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医家夫郎> 第29章

第29章

  叶正坤便也掏银袋子,问:“宋大夫,诊金多少?”
  宋枕锦收着药箱道:“二十文即可。”
  “这、这……”施蒲柳一惊,着实没有想到会这么低。就是在镇上,诊费没个五十文下不来。
  叶正坤赶紧点了铜板递过去,再三道谢。
  宋枕锦接下,跟叶以舒道了别,也就走了。
  一家三口追着驴车后头,慢慢往镇上挪去。叶正坤在板车前面拉,叶以舒就在后面推着粮食。
  等上了镇上,他爹跟他娘去卖粮食,叶以舒拿着药方就去抓药。
  一下抓了五副,一副三钱银子。五副下来就是一两五钱。
  那药童边抓边道:“这药方子一看就是宋大夫开的。”
  “怎么说?”叶以舒问。
  药童道:“咱镇的宋大夫看病最好,在大夫里的字也是最好的。”
  “还有,我师父先前看了这药方,说你们的一些名贵的药材都用药性差不多的但稍微没那么贵的药材换的,要是寻常百姓开药,他常这样做。”
  叶以舒看药童脸上对宋枕锦的夸赞跟崇拜,笑道:“那我这是找对大夫了。”
  “可不是,不只镇上,宋大夫在县里那医术也是首屈一指的。”
  叶以舒道:“我瞧着他年轻,竟也比得过那些老大夫?”
  药童笑道:“客官您有所不知,宋大夫家里爷爷是做赤脚大夫的,有家学。再来宋大夫又是几岁送到县里最厉害的大夫那里学医,据说都学到师父没教的了。”
  叶以舒唇角一翘,他道:“那确实是宋大夫有本事。”
  第15章 县里打探
  拎着药材出了医馆,叶以舒在粮行找到他爹。
  今日来卖粮食的人多,这会儿才排队排到他爹。
  粮行的帮工上前搬粮来称,叶以舒便把药递给他娘,自个儿跟他爹一起在那秤上看着。
  今年家里收成不错,一共十二亩的水田,上等田就有十亩,亩产三石,中等田两亩,亩产两石。
  这十二亩的水田一共就收了三十四石。
  大邱朝赋税包括田赋、人头税还有徭役。田赋十税一,除了根据规定要交的这部分,还要多交粮耗,即税粮在存放期间被鸟雀老鼠造成的损失也得由百姓补足。每一石粮耗为三升。
  再有人头税,朝廷规定,满十五至六十的成年男女,每年交一百二十文。满十五后未出嫁的女子及哥儿翻倍交税。
  仅叶家九口,除去豆苗跟金宝,要交九百六十文,也就是近一两的人头税。
  人头税可交钱,也可交粮。现粮价一石四钱到五钱,取中间四百五十文。叶家便要交上两石粮食。再加粮耗六升。
  合上田税一起,就要交五石六斗之多。
  余下二十八石的粮,叶家留下到十八石的口粮,十石陆续送上镇上卖了。能收个约五两银子。
  这是叶家水田的产量。
  十几亩的山地之前种植的油菜,还有快收成的大豆卖了,叶家一年的粮食能进账十五到二十两。
  家中还喂了两头猪,叶家一般是卖一头半,另一半就自家吃。也能卖个快十两银子。
  这么看着叶家还算丰产人家,但家中人多,一年嚼用也差不多二十多两。
  叶以舒曾今算了算她奶手中的余钱,要是他这次没给那二十两给小叔,手里应该还有三十四两银子。
  粮食卖完,叶正坤接过账房递来的银子。
  粮食得他拉到镇上卖,十石的稻他一次也拉不完。
  小心地收了这一两多银子,叶正坤才问起自家哥儿捡的药钱。
  叶以舒实话实说,把两口子心疼得脸都皱在一起。
  累死累活干了一年,卖的粮食才够吃几剂药。
  叶以舒道:“钱是挣不完的,人没事才最重要。娘,我现在还得去一趟县里,这就走了。”
  “那你小心点儿啊。”施蒲柳叮嘱。
  不过她们也着急着去将媒婆,也没跟哥儿多说。
  叶以舒说了个“知道了”,两边就分开。
  *
  去县里花费的时间长,叶以舒靠走得走到晚上去。
  他直接去运粮去县城的队伍里问了问,他们为了多赚些,经常当给人当顺风车。
  这会儿粮食队伍就要走,叶以舒花了十文钱就坐上了马车。
  他们镇上小,收购粮食的粮行只一家。据说还是府城的大富商家的,也怪不得有这马儿来运送。
  马儿脚程快,比之前坐他师父的牛车花了近乎少一半时间。一个时辰便到了。
  进了城门,叶以舒下了马交了钱。
  刚在尘土四起的县道上走路两步,叶以舒肚子咕咕两声。他抬头看了眼正在头顶的太阳。
  到吃饭的时辰了。
  叶家现在恢复每日两顿,他们今早出来就没吃饭。他爹娘应该是卖了粮食回家,直接吃上午那顿。
  叶以舒揉了揉不舒服的肚子,找了最近的一个包子铺。
  “客官,糖包子、肉包子、菜包子,新鲜出炉的,可要来一个?”
  叶以舒问:“怎么卖?”
  那包子铺老板笑脸相迎,快速报价:“糖包子、肉包子都是五文一个,菜包子三文一个。”
  叶以舒转身就走。
  县城这物价是要上天,白米才五文钱一斤。
  包子铺的老板笑容一僵,嘀咕道:“一个包子都买不起,在这县里还能吃得起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