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常晚风不可察觉的顿了一下,没戳破他的有意试探,“这不是我该想的。”
  二人对视片刻,常晚风把筷子放下了。
  “我把赵平霖杀了,明日进宫请罪去。”
  “明日……”韩立言用手摩擦着杯子,不紧不慢的说,“没怪你的意思,我知道你心里憋着气,不痛快,但天子脚下生杀不是小事。”
  常晚风扒了几口饭,应道,“嗯,现在就去。”
  说完就要起身。
  “……韩大人这话不当问。”闻昭开口声音不大。
  常晚风有些意外的看着闻昭。
  北安王世子从不是看似温顺的食草动物,他只是有着鄙倪众生的姿态,不屑露出自己的爪牙。闻太傅是先皇授业恩师,但闻昭只是个捡来的孩子,养到了半大年纪,若是没有常晚风,韩立言并不觉得他们二人会有机会接触。
  韩立言眯眼看着闻昭,笑了,声音却是冷了下来,“谁说不是呢!”
  在闻昭这几日看来,常晚风对韩立言毫无警惕之心,只是没想到府上的管家都是北安王府上的人,血脉相承下,闻昭自然是有敏锐的天份,况且他不喜欢常晚风被明里暗里戳心窝子。
  “圣上就是圣上,无论是何人,都是皇帝。”闻昭略显稚气的脸上毫无侵略性,在韩立言的目光下不闪不避。
  韩立言点了点头,不思其解道,“闻公子识得大体,我倒是现在才看见,是我眼拙了,那便请公子再看看,我是如何一个人?”
  “不知。”闻昭老实应着,看了眼身侧的常晚风,“我生逢乱世,得幸被太傅救了一命,大人们看的我看不到,大人们讲的我听不懂,韩大人是何人,我自是不知,但我如今进了常大人府上,他若是祸从口出,免不了要牵连了我,虽然,我这被弃了的命比草芥还不如,但人总是想要活下去的,没有找死的道理。”
  闻昭说完,便给自己斟了杯酒,看向韩立言,“是我僭越了,给韩大人赔罪。”
  韩立言倒不计较,闻昭或试探或谨慎的这一番话,于他而言总归不是坏事。
  常晚风看闻昭杯子到了嘴边,似有察觉闻昭还要继续说些什么,不满,“你给我放下!”
  韩立言正倒着酒,抬眼一看,“喝吧!”
  闻昭皱了眉,韩立言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架势,他从不信一个外姓藩王毫无野心,但话已至此,也不便说更多,怕常晚风面子上挂不住,悻悻放下了杯子。
  常晚风是破坏气氛的高手,一句话把闻昭壮了胆子,想探个一二的心思打了个稀碎。心可真大。
  一顿饭吃得不上不下,常晚风倒没真的进宫请罪,因为去传话的公公并未说赵平霖是怎么死的,大理寺的狱丞先一步放了话出去,人人都当是真的,真的假的并不重要,没人深究,也没人愿意去浑水里搅一身湿。
  常晚风算计着时日,赵邙应该到了燕回山一带,一进一出,再过几日他就要启程,不需要皇上下旨,得要把赵家的人救出来,朝中武将虽多,但没张自成授意,不会有人离开京中半步,调了几行军马已是极限,赵家就算想出点银子放放血,单看大理寺里面押着的那几户和死得不明不白的赵平霖,估计也都不敢动作。
  这大理寺少卿的差事当了多久,他的佩剑就藏着掖着了多久,朝中没有皇帝自己的兵,韩立言想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回去后的几日,闻昭都老老实实在房内呆着,常晚风不需去审大理寺的案子也清闲下来。
  “你这写什么呢?”闻昭又是几日不出房门,常晚风一推门就看见书案台上厚厚的一沓纸和旁边的鬼画符。
  “抄经书!”闻昭抬头看看,继续低头写写画画。
  常晚风手肘支在一边,头歪了一下顺着看,“你信这个?”
  “跟太傅学的!”
  提起太傅,常晚风看了眼闻昭,“不高兴了?”
  “不高兴什么?”闻昭把新写满的一张纸轻轻举起来吹吹,挡住大半边脸。
  常晚风伸出手指,把那纸往下按了下,让闻昭露出眼睛,“那日在侍郎府上,我堵了你的话?”
  闻昭不说话,常晚风乐起来,把手搭在他后颈上,闻昭一愣。
  “没看出来啊,璟泽这么有脾气?”那只手边说边捏了一下。
  手上有一层薄薄的茧,捏得人泛起一身小疙瘩,闻昭不自觉的缩了下脖子。
  “这么喜欢抄经书,送你去出家?”
  闻昭瞪了他一眼,“常大人没看出来的多着呢!”
  “哟,这常大人叫的!”常晚风收回手,随意划着那纸上没干的字迹,指尖沾上了一小块墨,“璟泽与我生分了?”
  闻昭也不看他,拍了下流连在纸上的手指,不冷不热的说,“我也刚认识大人没几日,有些话当说,有些话不当说,那便还是少说得好!”
  常晚风想了想,这夹枪带棒的,还是笑,“你都住进了我的屋子,还不让说了?”
  “那我走呗?”闻昭也支楞起手肘,学着他的样子拄在桌上。
  “你别走!”常晚风站起身又故意手欠的在纸上划了一下,在上面留下一条长长的小尾巴,“我走!”
  “你去哪呀,常晚风?”闻昭见常晚风真的要走,一眼哀怨,“我帮着你呢,你这人听不出来?”
  常晚风挑眉,吊儿郎当的笑道,“我玩儿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