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日前,秦知夷随冯嬷嬷从颍州一路舟车劳顿,回到了京都,建安城。
  谢太后在重华宫正殿接见了她这个死里逃生的亲孙女,但谢太后的眼中却没有心疼和担忧,只有深深的疲累和冷漠。
  谢太后第一句便是要秦知夷三个月后嫁给萧羿。
  秦知夷垂着头,听着这话,觉得简直荒谬。
  她久久才开口道,“阔别多日,您不关心我的生死,只要我嫁给萧羿?”
  谢太后漠然说道,“不必这样矫情,眼下见了你安好便是了。”
  秦知夷轻笑了一声,冷然道,“年初时,我本就要与萧羿成婚了,是祖母您执意要我去青州以延婚期。现在,千方百计找我回来,就是让我再次嫁给萧羿么?”
  “你在委屈什么?”谢太后怒斥道,“哀家以为你知道了你父亲的死,不会那么冥顽不灵,你真是太叫哀家失望了!”
  秦知夷淡淡道,“失望?我才应该失望。”
  谢太后被秦知夷这般不敬顶嘴,气得直接站起,直指秦知夷,“放肆!”
  幸有冯嬷嬷见事态不对,忙出声说和,秦知夷才被领出了重华宫正殿。
  这半个月,秦知夷每日都在抄孝经,手很酸,但她没有一丝脾气。
  父母亡故之后,她在皇宫待的那两年多和这半个月一般无二。
  没了爹和娘,就没了家。
  这是秦知夷待在谢太后身边几年里,逐渐认识到的处境。
  秦知夷住在重华宫的西偏殿,最是安静。
  殿外突然有侍从交谈声,而后,是冯嬷嬷走进了宫室,说廷尉李轲之妻崔宛禾来求见殿下。
  秦知夷是听到崔宛禾这个名字,眼里才亮了一瞬,崔宛禾是她学宫的同窗好友。
  崔宛禾未出嫁之前便是名满京城的才女,她长着一副温柔多情的面容,桃花眼又显得她十分魅丽。
  此刻崔宛禾却一身藏蓝色的命妇打扮,一点不见往日粉裙罗衫的娇俏。
  崔宛禾进了内殿,行了礼后,因有一应的侍女、嬷嬷在,她只远远坐下了。
  秦知夷知道宫里的规矩,她对冯嬷嬷说道,“都出去,让我们单独说会话。”
  侍女们听了命令却未动,都默默瞟了一眼冯嬷嬷,没一个敢出去。
  秦知夷瞬间冷了脸,看向冯嬷嬷。
  冯嬷嬷笑了笑,手一挥,说道,“殿下和李夫人说几句私房话,奴婢们就不打扰了。”
  宫室内,一下便空了出来,两个姑娘坐近了说话,相互着打量彼此。
  “阿妁,你真是瘦了。”崔宛禾握着秦知夷的手,二人是多年好友,现下说起话来也并不拘束,“你刚回来那会,我就向宫里递拜帖了,但被拒了十来封,今日终于是见上了,你怎么刚回来就被禁足?”
  秦知夷低了头,言道,“太后要我嫁给萧羿,同她吵了一架,就这样了。”
  崔宛禾捂了嘴,惊讶地说道,“宫外传的竟是真的,你当真不想嫁给萧羿?”
  秦知夷有些纳闷,问道,“这事宫外怎么知道的?况且我只是同太后吵了一架,并未详谈婚约之事。”
  崔宛禾回道,“我也不清楚,听说是宋家的姑娘传起来的,郎中令掌管殿掖门户,内宫禁廷之事,他家消息最灵通。”
  秦知夷默了默,即便如此,重华宫里的事,怎会这样轻飘飘就传出去了?
  秦知夷问道,“萧羿也知道了?”
  “全京城都知道了,他应当也知道了。”
  “那萧家什么反应?”
  崔宛禾咬了咬唇,说道,“阿妁,李轲和萧羿从来就是不对付的,我又处在后宅之中,他家的事我不甚清楚。”
  秦知夷这才想起冯嬷嬷前头进来,报的崔宛禾如今称谓,廷尉李轲之妻。
  她问道,“你怎么就嫁给他了?”
  崔宛禾的父亲崔中理是御史大夫,李轲的父亲李隽海是丞相,文官联姻并不少见,只是秦知夷见崔宛禾如今形容消瘦,面孔少见笑颜,多是克制守礼。
  “阿妁,我嫁的不是李轲,是丞相府。”崔宛禾淡淡的问道,“倒是你,怎么因为萧羿的事和太后吵起来了?”
  “年前,我离开建安,就是太后想拖延婚期,不想我嫁入萧家。”秦知夷的话虽然轻,却一石惊起千层浪。
  崔宛禾闻言,神情凝重起来,“阿妁,你离开的这几个月,建安发生了很多事。”
  “朝中有人猜测陛下得位不正,陛下震怒,下令惩处了好几位官员,引得朝野上下人心不齐。而此时青州淮南王起兵谋反,一时之间,京中动乱、京外战乱。”
  “如今,京城里三十六万兵,十万是萧家的,十万谢家的,还有十六万兵权虽说是先帝的,但都由先帝的副将,如今的太尉宋钊大人总领。宋钊认为淮南王不过宵小之辈,反对从京中出兵。陛下登基不满三年,手中兵权刚承继先帝,并拿不住军中大权。于是谢太后作主率先派了谢耿行前去平青州之乱,前线也确实传来短暂捷报,朝中一时有许多臣子倾倒向谢太后,谢太后顺势以垂帘听政稳固朝纲。”
  “但不过多时,淮南王那边势猛起来,朝中有人弹劾谢家镇压不力,萧羿这时便请旨去颍州平乱。他倒是还算得力,但因着谢萧两家在朝堂上的博弈,他很快就被召回建安了。朝中因战乱一事,已是硝烟里看军权,谢萧宋三家如今在朝堂上话语权的分量极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