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路辰钧问:“那老赵家在什么地方?”
“搬走啦!”村长从烟袋里捻出一小撮的烟草,往烟锅的小烟口上塞了进去。
不知道是心态不稳,还是手抖,有不少烟丝漏掉在地上。
卓倾华微微拧眉,追问道:“他们为什么搬走?”
“因为他家的独子遇到了意外去世了。”
想起旧事,村长叹了口气,沧桑的脸上浮现出恍惚的回忆表情。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知道。青山的另一头也有个村子,赵家的独子在山那头的村子有个相好的。但因为家里反对,所以一直没能在一起。”
“青山村的年轻人都陆续地走出了村子,去大城市里发展,没人愿意拘在这干什么都不方便的小小村庄里。唯独他,因为舍不得对象,每天借着去拜神的名义偷偷往返青山两头。”
“终于有一天,遇上意外降临的大雨。山路打滑不好走,他没踩稳,掉进了一个山沟里。”
卓倾华说:“山路虽然不好走,但不算陡峭,只要不是特别深的沟壑,应该不致死。”
村长看了他一眼,叹道:“是不致死,但他脚受伤爬不出去,那地方又没有人经过。等几天后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没气儿了。”
大家听得心里凉凉,同时吸了口气。
小唐遗憾地叹道:“妈呀,这也太倒霉了。”
雷磊听得心有戚戚,追问道:“后来呢?村子里办丧事,他那个相好的,没来吗?”
村长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
是没来还是另有他意,留下了一个悬念。
没想到只是帮小猕猴找个恩人,居然扒出这么一段令人心塞的过往。
卓倾华看着那支唢呐,心中滋味复杂,不知作何感想。
它有些发旧了,色泽斑驳,连同这段回忆也蒙上了悲伤的色彩。
感觉他心情不好,路辰钧半蹲在他的面前,安慰道:“你别难过,一个故事只从一个角度来听,很容易影响外人的判断。兴许这段故事,它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美好呢?”
卓倾华稍微打起了精神,问道:“怎么说?”
“你想啊,这个姓赵的人每天都去山的那头会相好的。但是这其中有不合的地方——和他同岁数的人,都去了城里,人家怎么可能会放弃大好的前程就在村子里每天巴巴地等着他呢?”
“……”
听他这么一说,小唐搓了搓自己的胳膊,不寒而栗:“嘶!难道他其实是个骚扰狂?”
雷磊刚酝酿好一首歌的灵感,突然就被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无形打击,顿时无语。
“猜到你们会发散思维,但没想到你们的思维会发散到这种离谱的程度!”
闻言,卓倾华像是坚定了什么信念,握紧了唢呐。
“那我们就去山的那头看看。”
路辰钧拍了自己的嘴巴一下。
他就多余说这些话。
在青山取景拍摄的日子渐渐接近尾声,道具组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买的水果时常失窃。
上次分明已经找了文导警告了全剧组,但没想到千防万防,还是没能防住这群饕餮。
就在野外拍一场文戏的时候,卓倾华的戏袍里揣了两个青果当道具。
机器摆在那里,全剧组的人看着呢!
突然就有一只毛绒绒的小猕猴从树上倒吊着下来,攀在了卓倾华的身上,然后熟练地钻进他的袖子里摸出了那两个青果。
咔嚓咔嚓,吃得倍儿香。
卓倾华跟没事儿人似的,装作没看见。
道具组的人猛吸氧气:“……”
不好!有内贼!
第99章 几百岁的宝宝
小猕猴进剧组几天,吃了道具组不少买来当道具的水果。
最后文导看不下去,把它抓进组里拍戏。
“这个就是给它的报酬了。”
文仲英笑眯眯地拿出两根香蕉,在小猕猴的眼前晃了晃。
卓倾华神色淡然,表现得无所谓。
小猕猴把香蕉火速拿过来,一个夹在胳肢窝底下,另一个已经被剥了皮,开啃了。
化好了战损妆的路辰钧走来,“嚯!文导,你也不怕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告你?报酬就给两根香蕉,这时薪也太低了。”
文仲英脸上写满了调度导演的刻薄二字。
他微笑:“这是日薪。”
“厉害厉害,周扒皮见了你都得管你叫大哥。”
“过奖了。”
文仲英跟他插科打诨后,同他们聊了聊即将杀青的戏份。
这个故事的结尾,路辰钧饰演的刺客最终为知己而死,但至死都没想到,他们一直追寻灭女主一门的幕后指使,竟然就是卓倾华扮演的侠客、刺客引为知己的人。
颇具黑暗和讽刺意味的结局让卓倾华在拿到大结局的本子后,沉默了很久。
他钻进帐篷里待了几个钟头,一直等自己的戏份要拍的时候才终于出现。
出来的时候,眼睛还是红扑扑的。
给路辰钧和小唐心疼坏了。
“这就是个编造的故事,你怎么还当真了呢?”
卓倾华憋红眼眶,泪眼汪汪,但强作没事的样子看着真的又软又好欺负。
他抱着剧本,刚要开口,就抽得打了个嗝儿。
路辰钧忍俊不禁。
【路哥,是坏人。他在笑话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