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一阵风过,有海棠花瓣儿随着风轻轻飘落进酒盅里,周宇宁惊喜地“呀”了一声,忙朝班长喊:“看,花瓣儿酒!”
  他轻摇着那小酒盅,看着粉白的花瓣儿轻轻飘摇在水粉色的酒液里,荡啊荡,一时间都舍不得喝了,就那么慢慢地摇啊摇,摇啊摇,好像轻轻摇着春光里的一个梦……
  直到有“小动物”闻着酒味儿来要跟他抢酒喝,周宇宁才如梦方醒,笑着挥退敢来抢酒的“小动物”,喜滋滋地就着花瓣儿一口喝了下去。
  兴尽回屋的时候,周宇宁嘴里还念叨着“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1]
  语文课上开始讲起那些浪漫的现代诗,美丽的春光在一首首《错误》《雨巷》《再别康桥》《致橡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美丽地度过,有着一些什么东西在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们心里同着诗意一起萌发,仿佛带着她们也去到了那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那哒哒的马蹄声也响在了她们的心上……
  有女生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悄悄地读诗,在葡萄藤漏下的迷离碎光中,在爬山虎的绿叶拂起微风的窗口,她们悄悄地读着,又悄悄地笑,好像在诗里做了一场美丽的梦。
  在这样美丽的梦美丽的春光中,也就不断有班上女生去校外书店租借很多的爱情小说青春读物,然后被班主任教导主任没收了一波又一波。
  之后,她们只好朝周宇宁借他手里那些从旧书摊上淘来的文学书,然后捧着一本本纸页泛黄破旧的文学书,如痴如醉地读着沈从文的《边城》,读着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读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着三毛的《雨季不再来》……
  春光是动人的,文字如此动人心弦,就也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周宇宁的心里萌动蔓延,让他在每一个对着花树的清晨,也想有一所房子,跟他喜欢的人一起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
  可惜李子花海棠花的花期忒短,两场春雨一夜过后,再醒来一看,就绿肥红瘦了。
  在海棠树李子树长出了满树繁茂的绿叶之后,这座东北小城就迎来了每年春天虽迟必到的沙尘暴。
  这几年他们这儿的沙尘暴有一年比一年更壮大的趋势,刮起来黄沙满天,恼人得不得了,周宇宁冯卓他们每天中午出去校外快餐店吃饭一来一回的工夫,就满头满脸都是灰跟沙子,连鼻孔都是黑的,活像去煤窑里挖了三天煤。
  有同学就调侃说,甭管你早上来时多干净、衣领多么白,在这样沙尘暴天里只要去外面走上几趟,保管你“白领”变“黑领”,连冯卓这种大话痨,路上都绝不敢开口讲话的。
  要只是这样也还算了,回班里拿水一冲一洗,脸也就干净了,头发就管不了了,只能在走廊里拿手扑棱扑棱,抖抖里头的沙子,最恼人的是那种边刮沙尘暴边下小雨的时候!
  这种时候出门可不得了,出去一趟回来你就看吧,衣服上全是黄泥点子,分分钟变“小黄人”,脏得你都嫌弃你自个儿!
  偏偏他们午休出去吃饭的时候,总赶上这种黄泥点子的大规模洗礼,气得冯卓简直想撸袖子跟老天爷干一仗,架势刚摆开转瞬却撂开膀子一秒奔逃——黄泥点子下得更猛烈了!
  等沙尘暴天儿终于过去的时候,一场接一场的雨也就跟着拍马而至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眼下,他们班上的同学正在兴高采烈地议论着另一件事。
  “听说了吗听说了吗,咱学校这学期起要开社团啦!”
  第85章
  “开社团?真的假的!是要搞那个素质教育吗?素质教育的春风终于吹到咱们学校啦?”
  “可能是吧!反正说要减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让学习生活多姿多彩、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什么的,咱学校一下子开了好多个社团!什么文学社、音乐社、舞蹈社、武术社、辩论社、记者团、校园广播站、演讲与口才协会,都有!”
  “真的啊真的啊?!”
  教室里一下就炸开了锅,拍桌子叫好的、振臂欢呼的、奔走相告的、土拨鼠尖叫的,比要开运动会还高兴!
  在他们的兴高采烈中,果然迎来了班主任在班会上宣布开社团的确切消息,共有八个社团,但报名只对初一初二学生开放,且每人限报一个社团,因为说学生时间精力有限,搞活动也不能影响了学习。
  这已经很好了,这两天课间大家都在七嘴八舌地热聊,你问我我问你都报了什么社团。
  “我报了武术社,你报了哪个?”
  “我报了文学社。”
  “文学社?听着就无聊,社团活动该不会就是换个地方集体写作文吧?闷不闷啊,你怎么报了个文学社!”
  “你以为我想啊?这还是千方百计跟我爸妈争取来的呢!我跟他们说这个文学社就是组织大家写作文,对提高我作文水平有帮助,写好了文章还能入选校报呢,那‘参加过什么活动、获过哪些奖项’那一栏也有得写了,我爸妈这才勉强同意的,不然根本不答应我报什么社团!”
  “我也是我也是!也是跟我爸妈说,记者团去了不是瞎玩的,能锻炼我的口才还有采访能力什么的,好说歹说他们才同意我报的。”
  “我报校园广播站也是这么跟他们讲的,增加了课外实践,不是去玩的,不然他们根本不答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