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爸,我觉得自己都记住了。”林苗有些小得意。
林渔笑着夸道:“苗苗真聪明,继续保持努力。”
小姑娘美滋滋的将写过的本子放起来,决定晚上就放枕头底下,她怕丢了。
林东却忧心忡忡。
避开妹妹,他拉着父亲的衣角问:“爸,咱家不是没钱了吗?”
家里原本还有点继续,但妈走的时候全带走了,连米都是问大队长借的,等秋收还得还上。
如今一家三口,只有爸能上工干活赚工分,一年到头那点工分要填饱肚子都难,更别提上学了。
“我听别人说,上学就得缴三块钱学费,还得交两块钱书本费,加起来光是交给学校的就得五块。”
林东越说越是担心:“这还没算买铅笔橡皮的钱,我跟苗苗都去上学就得十块钱,咱家哪有这个钱。”
十块钱,对于任何一个农村家庭都是极大的负担。
林东低下头:“要不让苗苗去上学吧,她那么小,在家也帮不上什么忙,明年我就八岁了,下地也能拿三五个工分,总比没有好。”
这些话听的人心酸。
林渔没法想象这般懂事听话,小小年纪就很有担当的林东,到底是经历过什么才走向不折手段的歪路。
此时的林东还是个孩子,一心一意为家庭财务情况操心,甚至决定牺牲自己成全妹妹。
林渔伸手摸了摸小孩儿头发,笑着说:“咱家现在是没钱,但爸已经找到活儿干了,回头工作就能拿到工资,十块钱能拿出来。”
林东拧着眉头,不是很相信这话。
工作不是那么好找的,爸这几天都在大队里干活儿,哪儿都没去,指不定是说话安慰自己。
林渔无奈,笑着拍了拍他的额头:“怎么,你不信爸爸?”
“也不是不信。”林东支支吾吾,实际上就是不信。
要是爸有这本事,这些年怎么会一直苦哈哈的,妈可能也不会走,小孩儿心里想。
“林渔,你在家吗?”
门外传来大队长的声音。
林渔过去开门的当头,林苗哒哒哒跑过来,仰着头问哥哥:“哥,你跟爸说啥悄悄话呢,为啥背着我?”
小姑娘机灵着呢。
林东老气纵横的叹了口气,幽幽道:“没啥,跟小孩子没关系。”
“你才比我大两岁,你也还是小孩子。”林苗很不服气。
林东强调:“那我也是你哥。”
那头林渔已经打开门,看清来人的时候心中一定。
大队长带着一个人上门,跟着来的正是石建英。
“林知青,这位是运输队的石建英,说来找你有些事儿,他不认路就找到我那儿去了。”
大队长一边说,心底好奇的很,猜测着林渔啥时候跟运输队扯上关系了。
运输队那可是高工资高福利的地方,他都摸不到边儿。
林渔露出一脸疑惑:“石同志,你怎么来了?”
石建英看见他就高兴,上来就拉住他:“可算找到你了,幸亏当时留了你地址,不然这会儿可抓瞎了。”
“林同志,是这样一回事儿,我们运输队有辆车抛锚了,队里头师傅检查来检查去也没找到问题,这会儿在半路躺着呢。”
“这动也动不了,推也推不动,车上还装了几吨紧急物资,实在是急得没办法了。”
“我想着你修车有本事,就想请你去看看,能修好最好,修不好也没事儿。”
虽说如此,石建英急得满头大汗的,可见真着急。
林渔犹豫道:“这都晚上了,我家还有俩孩子呢。”
“能不能让弟妹看孩子,你跟我走一趟,待会儿我派车给你送回来。”石建英连声劝说。
林渔还要说话,大队长插嘴道:“林知青,这可是国家财产的大事儿,你赶紧去帮忙吧,待会儿我让儿媳妇过来陪着俩孩子。”
他拍着胸脯保证:“放心,俩孩子少一根头发丝你找我。”
话说到这份上,林渔也没再推脱,进门跟孩子说了一声就离开。
石建英是骑着自行车来的,载着人跟踩着风火轮似得呼啦啦走了。
大队长和俩孩子面面相觑,他忍不住问:“阿东,你爸啥时候会修车了?”
林东也不知道,以前也没听他爸说过。
林苗却得意的说:“我爸啥都会,他就爱看书,书里头啥都有。”
大队长不爱看书,他信了这鬼话,点头咋舌:“运输队都上门来找他帮忙,可见是有真本事的。”
心底盘算着林知青要是能进运输队,那可比他儿子钢铁厂的临时工体面多了,将来指不定还有求他的时候。
这样想着,大队长赶紧让老婆媳妇都过来陪孩子。
林渔跟着石建英走,路上石建英忍不住问:“林同志,俩孩子妈妈这是?”
肯定是不在家,要不然怎么能让别人来陪。
林渔解释了一句:“走了。”
石建英以为是死了,唏嘘了一番,正要安慰几句,林渔就问起车子的情况来,岔开话题。
大半夜的,大车歪在路中央,将镇上那岔路口堵得严严实实。
运输队的人打着手电筒正在抢修,他们队唯一的修理工也被请过来,这会儿忙得满头大汗,愣是找不到问题。
“老王你到底行不行啊,这么久都没修好,这车不走,后头都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