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村里从早上就开始炊烟袅袅,直至半晚才不见炊烟。
  一家人围在堂屋桌子前吃晚饭,前后门早就关上了,点着蜡烛也不黑,一人一碗稀粥,一大盘蒸饺子,各馅的包子,年糕,还有一盘子熏鱼。
  晓沄吃的头都不抬,秦朗月也连带着吃了不少。过年时候馅里的肉可是不少,咬开一个,汤汁顺着下巴流下来,说不清道不明的满足。
  熏鱼是最受欢迎的,干而不柴,咸而不燥。用手和筷子撕下来一块放在嘴里嚼,尝不出腥味不说,还有股子腊味。
  今日蒸了两条,全吃完了,梅阿娘觉得今年熏的好还多,打算明日也蒸两条。
  吃完饭,收拾好杂乱的厨房,把包子,年糕冻在雪地里,今天就算忙完了,人也该歇歇了。
  秦朗月今日累的不行,转身就睡了。梅时淮还没有找到机会道歉,也只能干躺着。
  夜里漆黑一片,梅时淮缓慢的搂紧夫郎,一双手稳稳的扶住秦朗月的腰,打着圈的揉按。
  秦朗月的后背酸痛有所缓解,睡梦中哼唧了两下睡的更熟了。
  这时的梅时淮才高兴了,按按腿,按按头也不怕夫郎生气了。
  今日确实是他的不对,忘记了一堆活儿要干,净欺负人去了。
  秦朗月早上刚醒,梅时淮已经为他准备好了衣服。
  小袄子一直被塞在被子里,暖暖和和的不冻人。
  秦朗月出了门,今日得闲,家里的大多都准备好了,也不用做什么。
  前些日子的忙碌就等除夕夜好好吃一顿,过年的时候好好热闹热闹呢。
  但是每一天都有特定的事情,昨日要蒸,今日要炸。
  炸的是丸子,肘子,鱼,五花肉。
  丸子是萝卜的,昨天就弄好了,跟萝卜干的可不一样,这是要新鲜的萝卜加上鸡蛋,肉,红薯淀粉攉匀的。
  还有狮子头,拳头大小,先炸好,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蒸或炖。
  梅阿娘做的狮子头是一绝,没有饺子馅味儿,全是肉丸子味。秘诀就是不放葱姜蒜水,肉沫切的也大,少放藕丁增加口感。
  肘子和鱼也要炸好,红烧的时候才入味也不容易腻。
  香料爆香,下肉后酱油水调味,倒开水炖煮,水剩一半时下入炸的丸子。出锅时撒上蒜末,配上蒸饭,全家吃了个肚圆。
  炸的五花肉今天倒是没有做,一个是肘子太大,菜做多了吃不完。
  还有就是肘子这东西农家人不太喜欢,肉少骨头大,买的人少。
  秦阿爹今年进了好几头猪,肘子没卖出去多少,秦朗月也爱吃,给梅家留下了不少。
  梅阿娘做肘子做的少,今日试一试,若是放了炸的五花肉,万一毁了,肉就要不得了。
  今日红烧了一只,倒是出其不意的好吃。
  大下午的,翻翻干菜,缝缝补补,一家人没事可做。
  老天非不让人闲,村里人过来报信说村东的梅家族长死了,让去帮忙。
  这是梅阿爹的爷爷辈,都有九十多岁了,扛不住今天的寒冷,夜里去了。
  老人干干净净的,没有遭罪也没让孩子们辛苦。
  那边的亲戚过来时早就给老人熟悉好了,过去帮忙也都是过去看看悼念悼念。
  梅家除了晓沄都过去了,还没进院子就听到了哭声,孝子孝女跪了一地。
  河头村梅家是大户,几乎全村姓梅,祖上数一数都是一族的,所以院子里的人格外多。
  梅阿爹和梅时淮去灵堂里了,和梅阿娘同辈的婶子夫郎们过来把人叫到后厨房准备晚饭。
  老爷子是喜丧,要在三天内办完,今天哭灵,明天埋棺,后头就要吊纸。
  所以后院里也忙的不可开交,这么多人,只能吃大锅饭。
  梅阿娘不打算在这里解决晚饭,上前头告诉梅阿爹和梅时淮回家吃完后也一头扎到了厨房里。
  厨房被婆婆,夫郎们占据了,年轻的媳妇夫郎就坐在外头择菜,从地窖拿上来的萝卜白菜凉的不行。
  秦朗月手通红,梅时淮透过堂屋后门看到后心疼的不行。
  找了时沣哥和另一个兄弟在后院里架上了口大锅,好歹是把热水问题解决了。
  杂混菜好做,爆香五花肉,干辣椒,葱姜炝锅,白菜萝卜直接炒进去,一放酱油香味就出来了,放豆腐和焖子后加入木耳。
  木耳不用泡,洗洗丢进去,熟了后又韧又脆。
  放多多的水,盐,还有炸的素丸子,最后放粉条炖煮,一点也不粘锅。
  梅大一家也来了,梅大伯娘好吃懒做的倚靠在厨房门口,偷偷吃里面的东西。
  “要我说啊,这就得镇上的焖子好吃,河尾村做的那是什么味儿啊,没肉味,扣扣搜搜的。
  再看这镇上的焖子,肉这么多,给的都是肥肉,就是大气。”梅大伯娘一口接一口,就像没吃过一样,在场的每一个人看得上她。
  “别吃了你,什么也不干还有脸吃。
  看看你这穷酸样,梅大不给你吃肉啊,哈哈哈。”刘婶子骂她。
  赵二么直接说:“你吃的就是河尾村秦家的焖子,一看你就是没吃过好的。
  镇上的焖子可没有这么香。
  懒货,怪不得日子过不起来。外边媳妇夫郎们都在帮忙,不像你尽被人笑话。”
  赵二么和一个阿么连手挪了放菜的桌子,什么也没留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