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德海伸手示意林泽先吃饭,“面条一会要坨了,师弟放心,对你来说应当是举手之劳。前儿家中父兄带着侄儿来见我,说是想送侄儿去学堂念书,问我是在家里附近的私塾念还是花大钱到古阳县城的私塾。”
林泽一听原来是咨询小孩择校的事,那他能帮忙。
林泽在德海的催促中花了几分钟就把一碗面条吃完,饿一天的肚子终于有五分饱的感觉了。
“以慧安之见,可先送家中附近的私塾念一两年,不仅花费小,而且娃儿比较容易适应私塾的日子。这一两年里若是念得不错,便可准备送去县城私塾正经学科考之书。若先生说念得一般,便让娃儿多学算术和律例。”林泽两手放在腿上,时刻保持端正的坐姿。
这个德海和尚俗世家里来往密切,而且很关心家里的事情。林泽终于明白为什么德海跟那些天天念经的和尚有种不同的感觉,那些人是真出家了,德海就有点像在寺里打工一样,为了拿到这个岗位和薪资,选择和尚这个职业。
德海仔细琢磨林泽的话,这个要念书的可不是什么侄子,而是他亲儿子。德海出家是因为实在穷得没办法,当时有一番机缘进了感天寺,一路摸爬滚打坐上火头的位置。
德海这个火头能捞不少油水,陆陆续续给家里置办了田地房产,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这两年看儿子大了,德海便开始想着怎么安排儿子的前程,最好的便是读书考取功名。
德海不管是以前在家里给地主种地还是如今在庙里当和尚,都认为男儿读书当官才算光宗耀祖。
“师弟,学算术和律例是什么道理?”德海认真问道。
“师兄家里能送侄儿去念书,想必有一定积蓄。况且若是您的侄儿要走科考之路,没点家底很难。即是如此,若娃儿走不了科考的路,那守好家里的田产宅院便很重要,学算术能清楚家中田产一年下来的盈亏,懂律例方可依法办事,保护家人和田地。”林泽仔细帮他分析道。
德海听完陷入沉思、久久不语。
林泽知道这些干货在现代人眼中属于常识了,但在古代文盲率高得可怕的年代,能想到这些的太少了。德海虽然不识多少字,但他社会经验丰富,且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他目前的见识是可以理解林泽所说的话的。
“师弟高见。”德海想明白后带着亲近之意道。
“师兄待我真诚,慧安投桃报李是应该的。”林泽含笑道。
“下个月要给梁王生母办水陆法会,寺里上下少不得要忙得脚跟打后脑勺。师兄虽不是什么大本事的人,不过在这厨房的一亩三分地还能说上些话。”德海说了一番很有诚意的话,他在感天寺能走到这一步,靠的就是恩怨分明、不轻易结仇的性子。
“师兄此番真心话,慧安不胜感激。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您就像我的哥哥那般亲切,若有慧安帮得上忙的事,师兄尽管招呼我。”林泽马上表态。
德海见林泽很上道又有本事,便起了结交之意。林泽趁机打听了不少寺院和梁王生母举办水路法会的事。
原来林泽他们今天忙前忙后为的是准备下个月梁王生母七十五大寿在感天寺举办一场十五天的水陆法会,为的是积福消灾。这中法事在本地很常见,有权有钱的人家都找感天寺操办过。
林泽听完后更加相信库房那边要是找不到能解决账本问题的人,病急乱投医也好,来找他试一试的可能性很大。如此一来,林泽不仅解决的温饱问题,还有机会接触感天寺内部资料。
林泽最终盯上的目标是方丈的私人秘书团队,也就是寺里衣钵和尚所带领的一群专门为方丈处理各种事务的人。
第254章 第 254 章 库房立脚
后面三天林泽都是同样的作息, 每天早起念经做早课,然后去库房那边一直做打扫清洁工作,中午吃碗罗汉茶,下午再去打扫库房。
因为每天有德海那边额外提供一些饭食, 林泽三人总算吃个六分饱。
“师兄, 我们三人饭量大, 可不好每日来白吃白喝,这点心意你一定要收下。”林泽将德海请到一旁的角落, 从怀里拿出个钱袋,里面装了五两银子。
德海推辞两次,见林泽诚心要给才收下,“师弟你就是太见外了, 我这好歹是个火头, 每天给你们留点吃食就是顺手的事。”
林泽含笑道,“师兄, 这是我这个当叔叔给侄儿的心意, 孩子上学笔墨纸砚总不能缺的,我在寺里不好出去, 还得劳烦师兄帮忙送一趟。”
德海一边将钱袋收好一边爽快回道, “师弟有心了。你若是想出去, 跟师兄说一声, 我们火房也能开条子。”
林泽要的就是这句话, 两人说完正经事又闲聊两句就散开了。
林泽揣着一包馒头回到寮房, 照例喊邓十九和孟通出来让他们睡前再吃一顿, 不然真是饿得睡不着。
“师傅,明儿不用打扫库房,咱们换回坐禅是不是舒服点?”孟通一个馒头几口就吃完, 趁机问道。
“不好说,水陆法会要忙活的事情很多,估计没那么容易松快下来。”林泽根据自己从德海那里打听到的东西如实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