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但有这想法的不止他一个,这一屋子的人都觉得自己操着一屋子人的心。
  第59章 南平
  自张辛大婚一事之后起,大家都很忙。张自成虽未明言行军总领一职究竟花落谁家,但大家还是心照不宣。毕竟贾氏兄弟多年未曾晋升,旧部镇守边洲的将领暂且未有动作,而留于京城的老将又太过年迈。
  林墨羽查办世家与边洲营私之事,兴致盎然。旁支中有些嘴上不把门的,被他私下套话套得差不多了,一些实在不安分的隔三岔五便被约去喝茶,都被 “照顾” 得服服帖帖。
  常晚风回到校场,与邵元英极有默契地再未提及李相此人。
  三月,南平节度使刘仲胤往京中递上折子,借着张辛已死之事弹劾张自成,却迟迟未得朝中回信。南平镇卫军在前朝曾与张自成联手平定外藩,而南平镇地处安南斜对角,两地皆是能够直通朝中的命脉之地。
  自从朝中大权被张自成独揽,刘仲胤便在南平向外扩充军事力量。皇帝本就怀着让镇卫军与赤燕军相互制衡的心思,对此不予置评。张自成也并未将刘仲胤放在眼里,在他看来,南平镇卫军向外无论如何扩充,只要不往朝廷内部伸手,都算得上是曾经拜过的假把子虚伪兄弟,权当刘仲胤是为朝廷开疆扩土。
  但变故恰恰就出在张辛之死上,死得突然。张辛若是不死,赤燕军迟早会落入他手,可如今人已亡故,职位空缺,赤燕军里里外外有人虎视眈眈,也自会有人想借此机会趁虚而入。
  刘仲胤借着京中暗流涌动之势,欲让张自成痛上加痛,弹劾不过是一纸说辞罢了,他这是将皇帝架在了火上活烤。皇帝在朝中无人可用,动不得张自成,而山高皇帝远,也动不了刘仲胤。
  但刘仲胤也未曾料到,即便他预感到的京中隐晦暗流,且他都这么明显的暗示皇帝了,却依旧没人顺着他的折子站出来,当那出头鸟二号。
  韩立言得了信儿的时候,第一时间去了常晚风府上,几个人大眼瞪小眼,最后只得出一句话,刘仲胤傻。真傻。
  刘仲胤这十来年忙着向外扩充领土,光长了野心却没长脑子,京城里混的都是些什么人?个个揣着八百个心眼子,这事到底是谁想借谁的手,最终成谁的事?皇帝、赤燕军、南平镇卫军,一时之间三者都揣着想让另外两方先决出胜负的想法,谁都没有动作。
  折子放在皇帝寝殿之中,他白日瞧瞧,夜里摸摸,连个好觉都睡不安稳。
  阎王爷派下一个大活儿,苏家从主家到旁支,大大小小各户两百多人,一夜之间全无。江忱说赤燕军办事不讲究,大门一关,两百多人没人给收尸,百姓被臭味熏得受不了才上报官府。林汉书让江忱拿着刑部腰牌去处理此事,晚上回去吐了半宿,林墨羽和闻昭也跟着吐了半宿,三个人隔天顶着六眼乌青。
  张自成在府上待了两个多月。常晚风在赤燕军中虽无正式军职,但靖策的封号是一早就给了的,校场大小适宜都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他的头上。
  终于,在四月下旬,刘仲胤坐不住了。南平镇卫军与赤燕军有何不同?那便是赤燕军如今大批军马驻扎京城,吃着朝廷的,喝着朝廷的,即便耗着也能耗死人。可自刘仲胤将折子递到京城那一刻起,朝廷就成了不给他们吃饱饭的后妈,他们饿得实在挺不住了。
  刘仲胤在南平直接划地为界,圈了块地给自己封了个 “南平王”。他早先往外扩土时结识的那些地盘老大们心怀叵测,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竟给他办了个册封礼。随着这一举动,那让皇帝寝食难安的折子变成了烫手山芋,兜兜转转绕到了张自成手上。
  张自成在校场将折子往地上一甩,“刘仲胤四月下旬自地封王,南平直通京中后背,他截了外面使臣与京城联络的路。”
  “小小南平!” 邵元英捡起折子,拍落上面的灰,“皇上将折子给了大将军,便是让您拿定主意!”
  这折子边角都磨起了毛,一个多月才拿出来,张自成冷哼一声,“我军将领如今何人能战?”
  “旧部能上阵的大将均镇守边洲各地,现在调回来,不出半月便能整备出征!” 邵元英说道,“南平虽能通京中,但地势并不似边洲之地复杂,只要赶在他们造次之前先发制人即可!”
  旧部都是心腹,挨着国界包抄似的围了半个圈儿,赤燕军在京中的将领虽然甚少,不到万不得已,张自成断然不会动定海神针。
  邵元英提及调赤燕军旧部将领回来,言辞谨慎小心。如今内忧外患,他生怕自己那擅于揣摩的心思被歪曲,哪一日突然落个怀璧之罪,索性揣着明白装糊涂。
  常晚风没搭话,自对邵元英有所了解之后,他便开始尽量只听不说。张自成是能笑着笑着突然给对手一刀的人,但邵元英不同。邵元英笑着笑着,对手也笑了,他是把对手诓得五迷三道让人就地自裁捅自己的人。
  “京中军内除了靖策将军,可还有可用之人?”张自成问。
  邵元英浅笑,“贾氏兄弟如何?”
  “贾士月操练步兵已有数月。” 常晚风接话,“他们兄弟二人一同领兵,我看挺好!”
  张自成抽出刀来端详,外面练兵的呼喊声传到议事房内。他在府上歇了许久,一手操办了张辛的丧事,被抽走了的精气神儿回光返照似的,当下都化作掺着野心的杀气,他对常晚风说,“士杰稳重,但士月还需调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