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金昭年间,梅太祖病重,因而疏忽岭南水患大灾,导致岭南百姓死伤数万人。
  岭南对梅氏心怀怨恨,举兵造反。
  一举围攻中州歼灭梅太祖党羽,祸乱朝纲!
  中州国破,太子梅淮安一路溃逃至渭北,与渭北佛君贺兰鸦联手,重启雄兵收复五州,恢复国号为金昭。
  史记称他二人为梅宗祖、贺辅君。
  两人在位三十年,三十年里风调雨顺。
  他们兴建书院、恢复科考、大兴水利、修缮官道,更是把四分五裂的五州,做了崭新有序的划分。
  规划为——
  岭南更名沧南,也就是如今的南部,让两位陈姓将军驻守。
  陈姓将军身在南部娶了韩氏女。
  自那天起,南部韩氏逐渐手握重权!
  斗转星移,造成今日南部被韩氏把控的局面。
  且南部之人依旧厌恶朝廷。
  从前厌恶梅氏,现在厌恶赵氏。
  南部子民对朝廷的憎恶有迹可循,因为当年朝廷对岭南水患坐视不,造成浮尸遍地。
  这给南部百姓造成了重大的历史阴影。
  他们极其不愿归顺于朝廷。
  并满心想着夺权!
  他们曾经距离皇位特别近......
  再说渭北,也就是如今的北境。
  那里曾是贺兰鸦,贺辅君的老家发源地。
  后来因渭北鬼兵个个骁勇善战,在梅贺两人安享晚年退出朝堂后,金昭盛世消逝。
  北境的兵马就互相攻击抢夺地盘,造成北境大乱。
  时至今日,北境都未被赵氏完全掌控。
  甚至发展出了诸多小部落.....
  贺铮已经往北境去了。
  作为北境贺氏后人,统一北境的重担自然要落到他肩上。
  而辽东,更名为辽国。
  据说是为安抚辽东某个当不上皇帝的裴姓王爷,梅淮安赐他一国主之虚名,图个心安慰,让裴王爷拥有国主的空头衔。
  但裴王爷年迈后。
  其部下狼子野心未改,夺占中州的贼心不死。
  于百年后的今日,裴氏部下率领辽军来犯!
  辽兵扬言说——
  百年前的国土就该是辽东的,是他们裴王让位。
  裴氏王爷与北境佛君,两人在百年前就交情匪浅,宛如手足兄弟,今日的辽兵和北境部落才会狼狈为奸,联手祸乱赵国。
  这一切都是早就埋下的必经祸乱。
  燕西改名为西夏。
  因西部地势常绿常青、繁如盛夏而得名。
  梅淮安在位三十年,三十年后携密友贺兰鸦归隐山林,传皇位给李天霖。
  李天霖是燕西郡主燕青枝,与护国大将李二牛的长子。
  登位后改国号为赵。
  所以——
  如今的西夏与朝廷密不可分。
  京城被辽兵攻占,赵王叔领着京军就往西夏跑,是因为往上数两辈,赵钰慈身上流有西夏郡主的血。
  西夏是他们赵氏的另一个老窝儿。
  百年前,梅淮安派渭北将军杨子义,驻守燕西,也就是现在的西夏。
  杨子义杨将军,在西夏娶妻生子繁衍后代。
  羊咩咩,也就是杨沐风。
  他是杨子义嫡亲一脉的重孙!
  在西夏这片土地上,傅氏的崛起乃是天命,很多事情是山高路远的朝廷阻挡不住的。
  随着傅云琦的父亲愈发得拢民心。
  从小小县令爬上州主之位,后又自请封王。
  自此,西夏便是傅氏的地界了。
  而杨将军一代人奉命驻守西夏,向朝廷汇报西夏的风吹草动。
  杨家人,明着是辅佐傅氏,共同管辖西夏政务。
  暗里却是朝廷安插在西夏的眼线,监视并督促傅氏行政,防止他们势大造反。
  这样的局势下——
  傅王爷对杨将军一脉怎能容忍?
  杨家满门的惨剧,是傅老王爷傅扬山造下的,为了拔掉朝廷按在西夏的眼珠子,傅扬山不得不除掉杨家。
  一封莫须有的造反证据,递到骨子里贪玩性懒的赵氏皇帝面前。
  在西夏驻守了几代人的杨家.....
  就此销声匿迹!
  杨沐风能侥幸活下来,是他作为杨家嫡出幼子,被杨老将军一番运作才保下来的。
  却也不能堂堂正正的活着。
  杨沐风用人皮面具改头换面,不以真容示人。
  避风头?
  他一避就是二十年。
  *
  在杨沐风记忆里。
  他的父母族亲十分光耀,是五州闻名的杨将后人。
  他自小也勤于武术,从不荒废一日。
  所有人都说他有根骨有出息,若是勤学苦练下去,兴许能像曾祖父杨子义那样,身披重甲、马踏五州!
  可是,所有变故都集中在他八岁那年。
  先皇下令:
  杨家嫡亲一脉押送京城问斩。
  杨家旁系族亲,男的流放狼啸山脉,女的卖为官奴,世代都不许再从军和参加科考。
  那一天,刚满八岁的杨沐风戴着人皮面具,穿着家里粗使仆役的旧衣,躲在四锦城的街角处。
  小小的孩子迎着刺骨寒风。
  流着还未经世就已然绝望的眼泪.....
  他目送爹娘和大哥二哥被关在囚车里,押送去往京城问斩。
  不知道娘亲有没有认出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