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姐,我没那个意思。”
  林盼脸颊发烫,连忙解释:“我就觉得自己特没用,绣活也做不好,练武也不成,爹那些东西我看了就头疼,压根上不了手。”
  她说着说着,心底有些难受,吸了吸鼻子:“一家子姐妹,就我什么都学不会。”
  林莱无措的看着二姐,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想。
  林昭搂住妹妹拍了拍:“二妹,你不能这么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你看三妹,一拳头砸在木头上还笑嘻嘻的,一点儿也不怕疼,要我肯定不行,看着都觉得疼。”
  “可大姐会绣花,师傅说你就是吃亏在学的晚,要不然指不定能变成绣工大家。”林盼说。
  林莱抓了抓头发,大概也知道二姐在闹什么别扭了。
  她一屁股坐过去:“二姐,爹说过,一个人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你不能只盯着这两样看。”
  林盼自然也知道,但一想更加懊丧:“可我会什么,除了洗洗刷刷烧饭带孩子,我什么都不会,更别说跟大姐一样挣钱养家了。”
  这话让林昭心疼的搂住她:“傻丫头,半年前大姐也这样想,在孙家那时候我觉得这辈子都没盼头了,一辈子就只能在家干活,可现在呢?”
  林莱十分赞同:“对呀,咱又不着急。”
  林盼觉得自己哭得莫名其妙,不好意思的擦了擦眼泪,又说:“可是我想来想去,都想不到自己能干什么。”
  “问阿公。”林乐忽然蹦出一句。
  林莱一拍手:“对呀,咱可以问问爹,爹见识广,点子也多,肯定会知道。”
  “这,不好吧,多丢人。”林盼犹豫道。
  林昭却说:“父女俩有什么好丢人的,走,咱们一起去问问。”
  院子里,林渔正在做最后的组装和改进,心底盘算着什么时候将这东西送到县衙最合适。
  现在都冬天了,河道起冰,连带着水车的用处也不
  大,不如等明年春天。
  正盘算着,三个女儿手拉手走过来,一看,林盼还哭过。
  林渔停下手头的活儿:“这是怎么了。”
  林莱快言快语的将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临了问:“爹,你快帮二姐想一想她有什么长处,不然二姐都要钻牛角尖里去了。”
  听完后林渔也是为难。
  他就是个外来货,哪里知道林盼有什么特长。
  林昭绣花还是瞎猫抓到死耗子,找师傅的时候林渔只想给他们找点事情做,哪儿能想到林昭还有这天赋。
  不过看了眼目露期待的老二,林渔首先开始表扬:“阿盼想上进,想靠自己挣钱,这是好事儿。”
  林盼脸颊一红,没那么害臊了。
  顿了顿,林渔又说:“你们看爹,前头三十多年都过得庸庸碌碌,除了种地都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可三十出头忽然开窍了。”
  “也许阿盼缺少的是一个契机。”
  林盼顺着这话往深处想,觉得确实是这样,没理由爹和姐妹都有出息,就她不行。
  但想了一会儿,她又苦恼起来:“可是我的契机在哪里。”
  林渔就给她出主意:“首先你可以找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尝试去做一做,如今咱家情况好了,也不缺钱,你大可以都试一试。”
  “尝试的多了,迟早都能找到喜欢并且擅长的。”
  林盼若有所思。
  林昭林莱都鼓励她。
  一个说:“你姐我快二十才知道自己能绣花,以前哪里会这个,只会缝缝补补。”
  一个说:“我现在才知道自己喜欢练武,一练武浑身得劲,以前都不爱出门,恨不得整天躲在厨房里不见人。”
  林盼破涕为笑,想着自己莫名其妙哭了,还害得爹和姐妹来安慰,心情立刻敞开了。
  她擦干眼泪,点头说:“对,我得多试试,不尝试怎么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林渔趁机夸道:“阿盼算账的本事就不错,咱家的钱管得妥妥帖帖,这点我们三都比不上。”
  这话是真话,林渔是大手大脚,不在意那一个两个铜板。
  林昭倒是在意了,但她算数不行,一串铜板得数好几次,总是数错。
  林莱跟大姐差不离,只是一个性子太慢,一个性子太急,两人都来回倒腾,最后都是林盼来出马。
  林盼被逗笑了,无奈道:“可惜天底下也没数钱的行当,要不然我倒觉得自己能干。”
  从这一天开始,林盼对这事儿上了心,啥事情都想上手试一试。
  林盼擅长做什么还没找到,大雪纷纷扬扬的洒下来,一下子就到了年底。
  这是全家团圆的第一个年,林渔带着大大小小进了城,买了好些年货回来,但凡能看到吃的用的,林渔都买了一份。
  花钱的架势让几个女儿都开口劝着,才没让他把积蓄都花完了。
  年三十这天的大清早,林昭三个就起来了,特意又把原本已经大扫除过整整齐齐的家,又打扫了一遍。
  林渔起来的时候,就听见厨房传来哗啦啦的声音,走过去一看,起了大油锅。
  负责主厨的是林盼,这是她自己要求的,林昭林莱都不跟她争。
  这会儿她正在炸麻花,一根根麻花就跟小辫子似得,放下去一会儿就膨胀成好几倍。
  林渔看了眼,不只有麻花,还有猫耳朵、麻球和各式各样的小点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