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女儿传过的粮食他们至今都没有让其他人插手,连袁归都不知道他们的粮食是从哪儿来的。
  谢记粮行开张至今,除了最开始几天卖过粟米和黍米外,后来为了堵口一直没卖,就卖米糠和其他。
  他们后来的粟米和黍米只卖给军需所。
  “何记粮行卖这样的粟米和黍米有多少天了?”
  袁归回话:“至少有五天了。”
  他这边起疑,还是前来买粮的客人提醒的,说是何记粮行的粟米和黍米虽然贵点,但品相很好,又干净又完整,比章记粮行的好多了。
  老爷都说,做生意也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都是开粮行的,他便让小满把两家的粟米和黍米各买了一点。
  买回来一对比,他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连忙跟谢云溪说了。
  袁博文觉得问题很大,他们虽然在晋州城外的时候就开始卖粮了,但那时候卖的并不多,何记粮行即便是全部买下来了,也撑不了四五天。
  皖州城破的时候,何记粮行就被抢过一次,后来的半卖半捐他们以没粮了就没有参加。晋州的城门打开没多久他们就重新开张了,生意很好,种类齐全。
  这么看来,何记粮行现在卖的粟米和黍米只有可能是从军需所出去的,也就是有人在倒卖军粮!
  这种时候倒/卖军/粮!那真是该死!
  虽然袁博文可以轻松拿到粮食,但这个发现仍然让他愤怒。他这边把粮食卖给军需所,都没怎么想着挣钱,却有人利用他们在大肆敛财。
  “何记粮行的粟米和黍米现在是什么价?”
  “他们的粮食品相好,粟米卖五十三文一升,黍米卖三十八文一升。”
  袁博文不禁在心里骂了句粗话,这是利用他在发财。他们卖给军需所粟米也就二十文一升,粟米十六一升,有人分文不出,转手翻倍卖出。
  军需所到底是谁在干这事?
  袁博文待不住了,跟谢云溪说了一声后,又骑了马赶回了军需所。主事们正预备着各自回家,他也没拦,直接来到军需仓库。取了杆长枪,一一插过粮囤,里面流出来的粟米和黍米跟何记粮行的一样。
  这次的账是他做的,粮食也是他看着进的仓库,现在仓库中的没问题,那么有问题的有可能是运出去的那一批。
  也就是送往郴州增援的粮草被人倒卖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吴锦丰那一次出了问题,那次他参与的不多。
  袁博文想着这些,天黑下来都没察觉,直到商泽过来,他才发觉时间不早了。
  回到家后,他把自己的猜测告诉了谢云溪。
  这件事情谢云溪也很愤怒,他们在尽量缓和眼下晋州缺粮的问题,但有人却利用他们钻空子,大肆敛财。
  这种蛀虫不抓出来,祸患无穷。
  “这件事情恐怕牵扯不小,你一个人只怕不妥,还是告诉关正吧。”
  能倒卖军粮的人能量肯定不小,他们才来晋州没多久,连各方关系都没捋顺,贸然行动只怕会引火上身。
  袁博文依旧很生气,不过还是听进了谢云溪的话。第二天便把这事告诉了关正,关正差点掀桌。
  “你确定何记粮行卖的粮食是军需所出来的吗?”
  袁博文道:“下官确定。下官府中的人在南边买的粮食跟其他家不一样,很容易分辨出来。”
  关正步了十几个来回后,对袁博文说:“赶紧查清楚!这件事到底是谁干的?不管是谁?老子都不会轻饶了他!”
  袁博文不想接这茬,但显然关正正在气头上,他要是推诿,说不定要挨训。袁博文应下后退出去了。
  回到军需所,袁博文就把商泽叫过来,让他去打听何记粮行背后的东家是谁?现在卖的粟米和黍米是从哪儿来的?并交代注意安全,即便是查出了什么,也先别声张。
  他这边则开始查吴锦丰和军需所几位主事的动向。
  第34章 挨骂
  袁淼这几天没事,便把房子收拾了一番。偌大别墅,如今只住了她跟住家保姆两人,即便是收拾妥当了,也显得空荡。
  袁淼又来到了大市场,定了个博古架和几样摆件。上次父母传过来的花盆她还没打算出手,一来是不缺钱,二来她总觉得宋总那天的话有点别的意思。
  安全起见,先弄个架上摆上了应应景。没钱了再拿出去卖。
  大市场的旁边就是商场了。袁淼先在商城的一层看首饰。上次给母亲定的钻戒已经传过去了,但那是匆忙之下做的决定,她心里至今都有些愧疚。
  父母还在时候,她就没给他们买过东西,现在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依旧牵挂自己,她不说回报,至少要用点心才是。
  母亲的首饰匣子还留在她手上,里面的首饰以玉最多,很显然母亲对玉。
  袁淼就专注看玉了,售货员很热情,她们都长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就瞧出袁淼是个大金主——她头上的白玉簪少说都要七位数了。
  袁淼并不知道今天戴的白玉簪子透露了自己的底细,她以前逛街的时候回头率就很高,这次也没往心里去。
  但商场专柜的玉都不怎么样,最好的也才冰种,标价居然都在六位数以上了。母亲第一次就传了两件玻璃种玉器,玻璃种以下估计是看不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