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这会儿不一样,m国人多,市场要比香江大很多,即便找了多的人帮忙,最后囤的毛衣成品也不会太多,且成本又这么低,不管她怎么卖都能赚钱。
  她没有说穿,只是道:“之后的毛衣,我只要求质量,能做到吗?”
  “数量多少都行?”两人同时问道。
  唐园点了头,两人面上都露了欣喜。
  “你放心,我们一定给你好好织,质量方面一定不会有问题。”
  “对对,我们给你把好关,绝不会差了质量。”
  “我相信你们,你们肯定能做到保证质量,”唐园直说道,“那就这么定了,之后我会多拿一些毛线过来,你们自己琢磨着织,不过之后我来的次数会少,可能隔四五天来一趟,到时候一起结算,没问题吧?”
  “没问题!”
  得到两人的点头,唐园便没有再多说,也不管她们能找多少人帮忙。
  左右再多也多不到哪里去。
  且她现在也不是之前的那个“穷人”,前些天那批前前后后卖出去的四万斤面粉,一共给她带来八千块收入,再加上之前白捡的一万六,这段时间零零碎碎的进进出出,现在她手头还有两万多的人民币存款。
  这样大的一笔存款,足够她用一段时间。
  更何况随着之后改革开放,以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逐渐放开,她要从m国进口粮食,换人民币会更容易。
  能挣钱,有挣钱的机会,就不怕缺钱。
  安排好手头这几桩支出人民币的项目,她又沉寂下来,没有再主动去找机会赚钱,但她提前囤的粮食倒没有压在她手里。
  内地不好出手,香江那边却有机会。
  郑蔓跟她两人都心知肚明,知道郑蔓底下还有“下线”,有的时候做事就不再藏着掖着,这段时间郑蔓从她手里陆陆续续拿了五千斤粮食,和时不时还会送来的茶叶一起,通过“下线们”转手卖出去。
  粮食好卖也不好卖。
  之所以好卖,是唐园让利多,如今香江粮食一块七一斤,她只收一块二,拿出去只要卖一块五,就会有人愿意要,一块三一块四卖出去也不亏。
  但也不好卖,是因为香江的粮食来源都掌握在几大巨头手里,普通人要掺和一脚,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也是香江能卖,唐园却没有大批量进粮食来卖的原因,不仅容易惹出祸端,还容易引起注意。
  毕竟她手里的货可没有正儿八经的明面来源,真要是去查,很容易会露馅的。
  茶叶发圈这种人家盯不上,粮食却是另一回事。
  不过郑蔓几人也知道情况,往外卖却并不多卖,只是五六千斤粮食,通过不同的人出手,并不会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这批六千斤大米和面粉,买入价690美元,出售价7200港币,差不多是1440美元,利润750美元。
  第115章 高档工坊
  “你打算自己开厂了?”
  “不算开厂, 就是想先看看有没有小作坊一样的小厂,”唐园跟郑蔓坐在仓库里说话,“我发现香江这边的纺织业是真的很发达, 所以想要入行试试。”
  “其实你本来就已经在这个行业里了,”郑蔓指着身旁装满了发圈的袋子, “正好我是要四处跑的, 我帮你打听一下, 看有没有合适的小作坊要转让。”
  “最好是连地皮一起转让的, ”唐园提醒,“这样可以免去一些风险。”
  “好, 我帮你打听,除了地皮之外, 里面的机器、员工还有别的我都帮你问清楚, ”郑蔓说着,皱眉想了想, “小作坊的话, 连地皮带机器, 便宜的也许十几万就可以,还得看位置, 贵一点的可能要三四十万。”
  “不要太偏僻的,贵一点就贵一点。”身在香江这个环境,唐园更看重的还是安全问题, 偏僻的房子固然便宜, 安全却无法得到保障, 要是为了省这笔钱三天两头受到骚扰, 不如一开始就多花点钱,一劳永逸。
  虽然在这里就算花的钱多也未必能安全, 一旦出现竞争关系,迟早也要出现问题,但唐园的情况还特殊些,她并不打算把成品放在香江出售,而是打算卖去m国。
  同样是一千多的平均工资,m国和香江的汇率达到1:5,这就意味着在香江生产服装等,人工成本能大大降低。
  即便比不上内地差距大,这部分差距也足以让香江在七十年代成为极有名的服装加工区,也因为这个原因,七十年代香江服装行业遍地开花。
  如今已经是七十年代末,她这时候入行按说并不合适。
  可她的优势在于“运输”,同样的生产成本,她能将运输成本降为零,这就能让她比许多普通制衣厂挣的更多。
  再一个,她打算借这个小作坊为跳板,等内地改革开放,正式引进外资时,可以第一时间回到内地去开厂,要是她现在手头没有工厂,没有相关生产经验,到时候回内地办厂,操作起来会更难。
  她的打算没有跟郑蔓细说,只是让她帮忙打听。
  “这几年香江的服装业发展太好,竞争也格外激烈,你去打听的时候不用着急,”唐园叮嘱,“钱我可以花,但我舍不得花冤枉钱。”
  郑蔓笑了:“我懂你的意思,你放心吧,我一定都给你打听清楚了。”
  说完该说的话,两人将仓库里的东西收拾好,所有算好账的都放在右边。
  郑蔓看着空荡荡的仓库左侧:“正好我打听的时候,顺便再买一些碎布?还需要的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