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赵靖一听就慌了。
他怎能叫这群虎狼大将结伴而行?
岂非来日兴起,占个山头就称王了!
于是赵靖迅速思索一计,冲出御书房追着季沧海,追出几里地,生生把人拦下!
先是假意劝季沧海留在京中,果然遭到拒绝。
他便把季沧海拽到一边。
叫季沧海往南部去,住到韩王隔壁。
一,季沧海带着这群将军住到南部,韩王必不会叫他们战山为王。
二,死对头相见分外眼红,必有一死。
三,季沧海去了南部,还能帮他盯着韩王。
一箭多雕!
季沧海听赵靖说不放心南部,心想:反正季家隐居住在哪里都一样,不如去到南部还能帮帮他这位多年老友。
当即就答应下来,前往南部安家。
自此,季家离京。
赵靖偶尔想起来时,会给季沧海送些糖衣炮弹,比如烧刀子烈酒。
朝廷与季州城就这么往来着。
可是人上了年纪,心里难免寂寞。
赵靖总在脑子里回想前半生的过往......
因为他幼时亲眼看过深宫残忍,他母妃也是因为先皇嫔妃众多而死,母子俩饱受深宫之苦,赵靖就不太热衷于儿女之情。
他娶了宰相的女儿册封为皇后。
对外只说专情皇后一人,不愿再纳妃。
除此之外,他便总会想起幼时伙伴。
想起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手足兄弟,季沧海。
可他对季沧海是心里有愧的。
每每午夜惊醒,梦里都是季沧海坐在深坑里盯着他,喊他阿靖,你怎么不拽我上去。
阿靖。
原来你想杀我......
长此以往的梦魇,再加上繁杂的政务。
赵靖心里背的事情太多了,也不知是不是报应,他的精神愈发不好。
太医说他这是心病,心病难医。
随着年纪增长,赵靖已经年过四十,太子赵钰慈也有十来岁。
他便开始琢磨如何培养太子......
第279章 禅位诏书
可是——
他的前半生机关算尽。
如今已经身居高位多年,就颇觉世事乏味了。
四十岁的赵靖认为:
人其实也不必太衷于权势,若能坦坦荡荡的活着,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挺好,何必勉强劳累自己,因为权势而费心伤神?
总不能让儿子像他一样,多年后再被梦魇缠身。
秉承着这份心思。
赵靖就不太爱管着他儿子了。
他跟十几岁的赵钰慈说:“皇儿,你无需看重权势,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当皇帝也没什么意思,倒不如顺应时势,过的开心快乐便罢。”
“毕竟你不知道几十年后,还会不会喜欢你力争来的这一切。”
“父皇经常梦回年少时,总在后悔当初贪念过重,因为皇位愧对了许多人.....”
当皇帝也没什么意思。
赵靖体会过了。
于是,老摆烂王养出来个小摆烂王。
这也是赵氏覆灭的根本所在。
因为到了近期,赵靖是愈发无心朝堂。
他甚至经常写信跟季沧海说,他厌倦宫里的一切,想念跟季沧海一同骑马奔驰的日子。
也导致后来的季沧海经常会想。
若他当初答应接皇位,是不是匈奴就不会有可乘之机?
惹的先皇赵靖郁郁寡欢困在宫中.....
季沧海很感慨这件事,一度觉得是他害了赵靖。
至此——
赵靖弥留之际写下来的遗诏,会有什么内容可想而知。
在胞弟赵卓的跪视下。
这位精神萎靡的老皇帝,泪眼执笔。
【元甲年九月,辽兵攻城,赵氏江山危矣,朕甚感心痛郁疚于心。思及在位二十余载,庸碌无所为,今又遭山河动荡、惹生灵不安,靖着实有愧先祖圣灵,臣民所托,多度泪眼呜呼。幸得先祖庇护,今时国土犹在,靖深思,然想昔日季氏良者,体察民生,爱恤民命,政治宽和,权略善战,实乃天命所在,终归将待也。随,尊请天下为公,民之所向,选贤于能者继,朕已决,着:禅位于季氏贤良者,盼君多安。——赵氏,靖之。】
停笔时,殿外的秋风席卷落叶,叶子飞跃过窗棂。
悠悠飘到老皇帝面前。
老皇帝放下朱砂玉豪笔,颤颤巍巍的从锦被上拾起这片枯叶。
依稀望见多年前,于京城郊外的秋林里。
他与季姓友人骑马纵往时,微风拂过,周围也是落叶翻飞......
彼时他们正年少,世间第一好。
早知今日会写下这封诏书,又何必当初啊。
比皇位更重要的东西被他弄丢了。
再也没能找回来。
枯叶自老皇帝指尖滑落。
断息之前,他喉咙咕哝着说不出,急的双手在空中乱抓!
他想说。
想说——
阿靖给你赔罪了。
你再带我骑一回马,海哥。
再带我骑一回吧。
*
西夏袁州城,季府内院。
围桌而坐的几个人正沉默盯着茶盏,季家父子则是满眼震惊。
先皇留下的遗诏竟是禅位给季家!
张沛点头:“老将军您不必惊讶,那遗诏我们三个也看过,确实是先皇笔迹无疑,是在薨世之前亲笔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