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国子监跟林泽这个年级一样的内班有12个,外班10个,目前有五百人左右。
  至于往上的两个年级有多少人,林泽不太清楚。
  因为那两个年级在中轴线的另一边, 光走路过去都要半小时, 实在离得远。
  崇志堂有6个内班,正义堂也有6个内班, 另外10个外班则安排在广业堂。
  因此一下课, 崇志堂六个班,约有一百五十名学生, 其中一部分会到庭院、廊下活动。
  非常热闹。
  “爹, 博士留的四道题我都写好了, 你瞧瞧怎么样?”林泽将纸张推到他爹跟前。
  今天博士讲的是科考另一种必考题型——判语, 考的是应试者对本朝律例的熟悉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子们科举及第后, 进入仕途前还要参加吏部组织的考试。这项考试的内容有四大块:身、言、书、判。
  身, 就是长相。是的, 这年头当官不要长得丑的,实打实的外貌歧视。
  言,口语表达能力。
  书, 当官的字不能丑。
  判这项技能与从政的关系非常密切,进士及第出身的官员,正常来说最小也是个县令。在这个年头县令可是父母官,绝对的一把手。
  工作中那么多的政务要处理,全都要依照律例条文进行判决。所以说当官的‘判’这项能力绝对不能少。
  林郁盛拿起纸仔细阅读。
  “嗯,我瞧着都是没有什么错处的。咱们对这类题都比较熟悉,你爷在县衙那会子,旁的书都不大通,唯独这朝廷条文律例是信手拈来。”林郁盛笑了笑。
  林泽瞄一眼他爹的课业,也是提前写好了。
  他爷是县尉,平日里不知要处理多少这类案件。自然的父子俩听得多了,耳濡目染学得就容易许多。
  想起一些话,林泽又露出些担忧的神色,“爹,博士说这道题的考法会越来越难。”
  “从前只取州县案牍疑义为题,考察应试者的学识。如今人数日益增多,案牍略显浅近,也是没法子的事。”林郁盛宽慰道。
  林泽知道难度提升其实就是为了筛选,如果这道题个个都满分,就没有考试的必要了。
  “诸位同窗,我们五人新成立了一个雅律诗社,可有志同道合之人愿意加入?”
  声音传来,林泽才猛地抬头发现博士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离开。
  “马兄——”
  林泽跟着看过去,是他隔壁桌陆立方,一位吏部主事的三儿子。
  马淮当即点头笑着说道,“陆兄才学过人,我们诗社自然是非常欢迎地。”
  很快又有六位同学加入雅律诗社。
  林泽父子俩一直没做声,因为班里这种小团体不少。有的较为松散,成员可以入多个社团。
  有些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入了这个,就不能随意入另一个,除非经过社长同意才可以。
  “林兄,你们不加吗?马兄的父亲可是平洲府知府。”陆立方凑过来,提点提点自己这个好脾气的邻桌。
  这身份,林泽都想给他喊个:6!
  掌管一府军政要务的正四品官员,实权派人物。
  林泽面露一丝尴尬,小声同他说,“陆兄,你有所不知,我诗文一道上实在汗颜。”
  陆立方有些怀疑地目光扫过林泽,试图发现一些破绽。
  林郁盛适时开口,翻找了一下拿出一张纸,“这是泽哥儿前几日写的。”
  陆立方拿起来扫一遍,微笑着放下,“没事的,林兄。入了诗社,大家互相进步。”
  “多谢陆兄这般热情相邀,林泽真的很开心,你在这种好事上第一个想起我。只是我清楚自己资质一般,你介绍我进诗社,到时候怕是连累你的名声。”林泽郑重说道。
  陆立方见状不再劝说,两人拱拱手。
  林泽见周围人都凑马淮那边,小声跟他爹吐槽一句,“爹,他们怎的都来问我加不加入?”
  昨天就有另一个诗社邀请林泽加入。
  “你是这批举人中最年轻的,虽说不是解元,但经魁也已经很不容易。拉你进去多少能增添些声势。”林郁盛轻声道。
  林泽:懂了,人设有一定热度。就像这位马社长,先把自家四品大官的爹拉出来,增加号召力。
  “诸位同窗,鹿鸣学社下晌散学后,在湖心亭举办赏荷诗会,想参加的同窗,都可以来——”
  又一道高亢的声音从窗外的廊下传进来,是崇志堂比较大型的一个社团,成员来自五个内班的学子。
  半个时辰的课间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一整个白天,林泽发现社团的团建日陆陆续续要开展起来了。他们父子俩目前只加了个很松散的学社,主要是分享学习经验的。
  上了三节大课,国子监散学的钟声响起。平日里一起出去的同窗们,今日好些都留下来准备参加社会。
  这种聚集性活动是要向助教请示的。不过一般来说都会得到准许。
  刚出国子监大门,林郁武就赶着骡车过来,林泽父子俩也快步过去。
  “武叔,今儿是你来。”林泽笑得很开心,把书箱递给族叔,自己跟着上车,然后接他爹的书箱。
  林郁武等两人都坐好后,便赶着骡子往甜水巷去,“你生叔先把鸭蛋挑回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