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也是因为有花娘几人作证,才能让眼前这群宛如惊弓之鸟的姑娘稍稍安心些。
  “大人——谢您和小姐诸位夫人的大恩大恩!”
  “红缨谢大人——”
  “呜呜呜——谢、谢大人”
  一声声尚还虚弱的声音此起彼伏,她们已经换下在绮梦楼里穿的华贵艳丽的衣裳,钗环尽取,在最无助的时候被人施以援手,怎能不落泪?从前遭受的种种苦难,终于要迎来了结之日了吗?
  “好了好了,诸位都别哭,本官如今还是嘴上之言,你们日后好生擦亮眼睛瞧着我们是否做到吧。”林泽不好久留,说完一番定人心的话后就离开了。
  因为今日第一波冲着他口碑风评的人已经来了。
  第317章 第 317 章 新时代
  近来, 保宁府有两大茶余饭后最爱谈论的事,一是城郊十里坡的新式纺织工坊又建好了多少,二是通判府又有多少个来自荐投效的能人。
  林泽将选人的事务交给曾云、苏大角、赵石青、张木四人负责,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承担的项目进行挑人, 最后将名单和相关家庭背景资料交给林泽。
  这些选中的人会先观察留用, 确定没有问题, 找个机会谈一谈,将他们家里人接过来安置在林泽的眼皮子底下, 这样才能让他们慢慢接触一些核心机密。
  州府衙门,林泽在自己的专属办公场所——通判衙内奋笔疾书。
  他这段时间太忙,现在有了点空闲得赶紧向大老板主动汇报工作进度,再穿插表达一下对领导的坚决拥护,
  离大领导远了, 信息传递还慢,林泽只得勤快写奏折。现在是一个月两封, 要是陈辉鸣没有表示不满, 林泽就再加一封。总之不能在领导跟前刷存在感,表忠心, 看到自己在认真干活。
  “哎, 太久不用拍马屁, 文字功底都生疏了。”林泽将毛笔放回笔搁上, 仔细看纸张上的文稿。
  “臣闻圣躬万安, 不胜欣喜。陛下御宇以来, 仁德布于四海, 睿智烛照万机,实乃社稷之幸、苍生之福。臣虽居微职,然食君之禄, 忠君之事,每念及陛下之圣明,常以不能报效万一为愧,唯有耿耿忠心,矢志不渝,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臣不胜惶恐之至,恭呈此折,伏惟陛下圣鉴。”
  “改来改去就这样吧,已经拿出科举答题时九分功底了。”林泽仔细检查,确定没有重点细节上的问题,才提笔工工整整地抄录到奏折上。
  忙忙碌碌又过去了一个节气,立冬那天,林泽早上推开窗,入目便是一片白茫茫的雪。
  “瑞雪兆丰年,今天正好还是十里坡工坊建成的日子。”林泽穿上厚厚的衣服,再套上通判官袍。
  吃过早饭后,林泽招呼屋里的众人出发。
  “哥,我们钩织的女工真的能去吗?”林沐带着无法掩饰的喜色问道。
  “这是自然,我和两位大人都认为能这么快将十里坡的工坊建成,是有赖于咱们保宁府乡亲们的鼎力相助。”林泽道。
  一旁的虞伯钧嘿嘿一笑,“那也是你们三会笼络人心,没花一分钱就让大伙恨不得扎在十里坡工坊里干活,就是为了日后自家能有个进来干活的名额。我和石头那边的水泥作坊也学着你们一下子就建起来,还招够人手开工了。”
  林泽笑了笑,这个主意确实是他和梁万山、沈鹤三人想出来。为了尽快建成工坊就要征召很多的民夫来做活,但是考虑到历经战乱的保宁府百姓会有抵触情绪,况且这种临时性的征召要动员起来得有一个不短的过程。
  林泽一开始的提议是给工钱请他们的做工,但是梁万山说衙门没有那么多银钱。最后想来想去,就弄出了这么一个办法。主动来参与工坊建设的百姓将获得一个进工坊做工的资格。
  三人又将工坊的待遇让衙役下乡带着里正一起宣传,而前面林沐的女娘钩织作坊已经小有名气,加上平谷县的事早就传开了。
  大伙对新通判林泽已经有莫名的信任和期待,十里坡的工坊招工文书一出来,应招来干活的人陆陆续续来了上千个。十里坡的工坊建设进度条猛地拉了上去,将近二十亩的十里坡新式纺织工坊短短半个月不到就完工了。
  “你的水泥工坊赶紧开足马力,给我们纺织工坊的地面先铺一层,一下雪屋里的土地面黑黢黢,还打滑。”林泽道。
  “放心放心,咱们那边已经让工匠们弄上水车,趁着现在河里的水没结冰,定然使劲干。在真正入冬前给你们纺织工坊的地面刷一遍。”虞伯钧保证道。
  “你们那地方灰尘大,记得让干活的人都戴上一个面罩。”林泽叮嘱道。
  这个水泥厂他安排了虞伯钧和石头去经营管理,梁万山和沈鹤是一点都没有参进来。等黑山县的硫矿拿到手,再让赵石青他们把底下的铁矿一同开发出来,林泽再提供高炉炼钢技术,钢筋水泥齐活,砖瓦水泥房、水泥路就有望实现了。
  “少爷,我们已经买了一批布料,请小姐那边的女工们做成你说的那种面罩。到时候定期发一个,让每个做工的人都戴。你说的,人是最大的财富,没人咱们这些工坊就挣不到银钱,也开不起来。”石头跟在林泽身边这段时间,已经蓄起一搓胡子,加上他性子稳重坚毅,已经初显大管事的风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