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林泽被请出太子府时,眼神还是茫然的,这是搞定了?
“公子,夜里黑,我打灯笼送您回。”适才领进来的护卫骑上一匹马。
林泽骑骡跟上,手心攥着缰绳,一直在想陈辉鸣最后那番话。
【叫我好好科考,意思是会帮忙?那我手上有用的好东西是什么?】
回去想了一路,林泽还是没有头绪。
等回到甜水巷路口,林泽拱手道,“多谢您送我回来。”
“您客气,那卑职先回去了。”护卫回礼,调转马头。
林泽牵骡子站在门前轻拍几下,院子里很快就有人来开门。
“你可算回来了。”林郁盛站在最前方,担忧地将儿子引进来。
林郁武接过缰绳,把骡子牵去临时的牲口棚安置好。
林郁生跟在一旁问道,“吃饭没有?叔给你去灶房煮个鸡蛋面?”
“嗯。叔,你一说我就饿了。”事情有着落,林泽早就饿得不行。
“你等会,叔这就去。”林郁生转头进了灶房,里面的火都没熄。
父子俩进了正厅,一盏昏黄的油灯置于木桌中间。
林郁盛给儿子弄了碗糖水,“先喝点润润口。”
林泽咕咚咕咚,把一碗糖水喝干净。
“爹,事情过两日应该有结果,咱们安心等。”林泽道。
林郁盛很想多问几句,但见儿子面容疲倦,说话多几句都喘气,便不多言。
“泽哥儿,来,快吃。”林郁生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进来,里面有两个鸡蛋。
林泽也不怕烫,接过筷子就是吃。
林郁盛见林郁武也进屋了,将林泽的话转告两人。
“盛哥,为保稳妥,咱们还是守夜。”林郁生坚决道。
“对,反正咸鸭蛋的买卖暂时不做。白日就收拾收拾屋子,没什么事,夜里少睡点无妨。”林郁武也道。
林郁盛想了想,“那先这样吧。”
林泽吃完饭,洗个澡,就让他爹赶回屋里早点睡,今晚不用念书。
林泽听劝,躺在床上,脑子里又想起陈辉鸣最后那句话。
“有用的东西?跟太子有关的……”
“卧槽!那封有陈辉鸣落款的信!”
林泽激动得捶床,真的是心急容易忘事,如果自己拿着这封亲笔信搞点关系还不容易?
现在上门直接麻烦陈辉鸣,这人情债又欠下了。而且不管直接请陈辉鸣帮忙,还是用这封信找人施压。
他跟太子的关系都会一定程度上暴露。
既然如此,还不如少欠一次人情呢。
“好好好,犯蠢了…”
“话说,陈辉鸣一直记得这封信。那他不收回去,就是留给我自保的?”
“我靠,领导你这么会关照人,我都有点感动了。”
想清楚事情后,林泽彻底安心。
第183章 第 183 章 狗儿所见
经过一整晚的充足休息, 林泽第二天起床时,已经恢复过来。
吃过早饭,便同他爹步行前往国子监。
晨光尚早,街道上的行人还不算多, 丝毫不影响父子俩边走边讨论学业之事。
“爹, 我出一题, 你来解?”
“何题?”
林泽想了一下,“试帖诗的。”
“你说。”
“天临之镜。”
林郁盛看了眼儿子, 开始思索,此句出自何处。
林泽一脸志在必得,这是他老师给的书中所得。现在朝廷科考,要求做的试帖诗, 都得按题写。不能笼统地写个赞美自然什么的, 皇帝要求从《四书》、《五经》、名人大家的作品中出题。
考生要写这首诗,必须弄懂出的题目, 再根据题目内容指向的意思, 做出一首五言八韵格式的诗。
属于是加大难度的操作。
林泽现在也算深度研习八股文了,从原本带着现代眼光去批判它, 到目前完全是理解和无奈。
这种统一的格式, 可以大大提高改卷的效率, 以及避免不同评卷官给分相差太大的情况。
有时候你真的不深入了解这种八股考试制度, 很难清楚为什么要用这种禁锢思想的方法选拔人才。
古代没有现代那么高效的信息传递方法, 为了保证最大范围的公平性。那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和评分方式, 尽力避免特权阶级垄断向上通道。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 使用八股取士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公平。
“天临海镜,可是月光之意?”林郁盛略有些犹豫,但他实在想不出旁的解释。
林泽解释道, “此为南朝炎亭宪公之诗《应诏燕曲水作诗》 中一句,‘太上正位,天临海镜’。”
“宪公?”林郁盛还是没想起来。
林泽一看就明白,这位谥号宪的名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仍是小众的。
“我是从老师的书中所得,此句他老人家最为欣赏,并做了批注。”林泽道。
“谢公何解?”
“人君在上,如天之临,如海之镜。”
通过这个注解,可以清楚看到谢家的教育是及其符合这个时代对读书人的要求——君为上。
林郁盛朝安庆府的方向作揖,“劳您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