胡闹的。
  今日这一出,所有参与之人,包含了李侍郎的弟子、李谓、施元夕都有可能受到了处罚。
  其他人尚且还好说,他们都跟李侍郎有着莫大的关系,为李侍郎鸣不平倒也说得过去。
  唯有施元夕,从头到尾,她和李侍郎都算不得相熟。
  可她不仅站了出来,而且还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罪责,当了今日的领头人。
  光这份气魄,就足以让周遭看热闹的许多读书人汗颜了。
  今日若换了他们任何一个人站在了此处,未必会有施元夕这般果决。
  宫内冲出来了大批侍卫,堵塞的人群被疏散开来,施元夕及那十几个和她一起请命的人,全部都被押入了宫中。
  与之一起的,还有朝上所有的官员。
  淮康帝以后,便很少会有人冲出来告御状了。
  只因大梁有明确规定,凡告御状者,必先得要熬过三十仗的刑罚,才能面见圣上。
  宫中刑罚不比外边,三十仗下去,不说施元夕是个女子,就是正常男人,只怕也会被打得皮开肉绽,半身不遂。
  人都快要被打死了,还如何去皇帝跟前告御状?
  可施元夕不同。
  她是国子监甲一级生。
  因为甚少有人考至甲一级,是以许多人都不清楚,甲一级生,已经等同于朝廷官员,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身份,等同了官身。
  见官员可不拜,可入宫廷,且能直接面圣。
  这就意味着,施元夕今日就算是不通过这样的方式,她也是有资格见到皇帝的。
  告御状前先受杖责的规矩,很明显不适合用于她的身上。
  但人被带到了太极殿外后,魏太后端坐在了上首,冷眼俯视着她,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拖下去,重打。”
  周遭的官员皆是变了神色。
  因要亲自审理案件,议事殿作为朝堂议事之处,明显不适合做这样的事。
  魏太后便将此番审理,放到了太极殿门口。
  太极殿外,有着长长的宫阶,魏太后便坐在了最高处,太极殿的廊下。
  两边官员林立,当下便有人站了出来,为施元夕求情。
  “启禀太后,施元夕是甲一级生,按理,不该受此重罚。”卢祭酒沉声道。
  有人冷笑:“她在宫门外煽动学子闹事,不该受罚?卢祭酒将皇家尊严置于何地!?”
  “臣以为,似施元夕今日这般行为,不仅该罚,且还应重罚,以儆效尤!”
  “不错,若人人都像是她这般,将宫门给堵了,那大梁威严何在?”
  “本宫竟不知,我大梁威严,竟是需要靠重责功臣来彰显了?”争执之际,一道声音突兀地插了进来。
  所有朝臣闻声抬头,这一眼,就看到病了好几日的小皇帝,被一宫装丽人牵着,缓步往这边走了过来。
  周瑛出现的一瞬间,施元夕轻勾起了唇角。
  魏太后的脸色几乎是顷刻间就阴沉了下来,她抬头,冷眼扫向了宫中侍卫统领。
  对方神色难看,当即跪了下去,低声道:“殿前侍卫多番阻拦,可周太妃却说……”
  “说圣上身子尚未好全,离不开她。”
  周瑛若今日是自己独自一个人过来,那不论她说什么,都不可能这般轻易地走到太极殿外。
  可偏偏她手里牵着皇帝。
  皇帝就在跟前,宫中侍卫就不敢对她这个皇帝生母如何。
  更何况……尹骸身穿金色甲胄,冷沉着面孔,腰间佩刀,半步不离地跟在了周瑛和小皇帝身后。
  十几个天子亲卫一路护着他们母子。
  施元夕又在前朝闹出了这般大的动静,宫中侍卫是不可能在这等场合,强制镇压皇帝和他生母的。
  做出这等事来,同谋逆有什么区别?
  他们无力阻拦,便只能眼睁睁看着周瑛第一次以这等形式,踏足朝堂。
  和前些时日在青云寺时不同,周瑛面色红润了许多,她鲜少在人前打扮得这般华丽,今日穿上了宫装,盛装打扮后,在那雍容华贵的太后面前,亦是半点不逊色。
  朝中官员神色变幻莫测。
  自先帝驾崩后,朝上一直都是魏太后一人把持着,头一次出现了这等局面。
  在魏太后之外,多了另外一人,且出于身份及她身边的小皇帝,无人能阻止她在众臣面前开口。
  周瑛冷声道:“本宫没记错的话,边疆战胜,施元夕立下了大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