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耿文华就伸手摸一摸他脑袋,夸赞:“咱们弘昼记性真好,不过呢,你阿玛和先生们说了什么话,你只自己听一听就好了,万不能拿出来说给别人听,就是额娘也不行,知道吗?”
  这事儿也就是弘昼年纪小,才无所谓。但凡弘昼年纪略大些,将胤禛和幕僚门客的谈话都拿出来说,那就有些犯忌讳了。
  当然,也不是不能说,得看你怎么说,给谁说。
  弘昼有些不太理解,眨巴着眼睛看耿文华,耿文华就去看胤禛,胤禛看着这娘儿俩,也有些无奈,但还是教导弘昼:“事非密不能成……”
  弘昼一知半解,但总算是记住了,阿玛和别人说的话,不能随便往外说。那阿玛和额娘说的话,也不能随便往外说。
  反正记住这个就行了,耿文华就打发弘昼去睡觉:“时候也不早了,明天还得上学去呢,赶紧睡觉去吧。”
  弘昼就不太愿意:“明天能不能不去上学……”
  全天下小孩子的梦想,不去上学。
  耿文华严肃脸:“不行,小孩子就是得上学学东西才行,要不然你就不识字,不识字就不能自己看书,不能自己看书就不能自己赚钱,不能自己生存……人人都要上学识字才行。”
  胤禛又忍不住看一眼耿文华,人人都要上学?这话是她随口说的,还是她真见识过这样的事情?
  胤禛又有些忍不住猜度耿文华的身份,这样的学识,这样的才能,该不是普通的孤魂野鬼才对。寻常百姓家,谁家的女孩子能学得这样的知识的?单单一个怀表的组装,这若是作为传家之秘,都能保家族三代繁华呢。
  再者,在吃食上面,她也有些……很有追求。寻常百姓家,能吃饱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能用几个鸡蛋做一个鸡蛋糕的,那都算是小有余钱的人家了。
  所以,出身富足,深受教养,饱读书本——却又并非诗词。为人宽和,对下人奴仆更有同情怜悯,对政务也有几分见识,对史书也算熟悉,这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家才能养的出来呢?
  反正,肯定不是耿家那样的。
  打发了弘昼,那就是两个人独处时间了。耿文华向来忠于自己的感受,既然胤禛自己来的,那岂有不享受的道理?再者,翻腾一会儿也有助睡眠,有利美容,有益身心,所以为什么不让自己吃好点儿?
  到了第二天再去给那拉氏请安,小格格就不愿意被抱着走了,非得要坐着自己的扭扭车去。但她自己扭着又太慢,怎么办呢?
  可太好办了,前面栓一根绳子拽着就行了。
  一进了石榴院,丫鬟婆子就都忍不住笑,连那拉氏也出来看,笑着点耿文华:“你可真是……什么法子都有,这简直跟个小马驹一样,咱们小格格像是在骑马,是不是?”
  小格格露着自己的两个小米粒牙齿笑,抬手拍自己的扭扭车:“马,马!”
  那拉氏简直惊喜:“哎呀,咱们小格格会说话了?”
  不会,就这个发音太简单了,所以她能模仿而已。真要让她学着说,那是说不出来的。
  那拉氏就又看那扭扭车,还自己上去试了试,和胤禛一样很是疑惑:“你这脑子是如何长的?这样的东西也能让你想起来。日后咱们京城的小孩儿,可都有好东西玩儿了。”
  就跟那滑板车一样,王爷拿出去没几天,整个京城都见的着了。
  耿文华笑眯眯的:“玩儿呗,小孩子有的玩儿才高兴。”
  她来扶着那拉氏往屋子里走:“外面冷,福晋可别冻着了。”
  那拉氏就吩咐丫鬟:“给小阿哥小格格准备姜枣茶。”
  红糖小孩子不好多吃,所以就将红糖换成红枣。不过,不管是姜枣茶还是姜糖茶,都不能多用,用多了会上火。
  耿文华是第一个到的,随后来的是李氏,李氏和福晋商量,想去那拉家将二格格生的那个小阿哥给接过来住两天。那孩子是李氏的外孙,也是那拉家的孙子。
  当然,不是嫡长孙。
  因着没了娘,是养在那拉家老太太觉罗氏身边的,早先时候,他阿玛星德给取了名字,叫阿林保,这孩子是比弘昼略小一些的。
  李氏时常惦念,常派人送些吃的喝的。一来呢,没娘的孩子,就怕下人照看不经心,觉罗氏又到底是年纪大了,又是继室进门,除了那拉氏无所出,所以李氏不得不操心。二来呢,没了二格格,这孩子就是李氏的一个念想了,到底是亲女儿留下的。
  她就说眼看过年了,怕是那拉府里也忙,接了孩子来呢,觉罗氏那边也能松散些。
  那拉氏就笑着应了:“只管派人去接就是了,再者,咱们王爷也想见见孩子呢,前两天还说得接过来看看。”
  那是胤禛的外孙子。
  李氏就起身谢恩,因着孩子还不算很大,所以到时候也不用另
  外安排院子,只跟着李氏,或者跟着弘时住就成了。
  说着话的功夫,年氏和钮祜禄氏也来了。
  年氏那脸色瞧着就有点儿发白,那拉氏就关心:“年妹妹可是身体不舒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