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章
还有就是老太太喜欢机关之术,就是为了解决作坊里重体力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长年征战,各地都有这种问题,谁不想发展农业,像曹操弄了屯田制,战时为兵,闲时为务农。而为了筹集军费,听说还组了摸金校尉,这也能说明此时重点了各地军阀们共同的困境,大家都没钱,没劳力。都在努力想法子,老太太想的法子也不是她一个人想的,听说诸葛亮在荆州也在用机关术来解决解放劳力的问题。
大家都在想办法,老太太也不算是独树一帜。机关也是一门术,是百家之一。现在孙朗,就是想和孙权聊聊这个,一个机关一个经济问题。孙朗觉得可以结合起来啊!
找做机关的,看看能不能解决种田的问题。这样机关本身就可以成一个产业。然后是不是需要人去砍竹子,然后组装等等,卖机关,还可以把种田这事,跟作坊一样,把工作分解,像是机关解决不了的重劳力工作,比如最后收割,就可以派兵去弄。
孙权突然想到老太太之前和他聊冲破樊篱的陈胜和黄巾运动。最后说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只要冲樊篱的人,不是他就行了。当然,看了孙朗一下,孙朗根本没想到孙权在想啥,他在想怎么联合各地的世家,怎么把土地合在一起,形成更好的合力。
孙权觉得自己就是多疑了,这个弟弟压根没想过这个,于是和张昭,加上几个负责经济的文臣们,一块讨论了。看看怎么经济落地。
那个曹操和刘备还在想怎么让江东别发展文化产业了,结果他们这边又换跑道了。
当然,大家都忙时,一个很小的事在江东发生了。孙权的夫人徐氏生病了。欧萌萌也是忙完了印泥的问题,回到府里休息时,才听女侍说,徐氏因为忙着过年事宜时,受了风寒。所以不能来请安了,请她原谅。
欧萌萌呆了一下,徐氏请安这个还算是合格的,反正这种面子工程大家都做得不错,徐氏最喜欢显示自己的贤惠了。问题是,吴国太这个人向来不管事,你怎么说,我都不会搭理。到了欧萌萌更是如此了。现在徐氏这么传话是啥意思。
欧萌萌这会也是累得紧了,只让女侍快点送点丝绸和布匹给她赏人,至于其它的,她不敢送,怕惹事。等她有了反应,其它的儿媳妇,还有孙尚香也就去看了眼。这事也就完了。
不过孙尚香还是有点担心,看看徐氏,本想回去和老娘谈谈,但想想又算了,自己回作坊去了。
欧萌萌也没多想,她向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真的啥都想,不干正事了?歇了几日,又去干活了。
等着过年时,欧萌萌和徐氏也都出席了江东的最高夜宴。让各位老臣们及家属们表明孙家的稳定。
那天,孙权还特意让独子孙登坐在欧萌萌的怀里。这种欧萌萌倒是很熟的,政治宣传工作,她还真的无所谓。
这会孙权就孙登这么一个儿子,才两岁,胖乎乎的,长得还不错。看着很是漂亮。而徐氏涂了厚厚的脂粉,又是冬天,倒也看不出什么,欧萌萌笑呵呵的和她打了个招呼,就坐在最高的那个位置上,抱着孙子看歌舞。来都来了,当一乐。
第75章 聚气
过完年,徐氏的病更重了,上元夜宴,就是孙尚香操办的,但欧萌萌,徐氏用不着出席。也就孙权与群臣欢聚一堂后,抱着孙登一块点了挂在府门前大灯,让各家领了花灯,就算过节了。
当然,因为是孙尚香办的,还是有些争胜之心,就把之前欧萌萌让作坊那些平时没事,编竹器的寡妇们编的各式纸灯笼,换上简单的花样拿了出来。
之前欧萌萌嫌纸不好,写字不行,就又化成纸浆,让人薄薄的抄出来,糊成古装剧里那种一次性的小灯笼。这个大家先觉得有点怪,但又很快觉得,之前灯都是丝帛来糊,穷苦人,就是用火把了。这时,纸替丝帛成书,那纸替丝帛制灯不是再正常也没有了。当时就是当实用器。再生的纸便宜的卖给那些寡妇,他们自己卖灯笼,也比之前编竹器简单而且钱多。
而上元灯会,原本会有各式宫灯,都是极尽奢华的,孙尚香办,让她这么花钱,她定是不干的。正好想到那些妇人们现编灯又快又好,就和孙权商量,今年全改纸灯。
现在纸也比之前的好,坚韧、也更透光。当然,她不会和孙权说为了省钱,而是和他说与民同乐,这样,丰俭由人,普通的,老百姓也能花几文钱买一盏灯回去哄哄孩子。
这个欧萌萌没拦着,原本手艺人就是给他们一个支点,他们就能撬起地球的存在,欧萌萌眼睛还没会,人家手就能做出来。所以,之前做宫灯的,拿了纸,直接就开动了,根本没给他们再商量的机会。
这一把,孙尚香其实没赚什么钱,只能说,没亏钱。但江东市面倒是显得欣欣向荣了。
欧萌萌晚上就和孙权、孙朗一块去内城城墙上看中央大街的街景,突然想到一部电视剧,也是上元灯会,在各式的灯光之下,街上行人如织,百姓们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脸。那戏,也是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镜头美学。而此时,江东的大街竟比电视里演得也不差什么,行人如织,江湖杂耍,小贩叫卖,两边还有欧萌萌让人做的孔明灯。
以钢拉丝为骨,丝帛为面,再用细丝系于街边,到点点上,明亮的红灯上写着吉祥话,也让百姓们看个稀罕,当然也有实用价值,这会也没大点的路灯,不然,平日里,他们的小灯笼怎么吃香。这会子,欧萌萌就是把这大灯当路灯,好照亮南徐的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