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哦哦哦,小苏师傅啊,我知道啊,原来这就是小苏师傅开的盒饭店啊,那一定要尝尝!”
于是,小苏盒饭店门口排队的人群越来越多,还有不少人跑来看热闹,想知道为啥这家店才刚开业就这么多人。
店铺的主人苏尧这会儿正在后厨紧急忙碌中。
拿了破浪创投的投资后,顾高阳完全不给苏尧花钱的时间,拉着她就开始投入到了小苏盒饭店开分店的紧张工作中。
顾高阳计划在下半年,在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开20家小苏盒饭的分店。
苏尧一开始担心这会不会有点冒险。
顾高阳直接用苏尧在直播平台的粉丝分析图给她看,“你网上有一千多万的粉丝,这些粉丝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我们的店铺就开到你的粉丝多的地方去。”
湘山市是海宁市所在南康省的省会城市,也是在海宁市外开的第一家小苏盒饭店分店。
开店前期花了一个月的准备时间,装修、购置设备厨具、安置员工等花了足足四十万。
苏尧第一次在海宁市之外开分店,心里着实有点没底,所以开业第一天的饭菜都是她亲力亲为做的。
听到店里的员工喜气洋洋说门口排队的人越来越多,苏尧先是松了一口气,接着又安排人去维持秩序,清点人数。
新的店铺比海宁市三个店铺都大,后厨大了足足一倍,一顿可以提供五千份盒饭,就是不知道这些盒饭能不能卖完了?
第117章 菊花青鱼 分店很好
甘小麦是南康大学的一名大一新生。
她背着书包一进宿舍门就接到了室友开学后的第三次邀请。
“小麦, 市里开了一家小苏盒饭店,我们准备去尝尝,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啊?”
邀请她的是宿舍的室长张可可。
张可可是南康市本地人, 皮肤白皙, 性格开朗活泼,和寝室三个人关系都处得不错。
甘小麦家境贫寒, 性格有点自卑,和人说话的时候喜欢垂着眼。
这会儿, 她低着头,看着自己洗得发白的运动鞋,和室友们崭新发亮、有着大大名牌的运动鞋,心里的自卑发作,下意识就说:“不用啦, 我呆会要去图书馆看书。”
张可可被拒绝了, 也不气馁, 反而上前挽住了甘小麦的手,“今天开业第一天,小苏师傅准备了菊花青鱼、地三鲜和肉丸汤。我记得菊花青鱼是你家乡菜吧, 你不想尝尝吗?”
考虑到甘小麦的手机还是老人机,平日里只能打电话不能上网, 怕是连小苏盒饭店是什么都不清楚。
张可可继续补充, “小苏盒饭店新店位置就在学校隔壁街,走路十五分钟就可以到。最关键的是, 小苏盒饭店就是以低价味美出名, 一份盒饭只需要18元。”
一份盒饭18元,这个价格其实对于甘小麦来说,也有些贵。她平日里特别节俭, 在学校吃饭,基本只吃一个馒头和一份素菜,只需要4块钱。
18块钱,差不多是她两天的伙食费了。
但相比平日里室友们提议的去唱k,去吃海底捞相比,又已经便宜很多了。
看甘小麦游移不定,张可可小声补了一句,“小麦,咱们宿舍开学认识一个月了,还没出去团建过呢。大家都想着一起出去吃个饭。一起去吧!”
另外两个室友也在旁边插话。
“小麦,跟我们一起去吧。小苏师傅做的盒饭可好吃了。在网上特别有名!我们都想去尝尝!”
甘小麦看三个室友一脸激动不是作伪,也知道她之后还要在宿舍住四年,也不能真的完全拒绝和室友的社交。
18块钱,狠狠心,还是可以吃的。
而且对比室友们平时去的地方,怕是这个所谓的盒饭店,都是他们特意挑选过的地方,不能辜负别人的一番好心。
“好,那我和你们一起去吧。”
甘小麦点头同意,另外三个室友可高兴了,拉着她就出门。
张可可路上还絮絮叨叨地说:“小苏盒饭店第一次在南康市开业,肯定人特别多,咱们走快一点,不然怕是买不到。”
“我刚刚已经刷到小苏盒饭店门口排队的视频了,咱们快点走!”
甘小麦一脸迷茫地被室友拉着往前跑,她想不明白,不就是一个盒饭店开业嘛,不至于这么紧张吧。
等到了店门口,看到一条长龙式的排队队伍,她才知道,原来卖盒饭的店铺生意也可以这么好。
“哇,好多人!”
甘小麦的三个室友忍不住给甘小麦科普。
“这家盒饭店的老板小苏师傅在网络上可出名了,年初的时候视频教大家做菜,最多的时候两三百万人在看。我妈就是她的狂热粉,天天拉着我看小苏师傅的直播。”
“我家里我爸爸做饭,我爸爸也是小苏师父的死忠粉,最近还天天在唠叨为什么小苏师傅不直播了。他估计是不知道小苏盒饭店要开到南康市来,不然肯定要坐飞机过来吃饭。”
“对哦,小麦我记得你是x省人对不对?”
一直游离在话题之外的甘小麦突然被cue,一脸茫然,“是啊。”
“哇,那你和小苏师傅是老乡诶。她过年的时候做了不少x省的食物,你知道炸鱼块和鱼饼吗?”
甘小麦想不到因为一家盒饭店,她竟然可以就家乡美食这个话题和三个城里的室友聊起来。
“我知道的,我家过年就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