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而她刚踏出去了第一步,就被身后的人叫住。
  王瑞平的声音发沉,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和严肃,他沉声道:“昨日所言之事,还请太妃放心。”
  这便是应承下来了。
  施元夕顿了下,朝他行了一礼,轻声道:“多谢大人。”
  他们在青云寺所说的话,无人知晓。
  而这一夜,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
  天子亲卫的出现,让魏家不得不将青云寺外的禁军撤离。
  而尹骸手持令箭,护在了青云寺左右,也让魏家暂时无法对周瑛下手。
  这等情况下,明日的早朝便显得尤其重要了。
  该怎么处理周瑛,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这突然冒出来的天子亲卫,对魏家而言,都是一件极其棘手之事。
  天子亲卫不同于其他军队,名字虽叫做亲卫,可实际上他们都清楚,这就是天家的死士。
  尹骸还区别于其他死士,是在先帝跟前露过脸的。
  当年,他还曾亲手斩杀了誉王。
  誓死效忠天子的死士,跟随了周瑛。
  光此一项,就是在告知所有人,先帝临死前最为信任的人,是周瑛,而非他的母族魏家。
  那么,郑奇明手里的那一份遗诏,便极有可能是真的。
  这等情况下,朝中必定会要求释放郑奇明。
  眼下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周瑛在这朝上,并没有太多的根基了。
  可谁都没想到,翌日一早首先发难的人,不是谢家,也不是徐京何。
  而是朝中那群最为顽固的中立派。
  早朝时分,王瑞平率先一步站了出来。
  在无数朝臣的注视下,缓声道:“启禀皇上。”
  “青云寺传来急报,周太妃病重。”
  “太妃乃圣上生母,又是先帝恩人,更是我大梁的功臣。”
  “如今太妃病重,朝中如何能置之不理?”
  王瑞平垂眸,声色笃定地道:“臣以为,当即刻将周太妃接回宫中。”
  “以全皇上孝道,更为安定民心!”
  第66章 立即释放
  魏家势大,可朝中并非是魏家的一言堂。
  王瑞平此人,行事颇为油滑。
  魏家得势后,他没有直言说过魏家的不是,却也没有明确偏向到了魏家一方。
  在朝中一直处于了游离状态,寻常也是以明哲保身为主。
  朝上若是打得过于激烈,像是此前那般,已经波及到了礼部之中,他作为礼部尚书,又避无可避之时。
  他那个不中用的身子,便一定会发病。
  病得及时,病得微妙。
  且他做事小心,这么久了,都没能让魏家抓到了他的把柄。
  所以他才能够在这纷乱的朝堂上,始终保持中立。
  魏昌宏说他是一条浑身没有半点骨头的鱼,可谁都没想到,这朝上的老油条,向来不会往身上揽些麻烦事的礼部尚书,此番竟然是第一个跳出来为周瑛说话的人。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之后,竟有数位朝臣站了出来,皆是为那周瑛请命。
  “大梁重孝,生母重病,圣上怎能置之不理?”李侍郎与王瑞平不同,他说话更加尖锐些,情绪的起伏也会更大:“且昨日朝上的许多官员都看到了,那青云寺说是寺庙,实则不过只有几片瓦砾遮身。”
  “周太妃不曾犯下过错,何至于要遭此虐待?”
  “虐待?”魏昌宏一派的御史闻言,当即讥声道:“李侍郎此话实在是有失偏颇。”
  “若让些不明事理的人听到了,只怕还要以为,李侍郎是在说太后娘娘苛待了那周太妃!”周御史往前一步,冷笑道:“殊不知,当初这青云寺,可是周太妃自己请命去的。”
  “王大人和李大人这般为周太妃辩驳,怎么不去问问周太妃自己的意见?”
  “问周太妃?”王瑞平轻眯了下眼睛:“臣倒是想询问周太妃的意见,可太妃至今都未能清醒过来!还请周大人赐教,这般情况,要怎么询问太妃意见?”
  “说起来,若无这些事情,太妃自愿请命去青云寺,我等也管不着。”王瑞平开了这个头后,便有更多的中立官员按耐不住,直接站出来道:
  “可如今这般情景,若再不将人接回,太妃若有个三长两短,恐有损皇室威严呐!”
  “启禀太后,臣以为,此事不妥。”他们争执中,刑部尚书缓步上前,沉声道:“郑奇明假传圣旨之事还未查明,尚不清楚周太妃是否与郑奇明勾结,此刻将太妃接回宫中,便是等于认了他手里的假圣旨。”
  “这等事情,一旦开了先例,日后朝中便将陷入混乱。”
  “太妃身体病重,可派遣御医去往青云寺中诊治,可切不可在案子未能决断时,就将人接回朝中啊!”
  朝中静了瞬。
  郑奇明是罪名没清,还是魏家强加之罪,唯有他们自己清楚。
  魏家不知道的是,他们越是以强权镇压郑奇明一案,朝上出列的官员反应便越是激烈。
  原因无他,施元夕那半日的游说,可并非是在做戏。
  从头到尾,她都只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魏家残暴。
  而魏家这几日以来一系列的做法,正好印证了她的话。
  似是周瑛这般,手里捏了多张牌的,都能被魏家这般对待,换了旁人会如何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