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这道乃明宣一年殿试策论之备选题,因题目较长, 我请两位助教抄了一份在大纸上, 诸生开始抄题吧。”
博士说清楚后,就见两位助教将半米宽, 两米长的卷轴摊开。
林泽眼珠子都瞪溜圆, 殿试策论这么长?!
虽然夫子为了在场的二十五人都能看清楚,写的字比较大, 但这真的是林泽第一次见题目这么长的。
来不及细想, 林泽赶紧提笔开始抄题目。
【盖温道之大, 原出与天……子大夫熟之复之, 勿激勿泛, 以副朕详诞之意。】
林泽抄完, 还数一遍, 六百九十一字。光是抄录花了半小时,又仔细核对两遍,四十分钟倏地就没了。
殿试名义上的出题人是皇帝,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朝臣们拟定的,皇帝只需要从里面选考题即可。
这是为了让皇帝在殿试上,名正言顺成为在场考生的座师,因此殿试出来的进士、同进士都被称为——天子门生。
所以这道题的口吻是以皇帝的身份写的,全文自称都是‘朕’。
这种大长篇的题目,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就是能给更多提示,让考生准确把握解题方向。
难点在于,要回答的点特别多,也细碎,需要逐条回应。
策论主要是帮皇帝解决治理国家中遇到的麻烦,考的是考生对政治的敏感度,以及是否具备上层决策思维,也就是国家发展的长期战略和配套的战术。
林泽:国子监的月考…太难了吧!
默默叹气,拿出水壶,仰头喝下两口凉凉的开水,林泽十指交叉,随意揉弄放松着。
脑子却没闲着,开始逐一解题。
【开头讲‘道’是什么?道之大‘原出于天’,并且‘超乎无极太极’。】
想到这里,林泽在草稿纸上写了备注:‘阴阳五行’?
【古往今来,都以道治理天下。皇帝也如此,他这两年 ‘志愈勤,道愈远’,对此皇帝本人感到不能理解。】
林泽继续写第二个点,疑问一:为什么‘志愈勤,道愈远’。
这是等下要正面回答的内容。
第一部分结尾,皇帝点明策论要点。
他说,你们都是‘明先圣之术’的学子,今天聚集在此,想必都有‘切至之论’(针对性见解),皇帝将‘虚已以听’。
以下就天象、人文、帝王治政、纲纪制度、社会风气、国计民生等八个方面提出问题。
好家伙,有考公那味了。
难怪准许举人议政,这考的全是时政要务。不让人议政怎么给皇帝当智囊团,想办法?
脑子灵感一闪,林泽马上有了一个猜测。明宣一年是也就是先帝登基的第三年。
皇帝改年号是要在先帝过世第二年,才能启用自己的新年号,以示尊敬。
就像现在的皇帝,他去年就登基,但今年才改年号——永兴。
今年是第二年,叫永兴元年。
策问跟时局息息相关,看来出这道题,很有可能是祭酒得到某种政治信号,专门出的。
新帝很有野心,从征缴赋税,出兵退敌,到问计治国,种种迹象都表明,他要效仿古代明君了。
当然为了避免口舌是非,他做什么大事,好像都会扯上先帝的大旗。
明明白白告诉众人,你们不许攻击、反对我的主张,我只是在遵守祖制而已。
孝大于天,属于是拿住因果律武器了。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朝臣们还摸不准这位藩王上位的新君,是个什么脾性。谁也不敢先出头,免得被拿来杀鸡儆猴。
琢磨这么多,林泽赶紧凝神,加快速度往下看题。
【天灾频发,百姓生活困难;士林风气浮华,人才特别紧缺;盗贼蜂起,边疆告急。这些情况的发生,到底是天道失去威严,还是教化的功夫没有普及?望考生们深思熟虑,发表见解,勿负皇帝一片诚意。】
做好所有答题笔记,林泽揉揉发胀的额角。
这道策论正常来说要有一天的答题时间,现在才给四个小时,真的很紧张。大家只能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但是没有时间展开去说。
不过想来博士不指望大家第一次试手能有什么好成绩。只是让他们这群新生,感受一下国子监考核的严格。
林泽将所有对应的问题答案,一一写出来。这是初稿,等会检查好,确定无误,才会抄到答题纸上。
但是对头开那个问题,林泽有点迷茫。
【道是什么】
按照林泽的理解,‘道’就是自然规律,或者说世界观这样的存在。
那他的世界观是什么?唯物主义,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消失,物质会按照一定的规律在矛盾中运动……
但是,显然这个答案他是无法写出来的。
这还是个唯心主义的封建社会,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天道派他的儿子来作皇帝(天子),统治世间万民。
这也是儒家三纲五常的核心理念,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如果林泽要用唯物主义的理论来答题,那跟统治者的政治纲领背道而驰。
动儒家和皇帝的根基,这都不是死一个人的事。而是连他家地下的蚯蚓都要刨出来,劈两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