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沈诚嘉露出了一个宽慰的笑容,不知道为什么,沈诚嘉明明比她还小两岁,可是每每看到沈诚嘉这样笑,戚裳的心里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定。
就好像沈诚嘉就是那个冥冥之中,注定会来拯救她的人。
“穗禾, 你陪着美人进去。这里有我就好,美人不必担心。”后面半句话却是对戚裳说得。
戚裳面露感激,没有再多言,转身走了进去。
“太子殿下。”
不管在什么时候,沈诚嘉永远是那么一副不急不躁的模样。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沈诚嘉其实和谢裕很像。两人都从内到外散发着一股自信,只是相对比谢裕那明显倾向于自傲的自信,沈诚嘉的表现则更为含蓄,不会让人觉得半点不适。
如果说在谢裕有一种不自觉让别人跳脚抓马的魔力,那么对于沈诚嘉来说,她有一种很神奇的安定人心的力量。
“可否借一步说话?”
“郡主请。”
等到沈诚嘉率先走了出去,萧行云不但没有第一时间跟上去,反而走向了沈蔺三人。
萧明宜还以为萧行云是要跟自己说话,自己凑了上前。
“你凑上来干什么?”
萧行云这话没有讽刺的意味,他只是真的疑惑,故此发问一句。
萧明宜:“……没,没什么,我看风景。”
她绞着帕子,又是讪讪地走开了。
萧行云任由她去,再往前走了几步,脚步一停,却是站在了沈蔺的面前。
“太子殿下?”沈蔺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地眨了眨眼。
“先生怎么会来此处?”萧行云问道。
“倒也没什么,只是府中烦闷便出来走走。”
“府中烦闷?”萧行云一阵见血地问,“听闻明宜今晨来院中闹你了?可是惹了什么麻烦事。”
“公主殿下性情活泼——”
“那看来是惹了许多麻烦事。”萧行云学会抢答,又是冷冷地转过头,看向萧明宜的眼神警告意味颇浓。
萧明宜:“……?”
皇兄为什么突然这么看她,定是沈蔺那厮背后乱嚼舌根!
沈蔺:“……?”
他可什么都没说,这可是萧行云自己猜出来的。
“待会再与先生叙旧。”
落下这一句,萧行云仗着个高腿长大步跟上了沈诚嘉。
两人寻了一个幽闭僻静的角落。
沈诚嘉率先转过了身子,主动说:“殿下可还记得黎县水患一事?”
“本宫自然记得,郡主提这说什么。”
“诚嘉有罪。”
沈诚嘉说着,竟是要盈盈跪了下去。
萧行云伸手勉力一扶,“本宫既答应与郡主单聊,便不会拿此事做文章,郡主但说无妨。”
沈诚嘉捋顺思绪,快速地说道:“诚嘉进宫不久,幸而与戚美人相伴。戚美人听闻自己的父亲,也就是黎县县令在敌袭之中受伤一事,整日忧伤不已。诚嘉看在心头,十分不忍,便妄动了心思,安排他二人父女相见。”
“可戚县令因为水患治不当一事获罪,父皇仁厚,念其掌管黎县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在敌袭之中失去一臂,只是在抵京后革去了他的官职。戚美人又身份低微,无法寻得恩典出宫,诚嘉郡主故才出此下计?”
沈诚嘉颔首,“殿下英明。”
第四十七章 初春
“郡主相助好友之心本宫固然可以解,但这种有违宫规的事,郡主还是少做为妙。”
沈诚嘉微微一顿,不敢置信道:“殿下?”
萧行云背过身去,声音在风中有些飘渺,却又带着一言九鼎的意味。
“今日之事,本宫就当毫不知情……只不过,诚嘉郡主看起来,倒是对这戚美人颇为上心。”
在那一瞬间,沈诚嘉的眼眸微微失神,她有些呆滞地怔在原地。
随后,是一遍遍的反问自己。
她对戚裳特别上心?她有么?
可是那些如山一般的事实铁证始终就摆在她的眼前。
黎县水患一事,戚裳来求,她本可以拒绝,却又在最后一刻软了心肠。
戚氏父女相见一事,她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她还是应承了下来,又为这事周旋安排了一周。
到目前为止,沈诚嘉的这前半辈子可以说是始终风光无限的。
她不像谢裕一般,在位高权重之前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岁月。
她出身便是郡主,父母恩爱有加,对她也十分疼爱。
就算是在她十岁那一年她的母亲静安宫中不幸身亡,来自宫中太后的疼爱也从未缺失,她的父亲更是照顾她的情绪,一直没有续弦。
她被谢裕接来京州踏入京城的那一刻起,那些说她心悦谢裕的风言风语便从未停止。
她始终听在耳中,却从未在乎。
因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她自己知道,她从未对旁人动过一时、哪怕片刻的心思就可以了,所谓的柔弱无力甚至可爱,都只是她的保护色罢了。
她想让世人看到一个这样的沈诚嘉,想让世人听到这三个字,就能想到一个女子始终是微微笑着,活泼可爱的模样。
于是她便做到了,事情就是这么易如反掌。
她刚进京的时候,在京城的根基不稳,需要一个依靠。而谢裕树大招风,又与她有些交情,她不介意让所有人都认为她心悦谢裕,只为了在京城的日子太平,过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