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用是可以用的,但并不是给了耿文华。
而且吧,耿文华最近是有些犹豫的,因为她发现,她那些绘本,不像是她想的那样赚钱。有钱的能买得起书本的,更愿意买四书五经之类的,对科举有益的,没钱的……连纸张都买不起,更不要说买她那绘本了。
但偏偏,她那绘本,成本还不低。文字是不多,但是画画不得要钱吗?尤其是那画画,必得要新雕刻版,一本书雕刻好几版,偏印刷的不多,简直就是拿钱砸出来的印刷。
所以,她也在想,是不是先将这东西给停下来。或者,是不是有更好的,印刷方式。
做生意这种事儿呢,有赚钱的时候,也有赔钱的时候,都很正常。她绝不会因为一个儿童读物不成功,就怀疑自己的赚钱能力。这个生意不成,有许多限制因素,比如印刷技术,印刷材料等等,和她本人能力没有太多相关。
但是这个市场,她并不能放弃。
并不是赚钱多少的事情,而是……这种儿童读物,说是儿童读物,两三岁孩子读的,可实际上,对于民间百姓来说,大约是刚刚好的。这么说吧,大清人口一亿四百万,大约有四百万是读书人,剩下的一亿,别说是读书了,估计连个好听名字都没有。这种人,你若是要开启民智,用什么法子最好?
发四书五经让他们去研读?
儿童读物当然他们也是不会读的,但是这种故事简单,对白简单,逻辑简单的书,是最容易流传的。一个村子,但凡有一个读书人,这种儿童读物就能普及开来。
但一个村子,哪怕是有十个读书人,这四书五经,顶天了也只有十二个人会读。
这就是差别。
开启民智,需得从最简单之处着手。就好像当年建国初期,国家开扫盲班,大家都不识字,那怎么办呢?简化字体,让人能快速的记忆,快速的临摹,快速的学会。
儿童读物,名义上是给五阿哥写的,实际上,是耿文华给所有百姓写的。
写的什么呢?目前来说,是教导五阿哥先学会说谢谢,请,以及让他学会保持安静的。道理很简单,她觉得,该将民间百姓,当成小儿来对待,这才是目前最好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方法。
她并不能,也不敢,去直接养兵马来挑战半封建半奴隶社会儿的君主制度,但她作为从一个中国人,她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清往历史上记载的方向走。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现在她撒播了种子,一亿人,哪怕是只有十个人因此得益,也不算她白费功夫。
年氏立马问道:“你都印刷了些什么?可以拿去售卖吗?王爷可是准了?”
耿文华立马就反应过来了,印刷坊不是大事儿,年氏主要的目的,就是这个印刷售卖的问题了。当年因着太皇太后的事儿,顺治登基之后,就特意在后宫和前宫之间,树立了牌子,写着后宫不得干政几个字。
人家呢,是母子两个斗气。
但是那话怎么说来着,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于是,从朝堂上到民间,妇人就多了一层约束。原本明朝时候,因着各种朝廷律法,还有程朱理学这些,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就低的很。可满人不同,满人入关之前,女性的地位虽然也不高,但至少,管理部落之类的事情,也还是能插手的,甚至你有能力,分男人一半权利都行。
可满人入关,却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满人并不能一下子就驯服汉人,于是就有了嘉定十日,屠尽扬州之类大的事情。
人是杀不完的,满人入关也不是单纯只为了杀人,人杀了,江山还是得要的。一边是被杀的差不多,剩下的吓怕了汉人,一边是人数少,急需调整政策稳定江山的人。于是,两边就互相妥协。
满人下剃发令,汉人主张礼仪——满人入关之前,对汉学礼仪,确实是不算很精通的。
毕竟满人人少,再者治理江山也需要很多汉人官员,于是这个礼,就不得不学了。
两相结合,宫里不许女人干政,外面就不许女人议论正事儿,民间就不许女人抛头露面,一层层往下推,一层层往下压。到如今,女人别说是议论朝事了,就是写本书印刷出版,那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年氏来问耿文华这些话,自然不是想和耿文华讨论什么女人的地位这类的事情的。她是才女,素有才名,胤禛原本呢,也喜欢听她吟诗。
但这两年,胤禛忙的很,就少有时间弄这些风花雪月的事儿了。有这个空,他还不如去看看耿文华今儿有没有新点子,做没做什么好吃的。
于是年氏就开始有些惶恐,深觉得,胤禛对她,不如当年她刚入府时候了。
她的优势在于哪儿?在于这才名上,既然耿文华都可以印刷书本售卖,那她,是不是也能将自己的诗集整理一番呢?就算是不整理自己的,那王爷的,皇上的,总能翻找出来一些吧?
“我不过是弄些小孩子玩意儿,王爷知情,不过,我也打算停下来这事儿了。”耿文华不知道年氏心里所想,只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小孩子看的,简单的很,年妹妹若是感兴趣,回头我送年妹妹几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