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一百个是不是有些太少了?要不然要一千个?
  耿文华微微转头看胤禛,胤禛垂下眼帘连个提示都没有。
  耿文华狠狠心:“回汗阿玛的话,儿媳想要红衣大炮。”
  怎么说呢,你不试试怎么就知道不能行呢?她就是要一下,康熙不至于因为她要了一下,就给她治罪吧?
  万一康熙要给了,那她岂不是发了?若是不给……大不了她回府再禁足一段时间。
  一语惊四座,德妃已经变了脸色,那拉氏都有些腿软,赶紧看胤禛,等着胤禛救命。胤禛微微握紧了一下拳头,也迅速转头看耿文华。
  屋子里哗啦啦跪下一大片,古往今来……算了,从大清入关以来,敢冲皇上要红衣大炮的,虽然耿文华不是第一个,但她是绝无仅有的女人。
  这东西,是能随便要的吗?可别皇上一怒,整个永和宫跟着陪葬。
  康熙却是哈哈大笑起来:“要红衣大炮?你这胆量可不小,你先和朕说说,你要红衣大炮做什么?”
  “王爷之前曾答应了给儿媳大船,儿媳想着,那船白放着也是浪费,放坏了更可惜,倒不如,组建一个船队。”耿文华笑着说到:“儿媳听说,做海上贸易还是挺赚钱的。到时候,就将咱们大清的瓷器,茶叶,换了西洋那边的金银珠宝回来。”
  康熙挑眉问道:“只是要做海上贸易?”
  耿文华点点头:“是,听说海上海盗横行,西洋人又霸道,那边又有茹毛饮血的野人,所以我就想着,要做海上贸易,必然是要有强大的武力才行的,汗阿玛若是不舍得给,那给些弩机也是好的。”
  反正都是武器……比没有强。
  康熙没理会她,转头看胤禛:“你当真给她大船了?”怎么什么都给呢?大船也给啊。
  第160章 特意让人送的。
  胤禛一张脸几乎要绷不住,原本还是面无表情,现在面对康熙询问,则是略有些尴尬了:“还没给……”
  康熙皱了皱眉,胤禛忙说道:“去年曾答应要给,她说要将羊毛线卖到西洋去,要一艘船,儿臣就应了下来。”他总不能说,是因为两个人聊天,说到了西洋的武器发展,对比了大清现在的武器吧?
  有些话题是不好直接说的,所以只能推到别的事情上。正巧,当时也是讨论过羊毛线的,再者,现在也确实是有更好的说法——纺织机的改造。
  又有羊毛线,又有新型纺织机,那耿文华之前所说的,要将布料卖到西洋的
  话,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既如此,胤禛许诺给她大船,也不算是被美色所迷,昏了头了。
  康熙又看耿文华:”你敢保证你这布料能在西洋大卖?西洋也是有自己的布料的……”之前沙俄使者来访,也是送过一些西洋的布料来的。和大清的不太一样,那边的十分厚重,大约是因着天气缘故?沙俄那边毕竟是更冷一些的。
  新型纺织机既然能纺织棉布,那必然也是能防止羊毛布的。
  耿文华眨眨眼,话赶话赶到了这儿,那就赶鸭子上架吧:“我不确定,但是不试试怎么就知道行不行呢?若是行,咱们的棉布和羊毛布,都能有一个好价钱,能换来金银珠宝。若是不行,我也可以做别的生意啊。反正海上贸易赚钱这事儿,是人人都知道的。”
  确实是人人都知道,大明朝在前期为什么那么有钱?
  但海上贸易这事儿,利益着实是大,朝廷当年是有些把持不住的,后来世家,士族,官宦,人人都想分一杯羹,于是就从朝廷嘴里夺肉,以至于发展到大明后期,世家还想把持朝廷,不愿意再给朝廷利润,皇家又不愿意被钳制,两边搏斗,再就是发生了焚毁海船的事情。
  自此之后,海上贸易的事儿就被禁严,大明的造船业也被叫停。不管是海军还是造船术,从此都开始走下坡路。
  到了清朝,一来是吸取明朝教训,不允许出现党争——钱财动人心,海上贸易的分红,就是党争的一部分。二来呢,也是为了省心,清朝内部尚且不太平稳,哪儿有时间钱财去管海上的事儿?只一个台湾,大清就用了多少年才收复回来?
  三来呢,可能是因为明朝后期毁坏的太彻底,到了清朝,也并没有十分先进的造船术。
  康熙自然也知道海上贸易赚钱,所以这海禁,自打康熙继位,就像是电灯,开了关,关了开,来来回回折腾了四五次。
  耿文华知道海上贸易并不算稀奇,知道海上贸易赚钱也不算稀奇——或者说,世人谁不知道海上贸易赚钱呢?
  但人家交易的,那都是很珍贵的东西,用大清境内的茶叶丝绸瓷器,换对方的金银珠宝。这些东西在大清听起来是寻常,但其实,也都是价值昂贵的东西。
  茶叶是上好的,平常百姓喝不起的名贵品种。
  丝绸……寻常百姓一辈子,都不一定能穿得起一件丝绸衣服。
  瓷器这东西,若是寻常人能用,何至于有官窑出品这说法?宫里用的,流落到民间,那都是能换大价钱的。
  所以在康熙的印象里,这种贸易,就是物换物,用你自家很值钱的东西,换人家的金银珠宝,赚肯定是有得赚的,毕竟西洋人也做不出来这样瓷器丝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