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他有残疾,腿不好,走路很慢,上台阶也格外费劲。
  但他却走的很稳,慢慢来到姜乞儿的面前,艰难地蹲下身,伸出手将姜乞儿拉了起来。
  姜乞儿双眼发红地看着梁君卿,梁君卿也看着他。
  梁君卿并没有问姜乞儿为什么哭,只是略带慌乱将手中的捧花递给了姜乞儿,脸上带着淡淡的局促的笑意,低声道:
  “恭喜你呀乞儿,顺顺利利地完成了毕业独奏音乐会。”
  他一段话像是练习了好几遍,几乎是不用动脑子就说出来了,但说到后面,仍旧有一点磕磕绊绊:
  “你以后一定会成为特别厉害的古筝音乐家,我相信你。毕业快乐,提前预祝........祝你研究生生活快乐,在新的学校可以更上一层楼,前途似锦,万事顺意,越来越好。”
  两段话尤其质朴,并没有掺杂太多特殊华丽的辞藻,却足够让姜乞儿心中一酸,再度落下泪来。
  “谢谢你........”姜乞儿接过梁君卿手中的花,眼前的一切再度变的模糊起来,脸上很快湿冷一片。
  梁君卿手足无措地看着落泪的姜乞儿,片刻后鼓起勇气,掏出纸巾,凑过去给姜乞儿擦眼泪。
  姜乞儿纤长的睫毛被眼泪浸的愈发漆黑,梁君卿细细地给他擦着眼泪,垂头看着姜乞儿,半晌轻声道:
  “乞儿,不要哭了。”
  他说:“我会......会一直陪着你的。”
  姜乞儿没有说话,只哽了一下。
  很快,一只轻柔的手掌试探性地抚摸上他的后脑勺,轻轻用力,将他按进了一个不算宽阔温暖,却依旧可以短暂逃避风雨的肩膀。
  两条双臂虚虚环住了姜乞儿的肩膀和后背,并没有碰到他,姜乞儿额头抵着梁君卿的肩膀,一瞬间却有了被爱的错觉,好似他一生尝过的辛酸和痛楚都有人旁观、理解、懂得、心疼,而这样的善意竟然来自于一个他从未正眼看过的人,这样的认知让他一瞬间愧疚、不知所措和感动起来,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滑,打湿了他的脸颊,更沾湿了梁君卿的衣襟。
  “我不会趁人之危,但也不想看见你哭。”梁君卿轻轻拍着姜乞儿的后背,温和的声音从姜乞儿的耳畔传来,一如他的名字一样,平和、安然:
  “所以只要你需要我,我就会出现。”
  “即便你看不见我也没关系,”梁君卿说:
  “我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一直喜欢你的。”
  第82章 分开吧
  三个月后,姜乞儿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继续学习。
  有了前四年大学及经验和人脉的积累,他已经一只脚踏入了演艺圈,经常背着金花良缘去给剧组的演员做手替,或者做音乐指导。
  他生的漂亮,除了弹古筝之外,还会跳舞,身上又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古典气质,有时也会客串几个没多少台词的小角色,在网上竟然零零散散地积累了不少的粉丝。
  但他很少发微博,偶尔只发一些自己上课或者出演时的杀青剧照。
  一日他课上完,又接到了剧组的邀约。
  这一次是熟悉的制片人给他发的消息,这个制片人是姜乞儿的伯乐,很照顾姜乞儿,在姜乞儿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就给了他不少机会,还通过自己的人脉为姜乞儿牵线搭桥,为姜乞儿的事业添砖加瓦,所以姜乞儿答应的很爽快,看了一下自己的课表,发现没有冲突,直接背起金花良缘就去了。
  在等待研究生入学的这段时间里,他不仅没有放弃作曲接单,还抽空去考了驾驶证,靠自己之前攒的钱,开学就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十几万的小车。
  虽然和梁凤卿车库里的车比起来,寒酸凄凉又形单影只,但好歹也是姜乞儿靠自己的努力买的。
  将金花良缘放在车里,姜乞儿开车去了剧组。
  这一次拍的也是古装剧,还未正式开拍,在酒店里给演员做集中培训,主要练习古代礼仪和体态。
  姜乞儿背着古筝进去的时候,正好撞见主演之一的乔云裳坐在前面,接受礼仪老师的指导。
  乔云裳察觉到有人进来,下意识抬头望去,见是姜乞儿,有些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一旁的制片人见姜乞儿进来了,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停下手中的动作,向主演和配角介绍了姜乞儿,告诉大家这是他请的音乐指导。
  这是大制作大剧组,音乐指导肯定不止姜乞儿一个人,姜乞儿年轻又资历尚浅,所以只负责指导配角,而主角乔云裳,还有旁人指导。
  但乔云裳似乎对姜乞儿格外有兴趣,休息的时候,他还特地走过来,仔细打量了一下姜乞儿,随即肯定道:
  “我们之前见过。”
  “之前在旋光琴行的时候见过。”姜乞儿没说两个人前两世就是好朋友,只笑道:“没想到又见面了。”
  乔云裳这一世就读的是戏剧学院,所以在姜乞儿于b大读大学的时候,没有和姜乞儿再碰过面。
  但两个人冥冥之中像是有什么缘分似的,兜兜转转,又在同一个剧组碰面了。
  指导课结束之后,姜乞儿出了酒店。
  他在冷风中裹紧自己的大衣,要自己开车返校,而乔云裳则口罩墨镜带着,全副武装地站在酒店门前,等人来接他。
  没多久,一辆黑色的库利南开了过来,乔云裳眼前一亮,车还没停稳,就小跑过去。
  没多久,车上下来一个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