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那要听芳姐的,我也听你的,你说是就是,”孙峰郑重点头,“我爹说你们俩都聪明,我不动脑子,动你们的脑子就行。”
  孙东嫌弃地看了他一眼,倒没有多说。
  虽然孙峰不爱动脑,但他听话,该干什么干什么,从来都不会乱来,就这一点,比许多人都强多了。
  ……
  粮食的利润到底有多少,唐园没有去算,她只看自己到手多少人民币。
  虽然如今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1.5,但实际上两边的汇率差距并不能这么算。
  她用400美元买的粮食,能卖出1000人民币。
  而她用30块钱雇人做出来的东西,能卖出1800美元。
  按这么算,她这批卖出的1000块钱,要是全部用来雇人做东西,能卖出6万美元,折算成8美分一斤的粮食,足有75万斤。
  算出这样的数据,唐园自己都惊了一下,怎么也没想到居然能有这么多,心里默默感慨现在的钱是真经用。
  ……
  “这么多粮食?老吴,你跟我说个实话,这些都哪儿来的?”
  “你别管哪儿来的,就说你要不要吧。”
  “要,怎么不要,细粮可不好找,”货车边,说话的人打开其中一个袋子,摸了摸袋子里的粮食品质,“磨的也好,给你提供粮食的人也太有实力了。”
  “管他呢,反正粮食在这,”老吴看了眼身旁人的神色,见他满意,抬起手肘碰了碰,“别看了,来之前我都查过,都没问题。”
  “确定一下,免得回头我们内部起争议,”说话的人看过粮食,将袋子拢起,“按这品质,你给我两千斤吧,价格便宜点?”
  “便宜不了,我大老远拉过来多费劲,都没赚几个钱,”老吴皱眉,“这么好的品质,现在这价格给你,你还赚了呢。”
  “真不能谈?”
  “不行,你硬要讲价,大不了我再找人,”老吴威胁道,直到对方点了头,才露了笑,“这才对嘛,不过我也不叫你吃亏,趁年前,咱们兄弟俩一起赚上一笔如何?”
  “还有?”说话的人惊疑道。
  老吴挑眉:“你就说要不要吧。”
  “要!”
  年前这么好的市场,傻子才不干。
  哪怕一斤只赚五厘,那也是有赚头的,南方市场那么大,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需求,完全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这边定了下来,几天过后唐园就得到了再要粮食的消息。
  这次人家的手笔比第一回还要大,一口气要两万斤,都不怕她手里没货。
  “有吗?”
  “有,不过得分批,约四个日期送,”唐园跟孙东说,让他去转达,“还是约在老地方,每提一批付一笔钱。”
  生意肯定要做,按之前的算法,两边买卖价格一换算,再用“手工成品”换钱,相当于两万斤粮食换三百万斤粮食。
  不过她也没想到这条路子能卖出这么多粮食,提前并没有准备。
  跟孙东说过,让他去转达之后,唐园特意联系了一家专门经营粮食的公司,多花了一笔运输费,让人家送货上门。
  如今正值粮食丰收期,小麦成品又是m国的主食,电话一打过去,确定运输费和地址,人家就表示能够送货,什么话都没有多说。
  之后粮食送到,送货员急匆匆将全部粮食搬下来,收了钱就离开,表示还要往下一家赶。
  成功让唐园的小生意在庞大的市场中隐匿。
  随后,两万斤粮食分批运回,在货车链的转运下,出现在南方大大小小城市的黑市中。
  这时候的价格不再是两毛,也不是两毛二,而是两毛三、两毛四、两毛五,但不管是什么价,只要将粮食拿出来,都能在短时间内卖出。
  也因此,那位专门跑货车的老吴吃了甜头,隔三差五都要联系孙东购买粮食。
  之后每次要的量不大,基本都在五百斤、一千斤左右徘徊,但林林总总加起来,年前的这段时间,又卖出三万多斤粮食。
  至此,年前这一阵,唐园光是卖粮食,就赚了一万多人民币。
  第126章 卖屋治病
  现在唐园手里是真不缺人民币了。
  算上这批卖粮食到手的钱, 她手头目前足足有三万多的存款,即便是几桩生意一起支出,也不用担心缺钱的问题。
  而在她卖粮食的期间, 改革开放的政策顺利推出。
  虽然目前来说这个政策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没什么影响,但长远来看, 开放做生意这件影响长远的事, 确实是从这期间开始的。
  唐园走到废品站, 看着围坐在里头织毛衣的四人, 淡定上前。
  除了沈文玉跟二姑之外,另外两人都是特意请来织毛衣的, 明面上看她们仅仅只是坐在一起织毛衣,实际上她们手里的毛衣也是能挣钱的。
  莫娜那边毛衣生意很好, 到这会儿几乎已经将送过去的毛衣全部卖完, 同时也尝到了高利润的乐趣,催促着唐园这边继续送毛衣去。
  她刚走到废品站, 沈文玉就站了起来, 带着她到角落里, 将一袋子毛衣交给她,低声跟她说着毛衣的数量, 再确认毛衣的难易程度。
  按数量和难易程度,唐园一次性将钱交到沈文玉手里。
  “还有件事,”沈文玉拉着唐园的手, “我听到消息, 古董店那边得了一批新的古董, 说是抓了人翻出来的, 售价不会太高,你感兴趣的话, 可以去看看,这批古董的话我就不分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