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胤禛被噎的,差点儿连要说的话都给忘记了,好一会儿才从荷包里掏出来一张纸:“之前你说要买的庄子,就在京郊东边,有三百亩,一百亩的上等田,一百亩的中等田,五十亩的沙地,还有五十亩的水田。”
水田自然也是上等田,但若是距离水源比较远,那就有些鸡肋了。不过既然是胤禛让买的,那肯定是要买水源附近的,所以庄子旁边是有一条小河的,不管是水田还是其余田地灌溉,都是很方便的事情。
总共花费了两千两银子——上等田是七两银子一亩,中等的是五两银子,沙地是三两银子,水田是八两银子。
另外多的,是因为庄子里修剪好的房屋,一个两进的庄园,可以住人。
剩下一千两银子呢,则是买了佃户,还有庄园里要养的鸡鸭鹅之类的,既然是靠近小河流,那也会挖一个池塘,养一些鱼虾之类的。
就这三千两,还不太够,是胤禛自己额外补贴了一些。当然,这补贴的银子就不用开口了,免得耿文华这梗劲儿上来了,再说要还,那胤禛的脸面往哪儿放?
所以他也不提这事儿,只将地契给了耿文华:“现下庄子上也有庄头,是原本的佃户里面推选出来的,回头你见一见。”
见了面,这日后交账啊,送东西啊,也都要有个章程了。
至于庄子如何经营,胤禛也不会插手的,既然是耿文华的庄子,那就是盈亏自负。
耿文华本来想早些去看看自己的庄子的,不过现下这怀着孕,才刚刚三个月,自然是不好出门的。她这边出不了门,就只好是先将庄头给叫进来问了。
庄头是原本那一片的佃户,佃户呢,不是奴才,但也不算寻常百姓。他们一般都是生活在这一片田地周围,随着这田地,和主家签订合约书,一年到头,租种主家的田地,然后拿分成这一种。
这庄子的田地是好的,上等田居多,那说明本来这一片地方,就是有主的,这些佃户也是原本随着这庄子的。这样一来,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他们对这地十分了解,种什么好,天气如何,用水如何,都不用耿文华操心。
但也有不好的,人家原本是一起的,说不定大家几代人都是在这一片,那就跟村落宗族一样,人家才是一头的。到时候若是要瞒着主家收成之类的,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胤禛给选的这庄头呢,算是原住民,家里上下四代人,都是在这一片地上的,对庄子的情况,了解的那叫一个清楚。
连庄子里几棵树都了若指掌。
“这些树木也是能卖钱的,年数长的,一棵树能卖十两银子左右,就寻常的桐树什么的。若是好点儿的,就二十两三十两了。”要是那上好的红杉木,甚至能卖到百八十两银子。
种树能卖钱,可寻常百姓家倒是很少走这条路子的,一来越是贵重的树木越是难活,二来呢,越是珍贵,寻常百姓家也越是护不住。
耿文华听他盘算半天:“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年的收入,在两千两银子和三千两银子之间。”
耿文华顿时吃惊,她原本还以为一年能有个五六百两银子就顶天了呢,没想到还能有这么多?
“树林里养鸡鸭,池塘里养鱼虾,地里除了粮食,还有果木,那沙地是种西瓜的好地方,京城这地方,西瓜也贵……”庄头一五一十的说道,并不敢隐瞒。
耿文华又问道:“那现在这一年的租子是多少?”
“以前是三七,周围的庄子是四六。”少的是佃户的,多的是主家的。
耿文华伸手:“那咱们以后就按照四六分,我也不苛待你们,但只一条,日后我想种什么,你们不能拦着,也不能阻扰。这一部分的收入呢,若是赚了
,你们也分钱多。若是赔了,就按照今年这收入,我来承担这损失,也不会让你们有损失,明白我这意思吧?”
庄头赶紧点头应了:“是,小的明白了,眼看六月……”
这是割麦子的季节了,现下庄子上种着的就是麦子,花生,还有蜀黍之类的,收麦子之后就该播种了,耿文华若是有什么特别要吩咐的,就必得赶在这会儿。
耿文华沉思了片刻摇头:“今年还和以往一样吧,我若是有别的吩咐……日后再说。”
她连种子都没弄到手呢,这试验田的事儿没影呢。
打发了庄头,耿文华就开始发愁这买种子的事儿,她现下确定的是,大清没有的是玉米种子,红薯……这个是<a href=https:///tags_nan/mingchao.html target=_blank >明朝就有了的,但清朝并不如何看重,现在是只广东福建两地有种植,也就是说,并未推广开来。
像是棉花花生这些,也都是明朝时候就有了的。
她捏着自己手指绞尽脑汁的想,还有什么,是清朝没有的呢?面包树?这个不稀罕,有正经的米饭面粉吃,谁稀罕面包果啊。但若是作为噱头用来赚钱的话……这东西好像也不是不能试一试。
还有橡胶树,这个是应该种植在什么地带呢?
不过盘算半天,她自己又有些丧气,明朝时候有那么多的外来品种传入,是因为明朝有船,有武器,明朝的海军那是世界出了名的。可清朝……一提起来清朝,最有名的就是四个字,闭关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